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爭論激烈的成語

形容爭論激烈的成語


1麵紅耳赤 [ miàn hóng ěr chì ]

解釋 臉和耳朵都紅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動或發怒而臉色漲紅的樣子。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頭紅耳赤;子文卻三仕三已,略無喜慍。」

2針鋒相對 [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

解釋 針鋒:針尖。針尖對針尖。比喻雙方的意見、觀點、策略、行動等尖銳的對立。也比喻在鬥爭中針對對方的言論、行動等采取相應的行動、措施。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25卷:「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

3能說會道 [ néng shuō huì dào ]

解釋 道:說;講。形容口齒伶俐;很會說話。

出處 元 無名氏《漁樵閑話》:「但甜瓜軟處偏捏。蠟槍頭會道能說。」

4滔滔不絕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釋 滔滔:水流滾滾;連續不斷的樣子。像水流一樣不間斷。比喻話多而又流暢。

出處 五代 後唐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5爭長論短 [ zhēng cháng lùn duǎn ]

解釋 長、短:指是非;優劣。指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計較;爭論誰是誰非;誰高誰低。

出處 宋 柳開《穆夫人墓誌銘》:「異性相聚,爭長競短。」

6聚精會神 [ jù jīng huì shén ]

解釋 集中全部精神。原有集思廣益的意思;現常用以形容專心致誌;精神高度集中。

出處 漢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7張口結舌 [ zhāng kǒu jié shé ]

解釋 結舌:舌頭像打了結;不能說話。張著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或由於緊張害怕而說不出話來。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3回:「公子被他問得張口結舌,麵紅過耳。」

8各抒己見 [ gè shū jǐ jiàn ]

解釋 抒:抒發,發表。各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74回:「據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見,出個式子,豈不新鮮些?」

9各執一詞 [ gè zhí yī cí ]

解釋 執:堅持。各人堅持各人的說法。形容意見不一致。

出處 巴金《春》:「她看見王氏和覺民各執一詞,不能斷定誰是誰非。」

10口若懸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解釋 若:像;懸河:瀑布;激流奔瀉。說起話來像河水傾瀉一樣滔滔不絕。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辯。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11劍拔弩張 [ jiàn bá nǔ zhāng ]

解釋 弩:古代一種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張:弓上弦。劍拔出來了;弓拉開了。比喻形勢緊張;一觸即發。也引申形容文藝作品的氣勢遒勁。

出處 南朝 梁 袁昂《古今書評》:「韋誕書如龍威虎振,劍拔駑張。」

12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釋 章:篇章。話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脫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滑稽列傳褚少孫論》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詞不窮竭,若滑稽之吐酒。」

13七嘴八舌 [ qī zuǐ bā shé ]

解釋 形容人多嘴雜;議論紛紛。也比喻讓別人充分發表意見。

出處 《好逑傳》第五回:「眾人正跑得有興頭上,忽被鐵公子攔住,便七嘴八舌地亂嚷。」

14妙語連珠 [ miào yǔ lián zhū ]

解釋 連珠:串珠;像珠子一樣一個接一個串接著。巧妙風趣的話一個接一個。

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語連珠,常常使眾人大飽耳福。」

15巧舌如簧 [ qiǎo shé rú huáng ]

解釋 舌頭靈巧得像樂器裏發聲的簧片一樣。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

出處 《詩經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16唇槍舌劍 [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

解釋 嘴唇像槍;舌頭像劍。形容能言善辯;言詞犀利;針鋒相對。也作「舌劍唇槍。」

出處 元 高文秀《澠池會》一折:「憑著我唇槍舌劍定江山。」

17娓娓而談 [ wěi wěi ér tán ]

解釋 連續不倦地談論著。形容健談。

出處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 新文學大係>小說二集序》:「隻如熟人相對,娓娓而談。」

18你來我往 [ nǐ lái wǒ wǎng ]

解釋 相互來往。多指親朋好友之間交往頻繁

出處 明·郭勳《英烈傳》第43回::「胡深就把大刀抵住,你東我西,你來我往,戰上五十餘合。」

19滿舌生花 [ mǎn shé shēng huā ]

解釋 比喻能說會道。

出處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2回:「錦囊形容水夫人,能令玉麟發想,變男為女作妾,以聽其言語,真詞令妙品,滿舌生花者。」

20舌戰群儒 [ shé zhàn qún rú ]

解釋 舌戰:激烈辯論。儒:儒生,舊指讀書人。原指與眾多的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泛指與許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21一觸即發 [ yī chù jí fā ]

解釋 觸: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開弓等著射出去。比喻事態發展到了十分緊張的階段;稍一觸動就立即會爆發。

出處 宋 張詠《乖崖集》:「鯸鯣憤悱,迎流獨逝,偶物一觸,厥怒四起。」

22百花齊放 [ bǎi huā qí fàng ]

解釋 百花:泛指各種花卉;齊:同時。①各種各樣的花卉同時開花。②現常比喻藝術上的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展。也形容文化藝術和各行業蓬勃發展的繁榮景象。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百花仙子隻顧在此著棋,哪知下界帝王忽有禦旨命他百花齊放。」

23花言巧語 [ huā yán qiǎo yǔ ]

解釋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後指虛假而動聽的話;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0卷:「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

24喋喋不休 [ dié dié bù xiū ]

解釋 喋喋:形容說話的聲音。嘮嘮叨叨;說個不停。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一俗士言詞猥鄙,喋喋不休,殊敗人意。」

25以牙還牙 [ yǐ yá huán yá ]

解釋 用牙咬來對付牙咬。比喻針鋒相對地進行回擊。

出處 《舊約全書 申命記》:「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

26熱火朝天 [ rè huǒ cháo tiān ]

解釋 火熱的烈火朝天熊熊;燃燒。形容群眾性的活動情緒熱烈;氣氛高漲;就象熾熱的火焰照天燃燒一樣。

出處 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前進吧祖國》:「從祖國到朝鮮,我看見一麵是熱火朝天的建設,一麵是在炮火連天中奮不顧身的戰鬥。」

27是非曲直 [ shì fēi qū zhí ]

解釋 曲:無理;直:有理。指對事物的評斷。

出處 漢 王充《論衡 說日篇》:「二論各有所見,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28不可開交 [ bù kě kāi jiāo ]

解釋 開:解開;交:糾纏。不能解脫糾纏。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4回:「吳讚善聽到這裏,便氣的不可開交。」

29逆來順受 [ nì lái shùn shòu ]

解釋 逆:不順;順:順從;受:忍受。碰上十分惡劣的境遇而順從地忍受;不作反抗。

出處 宋 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12出:「逆來順受,須有通時。」

30反唇相稽 [ fǎn chún xiāng jī ]

解釋 反唇:回嘴;頂嘴;稽:爭論;計較。受到指責不服氣;抓住對方話把;反過來責問對方。

出處 漢 賈誼《治安策》:「婦姑不相說(悅),則反唇而相稽。」

31議論紛紛 [ yì lùn fēn fēn ]

解釋 紛紛:眾多、雜亂的樣子。表明各種意見的言論多而雜亂。意見不一;說法眾多。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新令既出,百姓議論紛紛,或言不便,或言便。」

32吵吵鬧鬧 [ chǎo chǎo nào nào ]

解釋 故意發出各種爭吵聲的情況。

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3回:「若是那些小人知道,來這門首吵吵鬧鬧,卻怎麼了?」

33促膝談心 [ cù xī tán xīn ]

解釋 促:挨近;促膝:膝蓋挨近膝蓋。形容麵對麵靠近坐著;親密地交談心裏話。

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大郎置酒相待,促膝談心,甚是款洽。」

34大吵大鬧 [ dà chǎo dà nào ]

解釋 激烈地爭吵。指爭論各方並無嚴重分歧而進行毫無秩序的爭吵騷動。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五回:「正吃得香甜時,忽聽得門口大吵大鬧起來,倉樵臉上忽紅忽白。」

35百家爭鳴 [ bǎi jiā zhēng míng ]

解釋 百家:原指先秦時代各種思想流派;後指各種政治、學術思想;鳴:指發表意見。我國春秋戰國時代;社會處於大變革時期;產生了各種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陰陽、名、縱橫、雜、農等名家稱為諸子百家。他們各自著書立說;在政治上、學術上展開爭論呈現出繁榮景象;後世稱為百家爭鳴。今指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藝文誌》:「凡諸子百家,……蜂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聯合諸侯。」

36能言善辯 [ néng yán shàn biàn ]

解釋 善:擅長;辯:辯論。形容很會說話;善於辯論;口才好。

出處 元 尚仲賢《氣英布》:「若得能言巧辯之士,說他歸降。」

37據理力爭 [ jù lǐ lì zhēng ]

解釋 據:依據;按照。依據正確的道理;盡力爭取。

出處 北齊 魏收《魏書 陽固傳》:「崇雖貴盛,固據理不撓,談者欣焉。」

38瞎子摸象 [ xiā zǐ mō xiàng ]

解釋 比喻對事物一知半解,不對全局作判斷。

出處 李劼人《天魔舞》第26章:「不弄清楚,而要判斷這經濟的總趨勢,豈不等於瞎子摸象?」

39河清海晏 [ hé qīng hǎi yàn ]

解釋 河:黃河;晏:平靜。黃河水清了,大海沒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出處 唐 顧況《八月五日歌》:「率土普天無不樂,河清海晏窮寥廓。」

40競短爭長 [ jìng duǎn zhēng cháng ]

解釋 指與別人爭優劣,比高下。

出處 宋·陳亮《謝張侍禦啟》:「競短爭長,無複此夢。」

41舌劍唇槍 [ shé jiàn chún qiāng ]

解釋 舌如劍,唇象槍。形容爭辯激烈,言詞鋒利,針鋒相對,各不相讓。

出處 元 劉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平日之間,別無甚麼買賣,全憑著舌劍唇槍,說嘴兒哄人的錢使。」

42以偏概全 [ yǐ piān gài quán ]

解釋 以:用;拿;偏:片麵;一方麵;概:概括;全:全部;全麵。以片麵代替全麵。

出處 吳家國《普通邏輯》:「隻有分析地閱讀,才能學得深透,不致囫圇吞棗,一知半解;隻有綜合地閱讀,才能學得完整係統,不致斷章取義,以偏概全。」

43不依不饒 [ bù yī bù ráo ]

解釋 形容要求不遂就糾纏個沒烷完。

出處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36回:「這裏黃三太見周應龍不依不饒,他就開口說:‘周寨主,……’」

44源源不絕 [ yuán yuán bù jué ]

解釋 源源:水流不斷的樣子。形容接連不斷。

出處 《孟子 萬章上》:「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

45婦姑勃溪 [ fù gū bó xī ]

解釋 勃溪:爭鬥;吵架。兒媳和婆婆爭吵。泛指為日常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吵。比喻為無關緊要的小事而爭吵、爭鬥。

出處 莊周《莊子 外物》:「室無空虛,則婦姑勃溪。」

46誰是誰非 [ shuí shì shuí fēi ]

解釋 猶言誰對誰錯。

出處 元 李致遠《還牢末》第一折:「誰與你挑唇料嘴,辨別個誰是誰非。」

47眾盲摸象 [ zhòng máng mō xiàng ]

解釋 許多瞎子摸象,摸到象腿的說象一根柱子,摸到象身子的說象一堵牆,摸到象尾的說象一條蛇,互相爭論不休。比喻看問題以偏概全。

出處 《大般涅槃經》三二:「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48一般見識 [ yī bān jiàn shí ]

解釋 平常的見識。表示不要跟知識低、修養差的人爭論,說「不要跟他一般見識。」

出處 元 武漢臣《老生兒》第三折:「十三把鑰匙都在我手裏,我也不和你一般見識。」

49拔劍論功 [ bá jiàn lùn gōng ]

解釋 指爭論功勞激烈到幾乎動武。

出處 語出《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

50廷爭麵折 [ tíng zhēng miàn zhé ]

解釋 廷爭:在朝廷上爭論;麵折:當麵指責別人的過失。指直言敢諫。

出處 《史記·呂太後本紀》:「於今麵折廷爭,臣不如君。」

51門戶之爭 [ mén hù zhī zhēng ]

解釋 宗派之間的爭論。

出處 《清史稿 沈桂芬翁同龢等傳論》:「然以政見異同,門戶之爭,牽及朝局,至數十年而未已。」

52盎盂相擊 [ àng yú xiāng jī ]

解釋 比喻一家人爭吵。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1回:「隻就他夫妻三個這番外麵情形講,此後自然該益發合成一片性情,加上幾分伉儷,把午間那番盎盂相擊化得水乳無痕。」

53片言折獄 [ piàn yán zhé yù ]

解釋 片言:極少的幾句話;折獄:判決訴訟案件。原意是能用簡單的幾句話判決訟事。後指能用幾句話就斷定雙方爭論的是非。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54變色之言 [ biàn sè zhī yán ]

解釋 使臉色改變的話。多指為爭論是非曲直而衝動發怒時說的話。

出處 《漢書 匡衡傳》:「朝有變色之言,則下有爭鬥之患。

55麵折廷爭 [ miàn zhé tíng zhēng ]

解釋 麵折:當麵指責別人的過失;廷爭:在朝廷上爭論。指直言敢諫。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呂太後本紀》:「於今麵折廷爭,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劉氏之後,君亦不如臣。」

56盎盂相敲 [ àng yú xiāng qiāo ]

解釋 比喻一家人爭吵。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青蛙神》:「且盎盂相敲,皆臣所為,無所涉於父母。」

57食馬留肝 [ shí mǎ liú gān ]

解釋 後反用其義,比喻未能吸取精華。

出處 《史記·封禪書》:「文成(少翁)食馬肝死耳。」司馬貞索隱:「案:《論衡》雲:‘氣熱而毒盛,故食走馬肝殺人。’」

58鄭人爭年 [ zhèng rén zhēng nián ]

解釋 年:年齡。比喻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

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59針尖對麥芒 [ zhēn jiān duì mài máng ]

解釋 比喻雙方都很利害,互不相讓。

出處 老舍《荷珠配》第一場:「黃龍袞你這小子真叫會算賬!怎奈呀針尖對麥芒,全三爺子不會上你的當。」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