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感到厭煩的成語

形容感到厭煩的成語


1恨之入骨 [ hèn zhī rù gǔ ]

解釋 之:代詞;指所恨對象。恨到骨頭裏去了。形容懷恨極深。

出處 晉 葛洪《自序》:「見侵者則恨之入骨,劇於血仇。」

2不勝其煩 [ bù shèng qí fán ]

解釋 不勝:承擔不了;煩:煩雜。煩瑣得使人受不了。

出處 宋 陸遊《老學庵筆記》第三卷:「秦太師當國,有諂者嚐執政矣,出為建康留守,每發一書,則書百幅,擇十之一用之,於是不勝其煩,人情厭患。」

3深惡痛絕 [ shēn wù tòng jué ]

解釋 深:很;十分;惡:厭惡;痛:痛恨;絕:極點。指對某人或對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斯可謂之鄉願矣 宋 朱熹集注:「過門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見親就為幸,深惡而痛絕之也。」

4鄙夷不屑 [ bǐ yí bù xiè ]

解釋 鄙夷:輕視,看不起;不屑:認為不值得。輕視,看不起。

出處 葉聖陶《倪煥之》九:「難得笑的平板的臉上卻浮著鄙夷不屑的笑意。」

5樂此不疲 [ lè cǐ bù pí ]

解釋 樂:喜愛;愛好;疲:疲倦。樂於做某事;沉浸其中;不覺疲倦。形容對某種事物特別感興趣。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光武帝紀下》:「我自樂此,不為疲也。」

6咬牙切齒 [ yǎo yá qiè chǐ ]

解釋 切齒:咬緊牙齒;表示痛恨。形容憤恨或發狠到極點的神情。

出處 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唬得犯罪人麵色如金紙。」

7臥薪嚐膽 [ wò xīn cháng dǎn ]

解釋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經常嚐一嚐苦膽。比喻刻苦激勵自身;堅定報仇雪恥的意誌。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嚐膽也。」

8不厭其煩 [ bù yàn qí fán ]

解釋 厭:嫌;煩:麻煩。不嫌麻煩。

出處 宋 袁燮《挈齋集》:「贄之先君,不憚其煩,而帝每不能聽。」

9惴惴不安 [ zhuì zhuì bù ān ]

解釋 指擔心害怕(惴惴:恐懼、擔憂的樣子)。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宛》:「惴惴小心,如臨於穀。」

10心神不寧 [ xīn shén bù níng ]

解釋 形容心情不平靜;精神不安定。寧:安寧。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33回:「(三藏)心神不寧道:'徒弟啊,我怎幺打寒噤呢?'」

11學而不厭 [ xué ér bù yàn ]

解釋 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厭:滿足。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2好逸惡勞 [ hào yì wù láo ]

解釋 好:喜愛;逸:安閑;惡:討厭;憎恨。貪圖安逸;厭惡勞動。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郭玉傳》:「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強,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

13痛心疾首 [ tòng xīn jí shǒu ]

解釋 傷心而且頭痛。形容傷心痛恨到了極點。疾首:頭痛。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三年》:「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14嗤之以鼻 [ chī zhī yǐ bí ]

解釋 嗤:譏笑。用鼻子發出冷笑聲;表示輕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

出處 清 頤瑣《黃繡球》第七回:「其初在鄉自立一學校,說於市,市人非之;請於巨紳貴族,更嗤之以鼻。」

15喜新厭舊 [ xǐ xīn yàn jiù ]

解釋 厭:厭惡。喜歡新的;厭棄舊的。多指用情不專一。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不怕你有喜新厭舊的心腸,我自有移星換鬥的手段。」

16簡明扼要 [ jiǎn míng è yào ]

解釋 扼要:抓住要點。簡單明了;抓住要點。

出處 毛澤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

17苦口婆心 [ kǔ kǒu pó xīn ]

解釋 苦口:不厭其煩地反複勸說與開導;婆心:老婆婆的心腸;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厭其煩地勸說或開導。形容耐心懇切地再三規勸。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泉州道匡禪師》:「問:‘學人根思遲回,乞師曲運慈悲,開一線道。’師曰:‘遮個是老婆心。’」

18冤家路窄 [ yuān jiā lù zhǎi ]

解釋 冤家:仇人。仇人在狹路上相遇;來不及回避。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真是冤家路窄,今日一命討了一命。」

19六神無主 [ liù shén wú zhǔ ]

解釋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腎、脾、膽的神;無主:沒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亂;驚慌失措。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嚇得知縣已六神無主,還有甚心腸去吃酒。」

20不屑一顧 [ bù xiè yī gù ]

解釋 不屑:認為不值得;不願意做或不願意接受;一顧: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對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出處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龔彥佐序》:「夫祿之以天下而係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顧視焉。」

21雞零狗碎 [ jī líng gǒu suì ]

解釋 形容事物零零碎碎;不成係統。

出處 茅盾《雨天雜寫》:「則此一特點不能不有一佳名,故擬題曰:‘雞零狗碎’雲爾。」

22憤世嫉俗 [ fèn shì jí sú ]

解釋 憤:憎惡;不滿;世、俗:指當時的社會現狀;嫉:仇恨。指對不合理的社會現狀和各種習俗表示憤恨與憎惡。

出處 唐 韓愈《雜說》:「然吾觀於人,其能盡其性而不類於禽獸異物者,希矣。將憤世嫉邪長往而不來者之所為乎?」

23忐忑不安 [ tǎn tè bù ān ]

解釋 心裏七上八下安定不下來。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處 清 吳趼人《糊塗世界》第九卷:「兩道聽了這話,心裏忐忑不定。」

24麵目可憎 [ miàn mù kě zēng ]

解釋 麵目:麵貌;可憎:令人厭惡。相貌醜陋;令人厭惡。

出處 唐 韓愈《送窮文》:「凡所以使吾麵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誌也。」

25夙興夜寐 [ sù xīng yè mèi ]

解釋 早起晚睡。形容勤勞。夙:早;興:起來;寐:睡。

出處 《詩經 衛風 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26心煩意亂 [ xīn fán yì luàn ]

解釋 心情煩躁;思緒紛亂。形容內心煩悶焦躁。煩:煩躁;意:心緒;心思。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複見,竭智盡忠,蔽鄣於讒,心煩意亂,不知所從。」

27深仇大恨 [ shēn chóu dà hèn ]

解釋 極深極大的仇恨。

出處 元 楊顯之《酷寒亭》:「從今後深仇積恨都消解。」

28好學不倦 [ hào xué bù juàn ]

解釋 倦;厭倦。愛好學習;從不厭倦。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寵於獻公,好學不倦。」

29局促不安 [ jú cù bù ān ]

解釋 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舉止受約束、不自然、不安靜的樣子。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12回:「昭公雖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禮稍減於昔日。祭足亦覺跼蹐不安,每每稱疾不朝。」

30孜孜不倦 [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釋 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樣子)。

出處 《尚書 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後漢書 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三國誌 蜀書 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31老生常談 [ lǎo shēng cháng tán ]

解釋 老生:老書生。原指老書生經常談論的事物或觀點。後泛指毫無新意的理論或老話。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譚。」

32手不釋卷 [ shǒu bù shì juàn ]

解釋 釋:放開;卷:書本。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出處 三國 魏 曹丕《典論 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33如坐針氈 [ rú zuò zhēn zhān ]

解釋 像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處 《晉書 杜錫傳》:「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後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

34樂此不倦 [ lè cǐ bù juàn ]

解釋 此:這。因酷愛幹某事而不感覺厭煩。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出處 《後漢書 光武帝紀》:「我自樂此,不為疲也。」

35頭昏腦脹 [ tóu hūn nǎo zhàng ]

解釋 頭腦發昏。形容人的繁忙或事物毫無頭緒;使人厭煩。

出處 葉聖陶《友誼》:「'她又不是發燒發得頭昏腦脹的'。一個說,'隻是那條腿不能走'。」

36報仇雪恥 [ bào chóu xuě chǐ ]

解釋 雪:洗刷;除去。報冤仇;除恥辱;也作「報怨雪恥」。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二》:「若先王之報仇雪恥,夷萬乘之強國。」

37令人作嘔 [ lìng rén zuò ǒu ]

解釋 嘔:想吐;惡心。形容使人厭惡。

出處 梁遇春《黑暗》:「一麵是令人作嘔的名士,一麵是令人作嘔的俗物。」

38發憤圖強 [ fā fèn tú qiáng ]

解釋 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下定決心努力謀求強盛。

出處 何香凝《孫中山與廖仲愷》:「孫先生在那次聚會上談得並不多,隻泛泛地談到了中國積弱太甚了,應該發憤圖強,徹底革命。」

39深惡痛疾 [ shēn wù tòng jí ]

解釋 惡:厭惡;痛:痛恨。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斯可謂之鄉願矣」 宋 朱熹集注:「過門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見親就為幸,深惡而痛絕之也。」

40食肉寢皮 [ shí ròu qǐn pí ]

解釋 吃他們的肉;剝下他們的皮當褥子墊。形容對敵的深仇大恨。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於禽獸,臣食其肉而寢處其皮矣。」

41百讀不厭 [ bǎi dú bú yàn ]

解釋 厭:厭煩;厭倦。反複閱讀也不感到厭倦。形容詩文含義精深;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出處 宋 蘇軾《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詩:「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42苦心孤詣 [ kǔ xīn gū yì ]

解釋 苦心:用心良苦。孤詣:獨到的成就或境地。用盡苦心;達到了別人達不到的境地。指精心鑽研學問或技藝;很有獨到之處。

出處 清 翁方綱《複初齋文集 格調論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獨運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詣戛戛獨造者言之,今且以效古之作若規仿格調者言之。」

43不厭其詳 [ bù yàn qí xiáng ]

解釋 厭:嫌;詳:詳細。不嫌過於詳細。指越詳細越好。也作「不厭求詳。」

出處 宋 朱熹《答劉公度》:「講學不厭其詳,凡天下事物之理,方冊聖賢之言,皆須子細反複究竟。」

44心慌意亂 [ xīn huāng yì luàn ]

解釋 心裏慌亂;沒有主意。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孩兒自從接了電報之後,心慌意亂。」

45心亂如麻 [ xīn luàn rú má ]

解釋 心裏亂得像一團亂麻。形容心裏十分煩亂。

出處 宋 王思明《山居二首(其二)》:「隨緣隨份是生涯,莫使身心亂似麻。」

46切齒痛恨 [ qiè chǐ tòng hèn ]

解釋 牙齒互相摩擦。形容憤恨到了極點。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彼此俱有切齒之恨。」

47誨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解釋 誨:教導;誘導;倦:厭煩。指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48懸梁刺股 [ xuán liáng cì gǔ ]

解釋 形容刻苦學習。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東漢 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係頭,懸屋梁。」

49博士買驢 [ bó shì mǎi lǘ ]

解釋 博士:古時官名。博士買了一頭驢子,寫了三紙契約,沒有一個「驢」字。譏諷寫文章長篇累牘而說不到點子上。

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問一言輒酬數百,責其指歸,或無要會。鄴下諺雲:‘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

50把玩無厭 [ bǎ wán wǔ yàn ]

解釋 拿著賞玩,不覺厭倦。

出處 漢 陳琳《為曹洪與世子書》:「得九月二十日書讀之,喜笑把玩無厭。」

51費盡心思 [ fèi jìn xīn sī ]

解釋 心思:計謀。挖空心思,想盡辦法。形容千方百計地謀算。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11回:「後儒牽強附會,費盡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學不分明的緣故。」

52勤儉節約 [ qín jiǎn jié yuē ]

解釋 指人勤於勞作而生活簡單儉樸。

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儉節約的雙重生活方式。」

53百聽不厭 [ bǎi tīng bù yàn ]

解釋 形容樂曲或歌曲好聽,使人聽多少遍也不厭煩。

54熟讀深思 [ shú dú shēn sī ]

解釋 反複地閱讀,認真地思考。

出處 宋·蘇軾《送安犉秀才失解西歸》:「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55涎皮賴臉 [ xián pí lài liǎn ]

解釋 厚著臉皮糾纏,惹人厭煩。

出處 明 李開先《寶劍記》第14出:「你在這青堂屋舍裏坐的,到也自在,你這等涎皮賴臉的,俺管監的吃風!」

56疾首蹙額 [ jí shǒu cù é ]

解釋 疾首:頭痛;蹙額:皺眉。形容厭惡、痛恨的樣子。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舉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57終日不倦 [ zhōng rì bù juàn ]

解釋 整天不知厭倦。指埋頭學習。

出處 《孔子家語·致思》:「吾聞可以為人終日不倦者,其惟學焉。」

58夙夜匪懈 [ sù yè fěi xiè ]

解釋 日夜勤勞;不怠惰。夙夜:早晚;匪:不;懈:鬆懈;懈怠。

出處 晉 司馬彪《續漢書》:「熹為衛尉,盡心事上,夙夜匪懈。」

59誨而不倦 [ huì ér bù juàn ]

解釋 誨:教誨,教導;倦:厭煩,疲倦。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煩。

出處 漢·蔡邕《彭城薑伯淮碑》:「有名物定事之能,獨見先睹之效,然猶學而不厭,誨而不倦。」

60韋編三絕 [ wéi biān sān jué ]

解釋 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61青堂瓦舍 [ qīng táng wǎ shè ]

解釋 堂:高大的屋子。青灰磚砌的堂屋,灰瓦蓋頂的住房。指大瓦房。

出處 明 李開先《寶劍記》第十四出:「你在這青堂瓦舍裏坐著,到也自在,你這等涎皮賴臉的,俺管監的吃風!」

62好學不厭 [ hào xué bù yàn ]

解釋 好:喜愛;厭:厭倦。愛好學習,從不厭倦。

出處 清·錢泳《履園叢話·畫中人》:「李榮號散木,錢塘人。少未讀書,好學不厭,能詩工書,尤愛六法,俱臻妙境。」

63起早睡晚 [ qǐ zǎo shuì wǎn ]

解釋 起得早,睡得晚。早晨起床,晚上睡覺,指日常生活起居。

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8回:「人家的孩兒在你家,每日起早睡晚,辛辛苦苦,替你家打勤勞兒。」

64夙夜不懈 [ sù yè bù xiè ]

解釋 夙夜:早晚;懈:懈怠鬆弛。日夜勤勞,不怠惰。

出處 晉·陳壽《三國誌·吳書·孫皓傳》裴鬆之注引《吳錄》:「其讀書夙夜不懈,肅奇之。」

65亹亹不倦 [ wěi wěi bù juàn ]

解釋 亹亹:同「娓娓」,形容說話連續不倦的樣子。也指說話、文章十分感人。亦作「亹亹不卷」、「亹亹不厭」。

出處 南朝·梁·鍾嶸《詩品》:「音韻鏗鏘,使人味之,亹亹不倦。」

66車殆馬煩 [ chē dài mǎ fán ]

解釋 殆:通「怠」,疲乏;煩:煩躁。形容旅途勞頓。

出處 三國 魏 曹植《洛神賦》:「日既西傾,車殆馬煩。」

67篤誌不倦 [ dǔ zhì bù juàn ]

解釋 篤誌:誌向專一;倦:厭倦。指學習誌趣專一,不知疲倦。

出處 《江表傳》:「蒙始就學,篤誌不倦。」

68貧嘴餓舌 [ pín zuǐ è shé ]

69誨人不惓 [ huì rén bù tiě ]

解釋 見「誨人不倦」。

70亹亹不厭 [ wěi wěi bù yàn ]

解釋 亹亹:同「娓娓」。連續說話,不知疲倦。指講話或文章十分精彩感人。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班固傳論》:「若固之序事,不激詭,不抑撫,贍而不穢,詳而有體,使讀之者,亹亹不厭。」

71牢什古子 [ láo shí gǔ zi ]

解釋 指討厭的東西。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6回:「關在這牢坑裏,學這牢什古子。」

72樂而不厭 [ lè ér bù yàn ]

解釋 喜愛而不厭倦。

出處 宋·歐陽修《六一筆記·夏日學書說》:「使其遂至於工,可以樂而不厭。」

73鶴怨猿驚 [ hè yuàn yuán jīng ]

解釋 形容對官場厭倦,有意歸隱的心情。

出處 宋·辛棄疾《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詞:「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

74蛙鳴蟬噪 [ wā míng chán zào ]

解釋 蛙聲和蟬聲,使人聽了厭煩。比喻拙劣的議論或文章。

出處 明 顧大典《青衫記 裴興私歎》:「蛙鳴蟬噪,魂繞神勞。」

75餘食贅行 [ yú shí zhuì xíng ]

解釋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贅疣。比喻遭人討厭的東西。

出處 《老子》:「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