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懂得道理的成語

形容懂得道理的成語


1豁然開朗 [ huò rán kāi lǎng ]

解釋 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開朗:地方開闊;光線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現了開闊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種道理;心情十分舒暢。

出處 晉 陶潛《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2顯而易見 [ xiǎn ér yì jiàn ]

解釋 顯:明顯。很明顯;極容易看清。

出處 宋 王安石《洪範傳》:「在我者,其得失微而難知,莫若質諸天物之顯而易見,且可以為戒也。」

3豁然貫通 [ huò rán guàn tōng ]

解釋 豁然:開闊通達的樣子;貫:貫穿;通:通曉。一下子就徹底明白;通曉了。

出處 宋 朱熹《大學章句》:「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

4據理力爭 [ jù lǐ lì zhēng ]

解釋 據:依據;按照。依據正確的道理;盡力爭取。

出處 北齊 魏收《魏書 陽固傳》:「崇雖貴盛,固據理不撓,談者欣焉。」

5頓開茅塞 [ dùn kāi máo sè ]

解釋 頭腦本來像被茅草堵塞住;忽然被打開了。比喻因受啟發而忽然心思開朗;明白了道理或消除了疑團。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6文以載道 [ wén yǐ zài dào ]

解釋 載:裝載,引伸為闡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的。

出處 宋 周敦頤《通書 文辭》:「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徒飾也,況虛車乎。」

7闡幽明微 [ chǎn yōu míng wēi ]

解釋 使幽深隱微的事物或道理顯露出來。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孝子》:「司風教者,重務良多,無暇彰表,則闡幽明微。」

8洞徹事理 [ dòng chè shì lǐ ]

解釋 洞徹:透徹,深遠;理:道理,規律。深入透徹了解事物規律。

9顛撲不磨 [ diān pū bù mó ]

解釋 見「顛撲不破」。

出處 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傑》第三回:「你不信,試看將來不遠的,便應有一個窮源反本、顛撲不磨的定論。」

10一針見血 [ yī zhēn jiàn xiě ]

解釋 一針刺下去就見到血。常用來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能抓住本質;切中要害。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郭玉傳》:「一針即瘥。」

11不倫不類 [ bù lún bù lèi ]

解釋 倫:類。既不像這一類;也不像那一類。形容不正派或不規範。也指將互不相關的事物拿來作比擬。

出處 明 吳炳《療妒羹 絮影》:「眼中人不倫不類,阱中人不伶不俐。」

12頭頭是道 [ tóu tóu shì dào ]

解釋 原為禪宗語;原指道無所不在。後多形容說話、做事條理清楚;道理充分;麵麵俱到。

出處 《續傳燈錄 慧力洞源禪師》:「方知頭頭皆是道,法法本圓成。」

13完美無缺 [ wán měi wú quē ]

解釋 完善美好;沒有缺點。完美:完整;完善。

出處 清 錢泳《履園叢話》:「小楷,微帶行筆,共一百廿八行,前者十數行破裂者,而後幅完好無闕(缺)。」

14豈有此理 [ qǐ yǒu cǐ lǐ ]

解釋 豈:哪裏。哪裏有這樣的道理。指極為荒謬;決無道理。

出處 《南齊書 虞悰傳》:「鬱林廢,悰竊歎曰:‘王徐遂縛絝廢天子,天下豈有此理邪?’」

15水落石出 [ shuǐ luò shí chū ]

解釋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比喻事情經過澄清以後徹底暴露;真相大白。

出處 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16胡攪蠻纏 [ hú jiǎo mán chán ]

解釋 不講道理,糾纏不放。

出處 清·邵振華《俠義佳人》第一回:「我說的正經話,你不聽;胡攪蠻纏的說了這些閑篇兒,誰來聽你!」

17不在話下 [ bù zài huà xià ]

解釋 原多用於舊小說中;表示故事暫告一段落;轉入別的情節。現多指事物輕微;不值得說或事情當然是這樣;用不著說。

出處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四折:「以下各隨次第加官賜賞,這且不在話下。」

18不言而喻 [ bù yán ér yù ]

解釋 言:說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說就可以明白。

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晬然見於麵,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19不近人情 [ bù jìn rén qíng ]

解釋 近:接近。不合乎人的常情。後指性情或言行怪僻;不合情理。也作「不近情理」。

出處 戰國 宋 莊周《莊子 逍遙遊》:「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20五彩繽紛 [ wǔ cǎi bīn fēn ]

解釋 五彩:原指青、黃、赤、白、黑五種顏色;後泛指多種顏色;繽紛:繁多交雜的樣子。各種顏色錯雜繁複。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鋪設得五彩繽紛,當中擺了姊姊畫的那一堂壽屏,兩旁點著五六對青燭。」

21大徹大悟 [ dà chè dà wù ]

解釋 徹:明白;貫通;悟:領會;領悟。最徹底的了解和最深刻的覺悟。佛教或道教指識破本來麵目。

出處 元 鄭德輝《立成湯伊尹耕萃》:「蓋凡升天之時,先參貧道,授與仙訣,大徹大悟以後,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觀元始。」

22天經地義 [ tiān jīng dì yì ]

解釋 經:道;原則;義:正理。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比喻理所當然;不可置疑。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23微言大義 [ wēi yán dà yì ]

解釋 包含在精微語言裏的深刻的道理。微:精深;大義:本指經書的要義;後指深遠或深刻的意義。

出處 清 黃宗羲《移史館論不宜立理學傳書》:「其微言大義,苟非工大積久,能見本體。」

24心領神會 [ xīn lǐng shén huì ]

解釋 指對方沒有明說;心裏已經領會。領:領會;會:理解。

出處 唐 田穎《遊雁蕩山記》:「將午,始到古寺,老僧清高延坐禪房,與之辯論心性切實之學,彼已心領神會。」

25息息相關 [ xī xī xiāng guān ]

解釋 息:呼吸。呼吸也相互關連。形容非常密切。

出處 清 嚴複《救亡決論》:「二者皆與紮營踞地息息相關者也。」

26無可非議 [ wú kě fēi yì ]

解釋 非議:批評指責。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何晏注引孔安國曰:「無所非議也。」

27是非曲直 [ shì fēi qū zhí ]

解釋 曲:無理;直:有理。指對事物的評斷。

出處 漢 王充《論衡 說日篇》:「二論各有所見,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28現身說法 [ xiàn shēn shuō fǎ ]

解釋 本佛教用語;指佛能依附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顯現出種種身形來講解佛法。後比喻以親身經曆和體驗為例來說明某種道理。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釋迦牟尼佛》:「亦於十方界中現身說法。」

29理所當然 [ lǐ suǒ dāng rán ]

解釋 當然:應當如此。從道理上講應當這樣。

出處 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辯也,理當然耳。」

30胡說八道 [ hú shuō bā dào ]

解釋 指沒有根據;不負責任的亂說一氣。也作「胡說亂道」。

出處 宋 宗杲《大慧普覺禪師語錄》:「手指東畫西,口中亂說亂道。」

31茅塞頓開 [ máo sè dùn kāi ]

解釋 茅:茅草;塞:堵塞。茅草塞路;突然開通了。形容原來心裏好像被茅草堵塞著;現在一下開竅了。比喻立刻理解明白。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閑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32蓬頭垢麵 [ péng tóu gòu miàn ]

解釋 蓬:蓬草;散亂 ;垢:汙穢;髒。形容頭發散亂臉上很髒。

出處 《魏書 封軌傳》:「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視,何必蓬頭垢麵,然後為賢?」

33融會貫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解釋 融會:融合領會;貫通:透徹理解。指把各方麵的知識和道理融合貫穿在一起;從而取得對事理全麵透徹的理解。

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 學三》:「舉一而三反,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

34人死留名 [ rén sǐ liú míng ]

解釋 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績,死後可以傳名於後世。

出處 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 王彥章傳》:「彥章武人,不知書,常為俚語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35豐富多彩 [ fēng fù duō cǎi ]

解釋 彩:顏色;花色。數量充足、品種繁多;且極出色。也形容藝術形式應有盡有;絢麗多彩。

出處 峻青《秋色賦》:「一個不久前才由機關、工廠的業餘戲劇愛好者所組織進來的呂劇團,演出了豐富多彩的節目,非常令人興奮。」

36入情入理 [ rù qíng rù lǐ ]

解釋 形容合乎情況和道理。入:合乎。

出處 明 張岱《陶庵夢憶 柳敬亭說書》:「款款言之,其疾徐輕重,吞吐抑揚,入情入理,入筋入骨。」

37功成名就 [ gōng chéng míng jiù ]

解釋 功:功業。就:達到。功績取得了,名聲也有了。

出處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38可想而知 [ kě xiǎng ér zhī ]

解釋 想:推想。可以通過推想而了解真相。

出處 宋 王楙《野客叢書 漢唐俸祿》:「而郊以吟詩廢務,上官差官以攝其職,分其半祿,酸寒之狀,可想而知。」

39如夢初醒 [ rú mèng chū xǐng ]

解釋 像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塗;在別人或事實的啟發下;剛剛明白過來。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厲公大喜曰:‘寡人聞仲之言,如夢初醒。’」

40心安理得 [ xīn ān lǐ dé ]

解釋 自以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很坦然。安:安靜;安然;理:情理;得:適合。

出處 清 吳趼人《瞎騙奇聞》:「你別瞧我擺了店麵,天天賣錢,那是自己本事換來的,我用著心安理得。」

41恍然大悟 [ huǎng rán dà wù ]

解釋 恍然:猛然醒悟的樣子;悟:理解、明白。指忽然一下子明白;覺悟過來。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五卷:「簡蒙指教,豁然大悟。」

42無憂無慮 [ wú yōu wú lǜ ]

解釋 無:沒有。沒有任何憂慮。形容心情舒暢自然。

出處 元 鄭廷玉《忍字記》第二折:「來,來,來,我做了個草庵中無憂無慮的僧家。」

43無所作為 [ wú suǒ zuò wéi ]

解釋 作為:做出成績。指工作中安於現狀;缺乏創造性。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然黃帝亦曾用兵戰鬥,亦不是全然無所作為也。」

44秀外慧中 [ xiù wài huì zhōng ]

解釋 外表秀美;內心聰明。秀:秀美;慧:聰明。

出處 唐 韓愈《送李願歸盤穀序》:「才畯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不煩,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

45荒誕無稽 [ huāng dàn wú jī ]

解釋 荒誕:荒唐離奇;極不真實;稽;考查。指荒唐錯誤沒法考查。

出處 清 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傑》第三回:「那個神字,原是野蠻世界拿出來哄著愚人的話,如今科學大明,這些荒誕無稽的謬說,那裏還能立足呢?」

46通情達理 [ tōng qíng dá lǐ ]

解釋 對事理認識得透徹、明了。指說話、做事很講情理。通、達:明白、通曉。通達人情事理。

出處 清 天花才子《後西遊記》:「還是這位師兄通情達理,請坐奉茶。」

47井井有條 [ jǐng jǐng yǒu tiáo ]

解釋 井井:整齊、有條理的樣子。形容整齊;有條有理。

出處 荀況《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48不可理喻 [ bù kě lǐ yù ]

解釋 理:道理;事理;喻:開導;使明白。不能夠用道理來開導、說服他。形容態度蠻橫不講理。

出處 明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 褐蓋》:「要之,此輩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詰也。」

49博大精深 [ bó dà jīng shēn ]

解釋 博:廣博;精深:又專又深。形容思想和學識廣博而高深。

出處 明 薑世昌《逸周書》:「迄今讀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載,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學者所及。」

50含沙射影 [ hán shā shè yǐng ]

解釋 相傳有一種叫蜮的動物;居水中;聽到人聲;會含沙射人。被射中的人皮膚發瘡;被射中影子的人也會生病。比喻暗中攻擊或陷害人。

出處 晉 幹寶《搜神記》第12卷:「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則身體筋急,頭痛,發熱;劇者至死。」

51以理服人 [ yǐ lǐ fú rén ]

解釋 服:說服。用道理說服別人。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52寄人籬下 [ jì rén lí xià ]

解釋 寄:依靠;籬:籬笆。依附在別人的籬笆下。原形容詩文創作因襲他人而無獨創。現指依附別人生活;不能自立。

出處 《南齊書 張融傳》:「丈夫當刪《詩》《書》,製禮樂,何至因循寄人籬下?」

53言之成理 [ yán zhī chéng lǐ ]

解釋 之:代詞;指所說的事。講話講得合乎道理。也作「言之有理」。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

54樂天知命 [ lè tiān zhī mìng ]

解釋 天:天命;天的意誌;命:命運。以聽任命運的安排為快樂;並安於自己的處境。這是古代宿命論的思想。

出處 《周易 係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

55人情世故 [ rén qíng shì gù ]

解釋 世故:處世的經驗。指為人處世的習慣、道理。

出處 明 楊基《聞禪》詩:「人情世故看爛熟,皎不如汙恭勝傲。」

56妄自菲薄 [ wàng zì fěi bó ]

解釋 過分看輕自己;形容自卑。妄:過分地;菲薄:小看;輕視。

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弘誌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57家給人足 [ jiā jǐ rén zú ]

解釋 給:豐足、富裕。家家富裕;人人飽暖。

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本經訓》:「衣食有餘,家給人足。」

58師道尊嚴 [ shī dào zūn yán ]

解釋 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為師之道尊貴、莊嚴。

出處 《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59按勞分配 [ àn láo fēn pèi ]

解釋 根據勞動的大小進行分配。

出處 鄧小平《關於發展工業的幾點意見》:「堅持按勞分配原則。」

60橫蠻無理 [ hèng mán wú lǐ ]

解釋 態度粗暴,不講道理。

出處 羅廣斌《紅岩》第13章:「餘新江望著眼前這個橫蠻無理、慣於裝腔作勢的敵人,氣憤地握緊了拳頭。」

61胡說亂道 [ hú shuō luàn dào ]

解釋 亂編瞎說,胡說八道。

出處 元 鄭光祖《芻梅香》第四折:「我待不言語來,忍不得你這般胡說亂道。」

62言之有理 [ yán zhī yǒu lǐ ]

解釋 說的話有道理。

出處 明 無心子《金雀記 守貞》:「還是左兄言之有理,極是曲體人情。」

63人生如寄 [ rén shēng rú jì ]

解釋 寄:寓居,暫住。指人的生命短促,就象暫時寄居在人世間一樣。

出處 南朝 梁 蕭統《古詩十九首 驅車上東門》:「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64古今中外 [ gǔ jīn zhōng wài ]

解釋 從古代到現在;從國內到國外。

出處 茅盾《子夜》九:「翻遍了古今中外的曆史,沒有一個國家曾經用這種所謂示威運動而變成了既富且強的。」

65大方之家 [ dà fāng zhī jiā ]

解釋 大方:原指深通道術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懂得大道理;學問深厚或專精於某種技藝的人。

出處 莊周《莊子 秋水》:「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66不經之談 [ bù jīng zhī tán ]

解釋 經:通常的道理;法則等;談:話。指荒唐的沒有根據的言論。

出處 晉 羊祜《誡子書》:「無傳無經之談,無聽毀譽之語。」

67樂天安命 [ lè tiān ān mìng ]

解釋 見「樂天知命」

出處 巴金《春》:「連她這個樂天安命的年輕姑娘現在也說出這樣的話來,這倒是覺新料想不到的。」

68發聾振聵 [ fā lóng zhèn kuì ]

解釋 聲音很大;使耳聾的也能聽到。發:開啟;振:振動;聵:耳聾。比喻言論文章等喚醒麻木糊塗的;給人以極大的震動和啟發。

出處 清 蕊珠舊史《京塵雜錄 廠年玉筍誌》:「如洛鍾之應銅山,蒲牢夜半鳴,足以發聾振聵。」

69如墮煙霧 [ rú duò yān wù ]

解釋 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卿故墮其雲霧中。’」殷中軍指殷浩,字淵源。後以「如墮煙霧」、「如墮煙海」形容茫然不得要領或認不清方向。

出處 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卿故墮其雲霧中。’」殷中軍指殷浩,字淵源。

70無庸贅述 [ wú yōng zhuì shù ]

解釋 用不著多說。

71生而知之 [ shēng ér zhī zhī ]

解釋 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這是唯心主義者的觀點。

出處 《論語·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72頑石點頭 [ wán shí diǎn tóu ]

解釋 形容道理說得透徹,使人心服。

出處 晉 《蓮社高賢傳 道生法師》:「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群石皆為點頭,旬日學眾雲集。」

73人生如夢 [ rén shēng rú mèng ]

解釋 人生就好象一場夢。比喻世事無定,生命短促。亦作「人生若夢」。

出處 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74如夢方醒 [ rú mèng fāng xǐng ]

解釋 象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塗,在別人或事實的啟發下,剛剛明白過來。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十一回:「寡人聞仲之言,如夢初醒。」

75妙言要道 [ miào yán yào dào ]

解釋 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出處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八篇:「宮室之疾,食色之害,宜聽妙言要道,以疏神導體。」

76家給民足 [ jiā jǐ mín zú ]

解釋 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本經訓》:「衣食有餘,家給人足。」

77拍案驚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釋 對奇異的事情拍著桌子驚歎。明末淩蒙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出處 明末·淩濛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78持之有故 [ chí zhī yǒu gù ]

解釋 持:持論;立論;故:根據。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有根據。

出處 荀況《荀子 非十二子》:「縱情性,安恣睢,禽獸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

79盜亦有道 [ dào yì yǒu dào ]

解釋 強盜也有強盜的一套道理;做強盜的人;有時也講道義。

出處 莊周《莊子 胠篋》:「蹠之徒問於蹠曰:‘盜亦有道乎?’蹠曰:‘何適而無有道邪?……’」

80蓬首垢麵 [ péng shǒu gòu miàn ]

解釋 頭發很亂,臉上很髒。舊時形容貧苦人生活生活條件很壞的樣子。也泛指沒有修飾。

出處 《北齊書 任城王湝傳》:「妃盧氏賜斛斯徵,蓬首垢麵,長齋不言笑。」

81規矩準繩 [ guī jǔ zhǔn shéng ]

解釋 規:畫圓形的工具;矩:畫方形或直角的工具;規矩:圓規曲尺;比喻一定的標準法則;準:水平儀;繩:墨線;準繩:測定平直的器具。比喻言行所依據的標準原則。

出處 漢 王符《潛夫論 讚學》:「譬猶巧錘之為規矩準繩的遺後工也。」

82詞嚴義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解釋 措詞嚴肅,道理正當。

出處 元·黃溍《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國公諡武宣劉公神道碑》:「為之開陳禍福,詞嚴義正,累數千言。」

83酒色財氣 [ jiǔ sè cái qì ]

解釋 指嗜酒、好色、貪財、逞氣。舊時以此為人生「四戒」。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楊秉傳》:「秉嚐從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

84浮生若夢 [ fú shēng ruò mèng ]

解釋 浮生:空虛不實的人生;若:象。把人生當作短暫虛幻的夢境。

出處 莊周《莊子 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85醍醐灌頂 [ tí hú guàn dǐng ]

解釋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出處 《敦煌變文集 維摩詰經講經文》:「令問維摩,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

86善解人意 [ shàn jiě rén yì ]

解釋 善:善於;解:理解。善於理解別人的意圖。

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7回:「他總不離楊妃左右,最能言語,善解人意,聰慧異常,楊妃愛之如寶,呼為雪衣女。」

87理所必然 [ lǐ suǒ bì rán ]

解釋 指按道理必定如此。

出處 《弘明集 神不滅論》:「若有始也,則不能為終,唯無始也然後始終無窮,此自是理所必然。」

88亂首垢麵 [ luàn shǒu gòu miàn ]

解釋 猶蓬頭垢麵。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世文大將軍鳳病,莽侍疾,親嚐藥,亂首垢麵,不解衣帶連月。」

89即小見大 [ jí xiǎo jiàn dà ]

解釋 從小處或小事見到大道理。

出處 魯迅《熱風·即小見大》:「即小見大,我於是竟悟出一件長久不解的事來。」

90口無擇言 [ kǒu wú zé yán ]

解釋 謂出口皆合道理,無需選擇。

出處 漢·馬援《誡兄子嚴敦書》:「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

91天經地緯 [ tiān jīng dì wěi ]

解釋 ①語本《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指天地間理所當然、無可非議的道理。②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

出處 語出《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

92豈有是理 [ qǐ yǒu shì lǐ ]

解釋 見「豈有此理」。

出處 元·劉祁《歸潛誌》第七卷:「夫己所有不能保,而奪人所有,豈有是理?」

93師嚴道尊 [ shī yán dào zūn ]

解釋 為師之道要尊貴、莊嚴。《禮記 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宋 韓淲《澗泉日記》:「鄭康成事馬融,三年不得見,乃使高業弟傳授於玄……漢之師道尊嚴如此。」

出處 《荀子·致士》:「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94融彙貫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解釋 把各方麵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彙合,得到全麵透徹的理解。

出處 秦牧《藝海拾貝 獨創一格》:「鄭板橋學習任何東西,都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融彙貫通,發揚創造性。」

95融釋貫通 [ róng shì guàn tōng ]

解釋 把各方麵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彙合,得到全麵透徹的理解。

出處 清 戴名世《〈讀易質疑〉序》:「世苟有通學古之士,潛心冥會,融釋貫通,其於程朱繼誌述事,能補其所未及,是亦程朱之功臣也。」

96貧而無諂 [ pín ér wú chǎn ]

解釋 謂雖然貧窮卻不巴結奉承。

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學而》:「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97貫穿融會 [ guàn chuān róng huì ]

解釋 見「貫通融會」。

出處 清·戴名世《方舟傳》;「年十四五,盡通六經諸史及百家之書,貫穿融會,發揮為義理之文,窮微闡幽,務明其所以然之故。」

98貫通融會 [ guàn tōng róng huì ]

解釋 猶言融會貫通。

出處 宋·袁燮《〈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學,講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寢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貫通融會,美在其中,不勞外索。」

99附會穿鑿 [ fù huì chuān záo ]

解釋 將無關之事硬扯在一起牽強地解釋。

出處 宋·陳善《捫虱新話·歐陽公信經廢傳》:「此豈可以私意附會穿鑿而為之哉。」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