漢語查 成語 形容東奔西跑的成語

形容東奔西跑的成語


1東奔西走 [ dōng bēn xī zǒu ]

解釋 到處奔跑。形容四處奔忙或為某個目的而四下活動。也形容到處逃竄。走:跑。

出處 元 魏初《沁園春 留別張周卿韻》:「甚年來行役,交情契闊,東奔西走,水送山迎。遙望神州,故人千裏。」

2東跑西顛 [ dōng pǎo xī diān ]

解釋 比喻到處奔走。

出處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四:「他和他的那個組,打地,評等級,品好賴,劈青苗,東跑西顛,整整地忙了五天。」

3東奔西跑 [ dōng bēn xī pǎo ]

解釋 指到處奔波。

出處 楊朔《雪浪花》:「苦人哪,自小東奔西跑的,什麼不得幹?幹的營生多,經曆的也古怪。」

4東拉西扯 [ dōng lā xī chě ]

解釋 拉、扯:閑談。沒有明確話題地聊天;也指說話寫文章條理紊亂;不緊扣中心議題。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更有一種可笑的,肚子裏原沒有什麼,東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還自以為博奧。」

5東張西望 [ dōng zhāng xī wàng ]

解釋 這裏那裏地到處看。形容尋找東西或心神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出處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三巧兒隻為信了賣卦先生之語,一心隻想丈夫回來,此時經常走向前樓,在簾內東張西望。」

6聲東擊西 [ shēng dōng jī xī ]

解釋 迷惑敵人的一種戰術;虛張聲勢說攻擊東邊;實際進攻西邊。聲:聲張;擊:打擊。

出處 唐 杜佑《通典 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7東倒西歪 [ dōng dǎo xī wāi ]

解釋 歪歪倒倒的。形容站立不穩;或位置不正;傾斜欲倒的樣子。也形容雜亂無章。

出處 元 蕭德祥《楊氏女殺狗勸夫》:「他兩個把盞兒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東倒西歪。」

8廢寢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釋 廢:停止。顧不上睡覺;忘掉了吃飯。形容學習或工作積極努力;用心專一。

出處 南朝 齊 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9夜以繼日 [ yè yǐ jì rì ]

解釋 以:用;拿;繼:繼續連接。用晚上的時間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仰而思之,夜以繼日。」

10虛張聲勢 [ xū zhāng shēng shì ]

解釋 假裝出強大的氣勢。虛:虛假;張:張揚。

出處 唐 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淄青、恒冀兩道,與蔡州氣類略同,今聞討伐元濟,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無暇,虛張聲勢,則必有之。」

11南轅北轍 [ nán yuán běi zhé ]

解釋 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

12千辛萬苦 [ qiān xīn wàn kǔ ]

解釋 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辛勞艱苦。

出處 元 無名氏《飛刀對箭》:「我受了些熱血相噴,萬苦千辛,恰便似翻滾滾的雪浪裏逃生。」

13南征北戰 [ nán zhēng běi zhàn ]

解釋 征:征伐。轉戰南北;打了許多仗。

出處 唐 柳宗元《封建論》:「曆於宣王,挾中興複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

14溜之大吉 [ liū zhī dà jí ]

解釋 溜:趁人不注意偷偷地跑掉。吉:吉利;吉祥。偷偷地跑掉為妙。指溜掉了事。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8回:「幫他幾個,其中一班勢利小人,早已溜之大吉。」

15奔走相告 [ bēn zǒu xiāng gào ]

解釋 奔;走:跑。奔跑著互相轉告。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時;急迫地互相轉告有關的人。

出處 宋 張孝祥《壽芝頌代愡得居士上鄭漕》:「詔天下之日,淮民歡呼,奔走相告,自州達之縣。」

16顛沛流離 [ diān pèi liú lí ]

解釋 顛沛:遭受挫折或困難;流離:離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處奔波流浪。

出處 宋 張世南《遊宦紀聞》第九卷:「而哀予顛沛流離萬裏,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

17丟盔棄甲 [ diū kuī qì jiǎ ]

解釋 盔:作戰時用的金屬防護帽;甲:作戰時穿的金屬防護衣。為了逃命;把盔和甲都丟掉了。形容打敗仗時逃命的狼狽情形。

出處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三章:「他在辦公室裏被各種意外情況搞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的樣子。」

18左顧右盼 [ zuǒ gù yòu pàn ]

解釋 向左看看;向右望望。形容得意或警戒的神態。顧、盼:看;望。

出處 三國 魏 曹植《與吳季重書》:「左顧右盼,謂若無人,豈非吾子壯誌哉!」

19披星戴月 [ pī xīng dài yuè ]

解釋 身披星星,頭戴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5卷:「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20抱頭鼠竄 [ bào tóu shǔ cuàn ]

解釋 竄:逃跑;亂跑。抱著頭像老鼠一樣迅速逃跑。多用來形容受到沉重打擊狼狽逃跑的樣子。

出處 宋 蘇軾《代侯公說項羽辭》:「夫陸賈,天下之辯士,吾前日遣之,智窮辭屈,抱頭鼠竄,顛狽而歸,僅以身免。」

21日理萬機 [ rì lǐ wàn jī ]

解釋 理:處理;萬機:紛繁的政務。指帝王宰相每天要處理許許多多的事務。現指國家領導人為國事日夜操勞。

出處 明 餘繼登《典故紀聞》第二卷:「朕日理萬機,不敢斯須自逸,誠思天下大業以艱難得之,必當以艱難守之。」

22雜亂無章 [ zá luàn wú zhāng ]

解釋 雜亂:多而亂;無章:沒有條理。混亂而沒有條理。

出處 唐 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

23說東道西 [ shuō dōng dào xī ]

解釋 沒有中心地隨意說。

出處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四章:「老工程師哪有工夫聽別人說東道西?」

24跋山涉水 [ bá shān shè shuǐ ]

解釋 跋:翻山越嶺;涉:徒步過水。翻山越嶺;蹚水過河。形容走遠路的艱苦。也作「跋山涉川」。

出處 宋 吳曾《能改齋漫錄 事實二》:「過家上塚,懇章盡得於哀榮;跋山涉川,之任敢辭於艱險。」

25逃之夭夭 [ táo zhī yāo yāo ]

解釋 原形容桃樹枝葉繁茂。後來借「桃」諧「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詼諧說法。

出處 《詩經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26井井有條 [ jǐng jǐng yǒu tiáo ]

解釋 井井:整齊、有條理的樣子。形容整齊;有條有理。

出處 荀況《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27大步流星 [ dà bù liú xīng ]

解釋 流星:比喻走得快。形容步子很大;走得飛快。

出處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六:「他在爬犁的近邊,大步流星地走著。」

28落荒而逃 [ luò huāng ér táo ]

解釋 離開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戰敗後狼狽地逃走。也比喻處於尷尬窘迫境地時狼狽而去。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玄德望見‘地公將軍’旗號,飛馬趕來,張寶落荒而走。」

29餐風露宿 [ cān fēng lù sù ]

解釋 餐:吃;宿:睡覺。在風中吃飯;在露天過夜。形容旅途或野外的艱辛。也作「露宿風餐」、「風餐露宿」。

出處 宋 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裏,明朝飲馬南江水。」

30浪跡天涯 [ làng jì tiān yá ]

解釋 浪跡:到處流浪、漂泊;天涯:形容極遠的地方。到處流浪;走遍天下。形容人生漂泊無定。

出處 唐 盧氏《逸史》:「李生告歸曰:‘某不能甘此寒苦,且浪跡江湖。’」

31躲躲閃閃 [ duǒ duǒ shǎn shǎn ]

解釋 躲避閃開,以免遇到某些情況。亦形容遮遮蓋蓋,支支吾吾,不坦率,不直爽。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九回:「三人於是躲躲閃閃,聯步而行。一麵走著,看那國人都是端方大雅;再看自己,隻覺無窮醜態。」

32風塵仆仆 [ fēng chén pú pú ]

解釋 風塵:指旅行。仆:走路勞累的樣子。旅行艱辛困頓;行路勞累疲乏。

出處 清 吳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揀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風塵仆仆,到了此時,不免早些歇息。」

33東西南北 [ dōng xī nán běi ]

解釋 指四方、到處、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處飄泊,行蹤不定。

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東西南北,誰敢安處。」 《禮記·檀弓上》:「今丘(孔子)也,東西南北之人也。」

34東塗西抹 [ dōng tú xī mǒ ]

解釋 塗、抹:原喻從事文辭。比喻用筆隨便寫寫畫畫。

出處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記》:「報道莫貧相!阿婆三五少年時,也曾東塗西抹來。」

35是非顛倒 [ shì fēi diān dǎo ]

解釋 是:對;非:錯。把錯的說成對的,對的說成錯的。把是非弄顛倒了。

出處 唐 韓愈《施先生墓銘》:「古聖人言,其旨密微,箋注紛羅,顛倒是非。」

36前仰後合 [ qián yǎng hòu hé ]

解釋 形容身體大幅度地前後晃動。多指大笑、酒醉、困倦時站立不穩的樣子。

出處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東倒西歪,後合前仰,離席上,這酒興顛狂。」

37走南闖北 [ zǒu nán chuǎng běi ]

解釋 指走過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闖蕩。

出處 老舍《龍須溝》第二幕:「這年月呀,女人尊貴啦,跟男人一樣可以走南闖北的。」

38東征西討 [ dōng zhēng xī tǎo ]

解釋 指四處出戰征伐。

出處 唐 楊炯《左武衛將軍成安子崔獻行狀》:「至如出車授鉞,東征西討,孤虛向背。」

39東逃西竄 [ dōng táo xī cuàn ]

解釋 四處逃亡與逃避。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賣油郎獨占花魁》:「因那年避亂南奔,被官兵衝散了女兒瑤琴,夫妻兩口,淒淒惶惶,東逃西竄,胡亂的過了幾年。」

40長途跋涉 [ cháng tú bá shè ]

解釋 跋涉:翻山越嶺、趟水過河。指遠距離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遙遠,行路辛苦。

出處 清 錢采《說嶽全傳》第66回:「妾身身犯國法,理所當然,怎敢勞賢姐長途跋涉?決難從命。」

41飄泊無定 [ piāo bó wú dìng ]

解釋 飄泊:隨水漂流或停泊;泊:停留;暫住。隨水漂流到哪兒就停在哪兒;沒有一定的方向。比喻東奔西走;生活不安定。

出處 宋 範成大《元夜憶群從》:「遙憐好兄弟,飄泊雨江村。」

42大敗而逃 [ dà bài ér táo ]

解釋 指吃了敗仗慌張逃跑。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99回:「鬥了多時,李孝逸被餘承誌一槍刺在腿上,大敗而逃。」

43狼奔豕突 [ láng bēn shǐ tū ]

解釋 豕:豬。像狼那樣奔跑;像豬那樣衝撞。比喻成群的壞人到處亂闖;任意搔擾;或敵人倉皇逃跑。

出處 清 歸莊《擊築餘音 重調》:「有幾個狼奔豕突的燕和趙,有幾個狗屠驢販的奴和盜。」

44上躥下跳 [ shàng cuān xià tiào ]

解釋 比喻人上下奔走,四處活動。

出處 阿來《塵埃落定》第四章:「這東西足足有三四十斤,真不知道他有多大氣力,戴著它還能上躥下跳,仗劍作法。」

45東挪西湊 [ dōng nuó xī còu ]

解釋 指各處挪借,湊集款項。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過了兩月,又近吉日,卻又欠迎親之費,六老隻得東挪西湊,尋了幾件衣飾之類,往典鋪中解了幾十兩銀子,卻也不夠使用。」

46日東月西 [ rì dōng yuè xī ]

解釋 比喻遠隔兩地,不能相聚。

出處 漢 蔡琰《胡笳十八拍》:「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

47扭捏作態 [ niǔ niē zuò tài ]

解釋 具有嬌揉造作或誇張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48指東畫西 [ zhǐ dōng huà xī ]

解釋 指說話時的手勢動作。比喻說話避開主題,東拉西扯。

出處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道閑禪師》:「到處插語,指東劃西,舉古舉今。」

49各奔東西 [ gè bēn dōng xī ]

解釋 各:各自;奔:奔向。各自走各自的路,借指分手。

出處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72回:「大家撒腿就跑,各奔東西。」

50東補西湊 [ dōng bǔ xī còu ]

解釋 指各處挪借,湊集款項。同「東挪西湊」。

出處 朱自清《哀互生》:「他東補西湊地為立達籌款子,還得跑北京,跑南京。」

51棲風宿雨 [ qī fēng xiǔ yǔ ]

解釋 在風雨中止息。形容奔波辛勞。

出處 《東北人民抗日歌謠選》:「反抗侵略保衛祖國,棲風宿雨是平常。」

52東奔西逃 [ dōng bēn xī táo ]

解釋 同「東逃西竄」。

出處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打過多少次敗仗,東奔西逃,最後決定了與漢家和好的大計。」

53移東就西 [ yí dōng jiù xī ]

解釋 彼此挪動轉移。比喻隻求暫時應付,不作長久打算。

出處 唐 陸贄《論裴延齡奸蠹書》:「移東就西,便為課績;取此適彼,遂號羨餘。」

54移東補西 [ yí dōng bǔ xī ]

解釋 用之方麵的錢、物彌補那方麵的虧空或不足。比喻隻求暫時應付,不作長久打算。

出處 唐·陸贄《論裴延齡奸蠹書》:「移東就西,便為課續。取此適彼,遂號羨餘。」

55東奔西撞 [ dōng bēn xī zhuàng ]

解釋 形容無固定目標,到處亂闖。

出處 明·高濂《玉簪記·依親》:「驟然起兵戈,擾攘。卷塵飛,東奔西撞,嬌兒拆散知何往?」

56東躲西跑 [ dōng duǒ xī pǎo ]

解釋 躲:躲藏,避開。形容四處逃散,分頭躲藏。形容極為驚慌。

出處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五回:「這番遇了秦叔寶,裏外夾攻,殺得東躲西跑,南奔北竄。」

57風餐露宿 [ fēng cān lù sù ]

解釋 餐:吃飯;露:露水;宿:住宿;過夜。在野外的風雨中吃飯;在露天的環境中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艱苦。

出處 宋 範成大《元日》詩:「饑飯困眠全體懶,風餐露宿半生癡。」

58風鬟雨鬢 [ fēng huán yǔ bìn ]

解釋 形容婦女在外奔波勞碌,頭發散亂。

出處 唐 李朝威《柳毅》:「見大王愛女牧羊於野,風鬟雨鬢,所不忍視。」

59身不由主 [ shēn bù yóu zhǔ ]

解釋 身體不由自己作主。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2回:「‘哎喲’了一聲,就身不由主睡下了。」

60跋涉山川 [ bá shè shān chuān ]

解釋 形容遠道奔波之苦。參見「跋山涉水」。

出處 《左傳 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棄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61東奔西竄 [ dōng bēn xī cuàn ]

解釋 同「東逃西竄」。

出處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二回:「錢塘縣派差去查過,果然那些狗東奔西竄,踐踏田禾。」

62行蹤無定 [ xíng zōng wú dìng ]

解釋 行蹤:行動的蹤跡。指在各處來往出沒,沒有固定處所。

出處 清 錢彩《說嶽全傳》第一回:「出家人行蹤無定,待貧道自去尋來。」

63東央西浼 [ dōng yāng xī měi ]

解釋 謂到處懇求請托。

出處 《歧路燈》第八四回:「王象藎承主母之命,遵依程公條例,東央西浼,托產行尋售主。」

64櫛風沐雨 [ zhì fēng mù yǔ ]

解釋 櫛:梳頭發;沐:洗頭發。風梳發,雨洗頭。形容人經常在外麵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天下》:「沐甚雨,櫛急風。」

65東央西告 [ dōng yāng xī gào ]

解釋 謂到處懇求。

出處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李甲]口裏雖如此說,心中割舍不下,依舊又往外邊東央西告,隻是夜裏不進院門了。」

66東聲西擊 [ dōng shēng xī jī ]

解釋 猶言聲東擊西。揚言要攻此方,實際卻攻彼方。

出處 明·李東陽《喻戰送李永敷南歸》:「子知戰乎……神出鬼沒,東聲西擊,變化而無常者,用也。」

67東扭西捏 [ dōng niǔ xī niē ]

解釋 扭捏作態,不爽快。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一:「及至準算與他,又要減你的價錢,準算過,便有幾兩贏餘,要他找絕,他又東扭西捏,朝三暮四,沒有得爽利與你。」

68東西南朔 [ dōng xī nán shuò ]

解釋 指居處無定之人。同「東西南北」。

69東閃西挪 [ dōng shǎn xī nuó ]

解釋 形容有所畏懼,躲躲閃閃。

出處 《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褚一官平日在泰山跟前還有個東閃西挪,到了他的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

70東零西散 [ dōng líng xī sàn ]

解釋 形容零落分散。

出處 明·袁宏道《致蕭允升庶子》:「曾未幾何,而東零西散,念方既已下世,先兄繼之,射堂秋月,有若隔世,人生會合,何可常也!」

71東飄西泊 [ dōng piāo xī bó ]

解釋 謂四處漂泊,行蹤無定。

出處 《蕩寇誌》第一一二回:「車夫道:‘隻有一人想該鬥得他過。’徐槐聽了,忙問是何人?車夫道:‘這人姓顏,名叫樹德……向來東飄西泊,不知住處。」

72東馳西撞 [ dōng chí xī zhuàng ]

解釋 同「東奔西撞」。

出處 《花月痕》第四七回:「那馬東馳西撞,不可押勒。」

73東遷西徙 [ dōng qiān xī xǐ ]

解釋 謂四處遷移,居止不定。

出處 《明史西域傳二·沙州衛》:「爾居沙州三十年……但當循分守職,保境睦鄰,自無外患。何必東遷西徙,徒取勞瘁。」

74倉皇出逃 [ cāng huáng chū táo ]

解釋 倉皇:匆忙,慌張。慌慌張張地外出逃跑。

出處 南唐·李煜《破陣子》:「最是倉皇離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

75東流西落 [ dōng liú xī luò ]

解釋 見「東播西流」。

出處 郭沫若《歸去來·雞之歸去來》:「再從東京失業下來,隻好成為放浪奴隸,東流西落地隨著工做的地方向四處的鄉下移動。」

76東望西觀 [ dōng wàng xī guān ]

解釋 同「東張西望」。

出處 《再生緣》第十一回:「這邊受專心等,東望西觀隻候臨。」

77東討西征 [ dōng tǎo xī zhēng ]

解釋 同「東征西討」。

出處 唐·楊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髫年學劍,卯歲論兵,以身許國,東討西征。」

78東討西伐 [ dōng tǎo xī fá ]

解釋 同「東征西討」。

出處 唐·楊炯《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由是南馳北走,東討西伐,運之無旁,按之無下。」

79東掩西遮 [ dōng yǎn xī zhē ]

解釋 謂左右遮掩,隱瞞真相。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別件事,或者有些東扯西拽,東掩西遮,東三西四,不容易說話。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80東挪西撮 [ dōng nuó xī cuō ]

解釋 同「東挪西湊」。

出處 《水滸傳》第九四回:「我這裏正項錢糧,兀自起解不足,東挪西撮。你這項信賞錢,依著我,權且存置庫內。」

81東抹西塗 [ dōng mò xī tú ]

解釋 見「東塗西抹」。

出處 清·龔自珍《金縷曲·沈虹橋廣文小像題詞》詞:「隻東抹西塗還肯。兩載雲萍交誼在,更十行斜墨匆匆印。」

82東跑西奔 [ dōng pǎo xī bēn ]

解釋 奔:急走,跑。指到處奔波。

出處 劉知俠《鐵道遊擊隊》第24章:「逃難的老百姓在敵人的炮火下東跑西奔。」

83奔走呼號 [ bēn zǒu hū háo ]

解釋 奔走:奔跑。呼號:叫喊。一麵奔跑,一麵呼喚。形容處於困境而求援。

出處 清 吳趼人《痛史》第17回:「一時奔走呼號,哭聲遍野,扶老攜幼,棄業拋家,都往內地亂竄。」

84案牘勞形 [ àn dú láo xíng ]

解釋 文書勞累身體。形容公事繁忙。

出處 唐 劉禹錫《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85東播西流 [ dōng bō xī liú ]

解釋 謂流落四方。

出處 南朝·陳·徐陵《在北齊與揚仆射書》:「又聞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風行雨散,東播西流。」

86東趨西步 [ dōng qū xī bù ]

解釋 謂相背而行。

出處 漢·焦贛《易林·比之損》:「二人異路,東趨西步,千裏之外,不相知處。」

87東西易麵 [ dōng xī yì miàn ]

解釋 指東西方向顛倒。後比喻是非顛倒,視聽淆亂。

出處 漢 賈誼《新書 審微》:「事之適亂,如地形之惑人也,機漸而往,俄而東西易麵,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見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繆千裏也。」

88東睃西望 [ dōng suō xī wàng ]

解釋 同「東張西望」。

出處 《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程相公此時兩隻眼睛不夠使的,正在東睃西望,又聽得那為吆喝:‘吃酪罷!好幹酪哇!’」

89東徙西遷 [ dōng xǐ xī qiān ]

解釋 同「東遷西徙」。

出處 清·江藩《漢學師承記·黃宗羲》:「宗羲竄匿草莽,東徙西遷,屢瀕於危。」

90東奔西向 [ dōng bēn xī xiàng ]

解釋 謂各奔東西,互不相關。

出處 明·無名氏《蘇九淫奔》第二折:「你也光,我也光,東奔西向,我就養遍濮州城,你也難來攔當。」

91東飄西徙 [ dōng piāo xī xǐ ]

解釋 謂到處漂流,遷徙無定。

出處 明·陸采《明珠記·江會》:「幾年間東飄西徙,今日裏天教重會。大海船頭,果有相撞時。」

92東揚西蕩 [ dōng yáng xī dàng ]

解釋 謂飄泊無定。

出處 《野叟曝言》第四一回:「姐姐若不見憐,怎樣著落妹子死後魂靈,不至東揚西蕩。」

93舟車勞頓 [ zhōu chē láo dùn ]

解釋 舟車:船與車,泛指一切水陸交通工具。勞頓:勞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勞困頓。

出處 錢鍾書《圍城》第二章:「那兩位記者都說:‘今天方博士舟車勞頓,明天早晨到府聆教。’」

94東鳴西應 [ dōng míng xī yīng ]

解釋 謂各方麵互有聯係,互相影響。

出處 蔡元培《歐美國學會叢刊發刊詞》:「海通以來……自一縷一針之細故,以至政治風俗之大端,無不東鳴西應,速於郵命。」

95東完西缺 [ dōng wán xī quē ]

解釋 謂短缺,不完備。

96東敲西逼 [ dōng qiāo xī bī ]

解釋 各處敲詐逼迫。

出處 蔡東藩《後漢通俗演義》第二回:「百姓又最怕輸糧,地方官刑驅勢迫,東敲西逼。」

97暴衣露蓋 [ bào yī lù gài ]

解釋 日曬衣裳,露濕車蓋。形容奔波勞碌。

出處 《史記·蕭相國世家》:「鮑生謂丞相曰:‘王暴衣露蓋,數使使勞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98東投西竄 [ dōng tóu xī cuàn ]

解釋 同「東奔西走」。

99戴霜履冰 [ dài shuāng lǚ bīng ]

解釋 形容不怕嚴寒,奔波於外。

出處 晉·葛洪《抱樸子·勖學》:「於是莫不蒙塵觸雨,戴霜履冰,懷黃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徑之近易,規朝種而暮獲矣!」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