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人品格的成語

形容人品格的成語


1頂天立地 [ dǐng tiān lì dì ]

解釋 頭頂雲天;腳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氣概豪邁。也形容敢作敢為;光明磊落。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育王裕禪師法嗣 道場法全禪師》:「汝等諸人,個個頂天立地,肩橫榔栗,到處行腳。」

2大公無私 [ dà gōng wú sī ]

解釋 一心為公;沒有私心。也指處理事情公平正確;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處 清 龔自珍《論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謂大公無私也已。」

3死而後已 [ sǐ ér hòu yǐ ]

解釋 已:停止;完畢。死了以後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奮鬥;一直到死為止。奉獻了一切。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4拾金不昧 [ shí jīn bù mèi ]

解釋 昧:隱瞞;金:原指金錢;現泛指錢物;拾到東西不藏起來據為己有。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5德高望重 [ dé gāo wàng zhòng ]

解釋 道德好;聲望大。多形容老年人為人好;有名望。

出處 宋 司馬光《辭人對小殿劄子》:「臣竊惟富弼三世輔臣,德高望重。」

6德才兼備 [ dé cái jiān bèi ]

解釋 品德和能力都具備。兼備:都具備。

出處 《元史 豐臧夢解傳》:「乃舉夢解才德兼備,宜擢清要,以展所蘊。」

7高風亮節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解釋 高尚的品德;堅貞的節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出處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餘謂淵明高風峻節,固已無愧於四皓,然猶仰慕之,尤見其好賢尚友之情也。」

8剛正不阿 [ gāng zhèng bù ē ]

解釋 剛:剛直;直:正直;不阿:不逢迎。剛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一員官》:「濟南同知吳公,剛正不阿。」

9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釋 克己:克製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為重。指嚴格要求自己;一心為公。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祭遵傳》:「遵為人廉約小心,克己奉公,賞賜輒盡與士卒,家無私財。」

10光明磊落 [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解釋 磊落:錯落分明;引申指人灑脫不拘;直率開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懷坦白。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11兩袖清風 [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解釋 原指兩袖迎風而起;飄飄揚揚的姿態。後比喻做官的時候;十分清廉;除 衣袖中的清風之外;別無所有。現也指清貧;沒有財產。也作「清風兩袖」。

出處 元 魏初《送楊季梅》詩:「父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一束詩。」

12大義凜然 [ dà yì lǐn rán ]

解釋 臨難不苟的節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為了正義而堅強不屈。大義:正義、正氣;凜然:嚴肅使人敬畏的樣子。

出處 清 顧炎武《日知錄 孫氏西齋錄》:「至於起王氏已廢之魂,上配天皇;條高後擅政之年,下係中宗,大義凜然。」

13年高德劭 [ nián gāo dé shào ]

解釋 劭:美好。年紀大;品德好。

出處 宋 周必大《跋金給事彥亨文集》:「是秋某以起居郎兼中書舍人同在後省,見公直諒多聞,年高而德劭。」

14兢兢業業 [ jīng jīng yè yè ]

解釋 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業業:擔心害怕的樣子。形容做事小心謹慎;認真踏實。

出處 《詩經 大雅 雲漢》:「早既大甚,則不可推。兢兢業業,如霆如雷。」

15璞玉渾金 [ pú yù hún jīn ]

解釋 比喻天然美質,未加修飾。多用來形容人的品質淳樸善良。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

16懷瑾握瑜 [ huái jǐn wò yú ]

解釋 瑾、瑜:美玉。懷裏揣著瑾;手裏拿著瑜。比喻人具有純潔而優美的品德。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九章 懷沙》:「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

17高情遠致 [ gāo qíng yuǎn zhì ]

解釋 高、遠:形容高尚;情、致: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品藻》:「高情遠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詠,許將北麵。」

18不同流俗 [ bù tóng liú sú ]

解釋 流俗:流行的習俗。與世俗習氣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出處 《禮記 射義》:「不從流俗。

19麟鳳龜龍 [ lín fèng guī lóng ]

解釋 此四種神靈動物,象征吉兆。比喻稀有珍貴的東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禮運》:「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20冰魂素魄 [ bīng hún sù pò ]

解釋 形容清白純潔的品質。

出處 元 吳昌齡《張天師》第四折:「俺本是廣寒宮冰魂素魄,怎比那閻浮世濁骨凡胎。」

21德厚流光 [ dé hòu liú guāng ]

解釋 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響;光:通「廣」。指道德高,影響便深遠。

出處 《穀梁傳 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22厚德載物 [ hòu dé zài wù ]

解釋 舊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擔重大任務。

出處 《周易 坤》:「《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23不可救藥 [ bù kě jiù yào ]

解釋 藥:用藥治療。病重得沒法醫治。比喻人或事物壞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也作「無可救藥」。

出處 《詩經 大雅 板》:「多將熇熇,不可救藥。」孔穎達疏:「多行慘酷毒害之惡,熇熇然使惡加於民,不可救止而藥治之。」

24乘人之危 [ chéng rén zhī wēi ]

解釋 乘:趁;危:危險;災難。趁別人有困難時;去要挾、侵害對方。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蓋勳傳》:「謀事殺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25人才濟濟 [ rén cái jǐ jǐ ]

解釋 人才:指德才兼備的人或有某種特長的人。濟濟:眾多的樣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濟濟:眾多樣子。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62回:「閏臣見人才濟濟,十分歡悅。」

26任人唯賢 [ rèn rén wéi xián ]

解釋 任用人隻選擇德才兼備的人。

出處 《尚書 鹹有一德》:「任官惟賢才,左右惟其人。」

27公事公辦 [ gōng shì gōng bàn ]

解釋 公家事按公家規定來辦;不徇私情;不講情麵。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2回:「卑職也知道罪無可逭,所以帶印在此,情願納還此職,隻求大帥把這件事公事公辦。」

28呆頭呆腦 [ dāi tóu dāi nǎo ]

解釋 呆:癡呆、遲鈍。形容傻乎乎的或遲鈍的樣子。

出處 元 馬致遠《嶽陽樓》第三折:「似這等呆腦呆頭勸不回。」

29大手大腳 [ dà shǒu dà jiǎo ]

解釋 ①形容對財物毫不吝惜;沒有節製地隨便花費。②指行動魯莽。③指身體強壯。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1回:「成年家大手大腳的,替太太不知背地裏賠墊了多少東西。」

30大搖大擺 [ dà yáo dà bǎi ]

解釋 走路時身子搖擺;亂晃。形容舉動無所顧忌;揚揚自得的樣子。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次日早晨,大搖大擺出堂,將回子發落了。」

31寬宏大量 [ kuān hóng dà liàng ]

解釋 寬宏:度量大。形容心胸開闊;度量大;能容人、容事。也作「寬洪大量」。

出處 元 無名氏《魚樵記》第三折:「我則道相公不知打我多少,元來那相公寬宏大量。」

32得寸進尺 [ dé cùn jìn chǐ ]

解釋 得到了一寸又進一步得到一尺。比喻欲望越來越大;貪心不足。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33得心應手 [ dé xīn yìng shǒu ]

解釋 心裏怎樣想;手上就能相應地怎樣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藝純熟;做起來很順手。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

34忍辱負重 [ rěn rǔ fù zhòng ]

解釋 忍受恥辱;承當重任。指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

35暗箭傷人 [ àn jiàn shāng rén ]

解釋 暗中射箭殺傷別人。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13回:「但是殺下馬的,各自抬回本陣,不許暗箭傷人,亦不許搶擄屍首。」

36煞費苦心 [ shà fèi kǔ xīn ]

解釋 煞:很;十分。費盡了心思。

出處 清 李寶嘉《中國現在記》:「辦河工難除積弊,做清官煞費苦心。」

37百煉成鋼 [ bǎi liàn chéng gāng ]

解釋 煉:冶煉。鐵經過反複錘煉便成為堅韌的鋼。比喻經過長期的、多次的鍛煉;使人非常堅強。

出處 郭小川《保衛我們的黨》詩:「點起鬥爭的烈火,使人在烈火中百煉成鋼。」

38精益求精 [ jīng yì qiú jīng ]

解釋 精:完美;益:更加。已經十分美好了;還要求更加美好。指對某種技能或學術的追求很高;沒有止境。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 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複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複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39膽大包天 [ dǎn dà bāo tiān ]

解釋 形容膽量極大(多指做壞事)。現多含貶義。

出處 唐 劉叉《自問》:「自問彭城子何人授汝顛,酒腸寬似海,詩膽大於天。」

40背信棄義 [ bèi xìn qì yì ]

解釋 背:違背。信:信用;棄:丟棄;義:道義。不講信用。不講道義也作「棄信忘義」。

出處 《北史 周紀下 高祖武帝》:「背惠怒鄰,棄信忘義。」

41藏頭露尾 [ cáng tóu lù wěi ]

解釋 頭藏起來;卻把尾巴露出來了。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閃閃;不肯把真實情況全暴露出來。也作「露尾藏頭」。

出處 元 王曄《桃花女》第二折:「勸周公莫便生嗔,將酒禮強勒成親,不爭我藏頭露尾,可甚的知恩報恩。」

42視死如歸 [ shì sǐ rú guī ]

解釋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樣平常。形容為了正義事業;不怕犧牲生命。

出處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下》:「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呂氏春秋 勿躬》:「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43誠心誠意 [ chéng xīn chéng yì ]

解釋 誠:真實的心意。真心誠意。形容對人十分真摯誠懇。也作「誠心實意」。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姥姥你放心。大遠的誠心誠意來了,豈有個不教你見個真佛去的呢。」

44鐵麵無私 [ tiě miàn wú sī ]

解釋 形容公正嚴明;不講情麵。鐵麵:比喻剛直無私。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個‘監社禦史’,鐵麵無私才好。」

45不分皂白 [ bù fēn zào bái ]

解釋 皂:黑色。不分黑白。比喻不分是非曲直;不問情由。

出處 《詩經 大雅 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漢 鄭玄箋:「胡之言何也,賢者見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別皂白言之於王也。」

46不勞而獲 [ bù láo ér huò ]

解釋 獲:獲得。自己不勞動而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也作「不勞而得」。

出處 三國 魏 王肅《孔子家語 入官》:「所求於邇,故不勞而得也。」

47不可一世 [ bù kě yī shì ]

解釋 可:許可;讚成。沒有讚許過當時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極點。

出處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15卷:「王荊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獨懷刺候濂溪,三及門而三辭焉。」

48不平則鳴 [ bù píng zé míng ]

解釋 鳴:發出聲音;指有所抒發或表示。事物不平靜就會發出響聲。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會發出不滿的呼聲和反抗。

出處 唐 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49不念舊惡 [ bù niàn jiù è ]

解釋 念:記住;舊:過去的;惡:惡劣的行為;指怨恨;仇怨。不記住或不計較過去和別人的仇恨。

出處 春秋 孔子《論語 公冶長》:「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50不知進退 [ bù zhī jìn tuì ]

解釋 不知道應當前進還是應當後退。比喻無決斷。也形容言語行動沒有分寸。

出處 漢 荀悅《漢紀 哀帝紀下》:「恐陛下有過失之譏,賢有小人不知進退之禍。」

51不恥下問 [ bù chǐ xià wèn ]

解釋 不恥: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何晏集解:「下問,謂凡在己下者。」

52不顧一切 [ bù gù yī qiè ]

解釋 顧:顧惜,眷顧。什麼都不顧。

出處 葉聖陶《孤獨》:「既然見到一點兒光,便不得不不顧一切地逃開。」

53臨危不懼 [ lín wēi bù jù ]

解釋 臨:碰到;麵臨;懼:害怕;畏懼。麵對危難;絲毫也不畏懼。

出處 《鄧析子 無厚》:「死生有命,貧富有時。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貧賤者,不知時也。故臨難不懼。」

54乘風破浪 [ chéng fēng pò làng ]

解釋 乘:趁著。趁著順風;破浪前進。比喻誌向遠大;氣魄雄偉;不怕困難;奮勇前進;多含施展遠大抱負之意。也作「乘長風破萬裏浪」、「長風破浪」。

出處 《宋書 宗愨傳》:「愨少時,炳問其誌。愨答曰:‘願乘長風破萬裏浪。’」

55八麵玲瓏 [ bā miàn líng lóng ]

解釋 玲瓏:透亮;清澈的樣子;也指人機靈、靈巧。原指室內各麵窗戶敞通明亮。後形容為人機靈;善於應付。

出處 唐 黃滔《黃禦史集 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七麵八麵玲瓏。」

56出生入死 [ chū shēng rù sǐ ]

解釋 原指人從出生到死亡。後形容冒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57出言不遜 [ chū yán bù xùn ]

解釋 言:話;說;出言:說話;遜:謙讓;恭順。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也作「出口不遜。」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張郃傳》:「圖(郭圖)慚,又更譖郃曰:‘郃快軍敗,出言不遜。’郃懼,乃歸太祖。」

58前赴後繼 [ qián fù hòu jì ]

解釋 赴:奔赴。前麵的衝上去了;後麵的緊跟上來。形容不斷投入戰鬥;奮勇衝殺向前。

出處 艾青《光的讚歌》:「光榮屬於奮不顧身的人,光榮屬於前赴後繼的人。」

59含英咀華 [ hán yīng jǔ huá ]

解釋 英、華:花;這裏指精華;咀:細嚼;引申為體味。把花朵放在嘴裏慢慢咀嚼。比喻細細地琢磨。欣賞和領會詩文的精華;也比喻詩文字畫等富有精華。

出處 唐 韓愈《進學解》:「沈浸醲鬱,含英咀華。」

60堅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解釋 懈:放鬆。堅持到底;沒有絲毫的鬆懈。

出處 《清史稿 劉體重傳》:「遇大雨,賊決河自衛。煦激勵兵團,堅持不懈,賊窮蹙乞降,遂複濮洲。」

61堂堂正正 [ 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

解釋 原指軍隊陣容盛大。後形容光明正大。堂堂:強大威武;正正:整齊。

出處 先秦 孫武《孫子 軍爭》:「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62大義滅親 [ dà yì miè qīn ]

解釋 為了維護正義;對犯了罪的親屬不包庇;使之受到應得的懲處。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四年》:「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63大顯神通 [ dà xiǎn shén tōng ]

解釋 神通:原為佛教用語;指無所不能的力量;今指極其高超的本領。形容充分顯示出高超的本領。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89回:「他三人辭了師父,在城外大顯神通。」

64大顯身手 [ dà xiǎn shēn shǒu ]

解釋 顯:表示;顯露;身手:武藝;指本領。充分顯露自己的本領;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出處 趙樹理《三裏灣》七:「這兩個人默默不語在這座房子裏大顯身手。」

65大智若愚 [ dà zhì ruò yú ]

解釋 很有智慧的人表麵上好像很愚蠢。

出處 宋 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66大有作為 [ dà yǒu zuò wéi ]

解釋 能夠很好地發揮作用;做出顯著成績。作為:可做的事;也可指做出成績。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下》:「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主不之。」朱熹集注:「大有為之君,大有作為,非常之君也。」

67大模大樣 [ dà mó dà yàng ]

解釋 ①形容架子很大;旁若無人的樣子。②形容裝模作樣。擺出毫無拘束的樣子。

出處 明 徐霖《繡襦記》:「這廝大模大樣,公然慢我的。」

68奮不顧身 [ fèn bù gù shēn ]

解釋 奮:振作精神;鼓起幹勁。指勇往直前;不顧個人安危。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69寧死不屈 [ nìng sǐ bù qū ]

解釋 寧:寧可;寧肯;屈:屈服。寧願一死;決不屈服。

出處 明 趙弼《效顰集 宋進士袁鏞忠義傳》:「以大義拒敵,寧死不屈,竟燎身於烈焰中。」

70寬大為懷 [ kuān dà wéi huái ]

解釋 寬大:對人寬宏大量;懷:胸懷。對別人抱有寬大的胸懷。

出處 馮玉祥《我所認識的蔣介石》第71章:「我們最好是寬大為懷,不為己甚。」

71廢寢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釋 廢:停止。顧不上睡覺;忘掉了吃飯。形容學習或工作積極努力;用心專一。

出處 南朝 齊 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72得隴望蜀 [ dé lǒng wàng shǔ ]

解釋 隴:古代地名;相當於今甘肅東部;蜀:古代地名;相當於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隴地後;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這個;還想要那個;貪心不足。

出處 《東觀漢記 隗囂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複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73念念不忘 [ niàn niàn bù wàng ]

解釋 念念:一遍遍地思念。時刻思念;永不忘記。

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 論語》:「其言於忠信篤敬,念念不忘。」

74慘無人道 [ cǎn wú rén dào ]

解釋 慘:狠毒;殘暴;人道:指對人的同情、尊重、愛護與關懷。殘忍毒辣;毫無人性。形容凶惡殘暴到了極點。

出處 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殺傷我人民,係累我婦孺,慘無人道。」

75成人之美 [ chéng rén zhī měi ]

解釋 成:成全;幫助;美:好事。成全別人的好事。也指幫助別人實現其美好的願望。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76成仁取義 [ chéng rén qǔ yì ]

解釋 仁:仁愛;義:道義;正義。指為了崇高的事業而就義。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77手不釋卷 [ shǒu bù shì juàn ]

解釋 釋:放開;卷:書本。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出處 三國 魏 曹丕《典論 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78扶老攜幼 [ fú lǎo xié yòu ]

解釋 扶:挽著;攜:帶著。攙著老人;領著小孩兒。形容男女老少成群結隊歡迎、觀看或逃難。後也用來形容關心照顧老人和孩子。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四》:「未至百裏,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

79救死扶傷 [ jiù sǐ fú shāng ]

解釋 扶:扶助。搶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顧受傷的人。形容醫務工作者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精神。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仰億萬之師,與單於連戰十有餘日,所殺過半當,虜救死扶傷不給。」

80殺身成仁 [ shā shēn chéng rén ]

解釋 身:自己;殺身:舍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準則。原指犧牲生命;成全仁德。後指為了正義事業而犧牲。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81渾身是膽 [ hún shēn shì dǎn ]

解釋 渾身:全身。指全身充滿膽量。形容膽量極大;無所畏懼。

出處 宋 陳著《寶鼎現 壽京尹曾留遠侍郎淵子》詞:「最是滿腹精神,擔負處,渾身是膽。」

82燈紅酒綠 [ dēng hóng jiǔ lǜ ]

解釋 燈光與酒色;紅綠相映。形容嬌奢淫逸的生活;也形容娛樂場所的繁華景象。也作「酒綠燈紅」。

出處 徐遲《牡丹》五:「燈紅酒綠、珠光寶氣的社會,隻能使她感到窒息。」

83愛憎分明 [ ài zēng fēn míng ]

解釋 憎:恨。愛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

出處 續範亭《延安五老》詩:「愛憎分明是本色,疾惡如仇不寬恕。」

84愛財如命 [ ài cái rú mìng ]

解釋 愛:吝惜;舍不得。吝惜錢財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樣。形容對錢財的貪婪、吝嗇達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

出處 清 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傑》第四回:「我想近來世界,不管什麼英雄,什麼豪傑,都是愛財如命,何況吃官司的,少不免要和那些狼官鼠吏交手,這更沒錢不行了。」

85班門弄斧 [ bān mén nòng fǔ ]

解釋 班:魯班;即公輸子;春秋時魯國人。我國著名的木匠;在魯班門前舞弄斧頭。比喻在行家麵前賣弄本領。

出處 宋 歐陽修《與梅聖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86百折不撓 [ bǎi zhé bù náo ]

解釋 折:挫折。撓:彎曲;引伸為屈服。無論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縮;不屈服。

出處 漢 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87稱王稱霸 [ chēng wáng chēng bà ]

解釋 王:帝王;君王;霸:霸主;古代諸侯聯盟的首領。自稱為君主、霸主。比喻憑借勢力;飛揚跋扈;獨斷專行。

出處 宋 汪元量《讀史》詩:「劉項稱王稱霸,關張無命無功。」

88聚精會神 [ jù jīng huì shén ]

解釋 集中全部精神。原有集思廣益的意思;現常用以形容專心致誌;精神高度集中。

出處 漢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89肝膽相照 [ gān dǎn xiāng zhào ]

解釋 形容對人忠誠;用真心相待。肝膽:比喻真誠的心。

出處 宋 文天祥《與陳察院文龍書》:「所恃知己肝膽相照,臨書不憚傾倒。」

90膽小如鼠 [ dǎn xiǎo rú shǔ ]

解釋 膽子小得像老鼠一般。形容人膽小怕事。

出處 北齊 魏收《魏書 汝陰王天賜傳》:「言同百舌,膽若鼷鼠。」

91舍己為人 [ shě jǐ wèi rén ]

解釋 舍棄自己的利益而去幫助別人。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吾與點也。」朱熹集注:「初無舍己為人意,而其胸次悠然。」

92藏龍臥虎 [ cáng lóng wò hǔ ]

解釋 龍、虎:比喻不平常的人物。隱藏著的龍;睡臥著的虎。比喻潛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或英雄。

出處 北周 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

93賞罰分明 [ shǎng fá fēn míng ]

解釋 該賞的賞;該罰的罰;界限清楚;毫不含糊。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張敞傳》:「敞為人敏疾,賞罰分明,見惡輒取,時時越法縱舍,有足大者。」

94赴湯蹈火 [ fù tāng dǎo huǒ ]

解釋 赴:去;走向;湯:開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

出處 晉 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湯蹈火。」

95鍥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解釋 鍥: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學習有恒心。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96集思廣益 [ jí sī guǎng yì ]

解釋 集:集中;思:思想;廣:擴大;益:好處。集中群眾的意見和智慧;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指集中眾人的思想和智慧;廣泛吸收好的意見。

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97不偏不倚 [ bù piān bù yǐ ]

解釋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現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處 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

98不堪入耳 [ bù kān rù ěr ]

解釋 堪:忍受;入耳:聽進耳裏。難以聽下去。形容聲音或語言非常難聽;令人聽著不舒服或起反感。

出處 明 李開先《市井豔詞序》:「嘩於市井,雖兒女子初學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豔褻狎,不堪入耳。」

99不辭勞苦 [ bù cí láo kǔ ]

解釋 辭:推辭。雖然勞累和辛苦也不推辭。形容工作勤奮努力。也作「不辭辛苦」。

出處 唐 牛肅《紀聞 吳保安》:「今日之事,請不辭勞苦。」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