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錯誤的成語

形容錯誤的成語


1不能自拔 [ bù néng zì bá ]

解釋 拔:擺脫。不能將自己拔出來。指陷進很深的境地;難以使自己從中解脫出來。

出處 《宋書 江夏王義恭傳》:「世祖前鋒至新亭,劭挾義恭出戰,恒錄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2聞過則喜 [ wén guò zé xǐ ]

解釋 聽到有人批評自己的過失;就心裏高興。形容虛心接受批評意見。過:過失、錯誤。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3頑固不化 [ wán gù bù huà ]

解釋 化:改變。堅持錯誤,不肯改悔。

出處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卑府從前在那府裏,也做過一任知縣,地方上的百姓,極其頑固不化。」

4矯枉過正 [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

解釋 矯:糾正;枉:彎曲;過正:超過了限度。彎向另一方。把彎曲的東西扭直;超過了限度而彎向另一方。比喻糾正謬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仲長統傳》:「逮至清世,則複入矯枉過正之檢。」

5文過飾非 [ wén guò shì fēi ]

解釋 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文、飾:掩飾;過、非:過失、錯誤。

出處 唐 劉知幾《史通 惑經》:「期則聖人設教,其理含宏,或援誓以表心,或稱非以委屈。豈與夫庸儒末學,文過飾非,使夫問者緘辭杜口,懷疑不展,若是而已哉!」

6錯落有致 [ cuò luò yǒu zhì ]

解釋 致:別致;有情趣;錯落:參差交錯;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雖然參差不齊;但卻極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出處 《晉書 衛恒》:「纖波濃點,錯落其間。」

7懲前毖後 [ chéng qián bì hòu ]

解釋 懲:警戒:毖:謹慎;小心。吸取過去失敗的教訓;以後小心;不致重犯錯誤。

出處 《詩經 周訟 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

8良藥苦口 [ liáng yào kǔ kǒu ]

解釋 良:好;苦口:口味苦。有療效的好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勸誡、批評的話;雖然聽起來不舒服;但很有益處。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孫奮傳》:「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

9混淆是非 [ hùn xiáo shì fēi ]

解釋 把對的說成錯的;把錯的說成對的。比喻故意製造混亂;使是非不清。

出處 清 陶曾佑《論文學之勢力及其關係》:「錮蔽見聞,淆混是非。」

10戴罪立功 [ dài zuì lì gōng ]

解釋 身負罪責;爭取立下功勞;借以贖罪。

出處 《明史 史可法傳》:「以平賊逾期,戴罪立功。」

11大錯特錯 [ dà cuò tè cuò ]

解釋 完全錯了。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25回:「如今想來,真是大錯特錯!」

12諱疾忌醫 [ huì jí jì yī ]

解釋 諱:忌諱;疾:疾病;忌:怕。有病不肯說;又怕見醫生;不願醫治。比喻掩飾缺點;不願改正。

出處 宋 周敦頤《周子通書 過》:「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護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

13將錯就錯 [ jiāng cuò jiù cuò ]

解釋 將:依順;順從;就:遷就。既然錯了;索性就順著錯誤做下去。

出處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道楷禪師》:「祖師已是錯傳,山僧已是錯說,今日不免將錯就錯,曲為今時。」

14負薪救火 [ fù xīn jiù huǒ ]

解釋 背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

出處 韓非《韓非子 有度》:「其國亂弱矣,又皆釋國法而私其外,則是負薪而救火也,亂弱甚矣。」

15是非分明 [ shì fēi fēn míng ]

解釋 正確和錯誤非常分明。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劉向傳》:「故賢聖之君,博觀始終,窮極事情,而是非分明。」

16不刊之論 [ bù kān zhī lùn ]

解釋 刊:消除;改正。古代把字寫在竹簡或木板上;有錯誤時;或改動或剝去;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刪改。內容正確;不能更改的論斷。

出處 宋 郭若虛《圖畫見聞誌 論曹吳體法》第一卷:「況唐室已(以)上,未立曹吳,豈顯釋寡要之談,亂愛賓不刊之論。」

17綿綿不絕 [ mián mián bù jué ]

解釋 指連續不斷。

出處 《逸周書 和寤》:「綿綿不絕,蔓蔓若何?」

18不教而殺 [ bù jiào ér shā ]

解釋 教:教育;殺: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堯曰》:「不教而殺謂之虐。」

19迷途知反 [ mí tú zhī fǎn ]

解釋 迷途:迷路;反:反回。迷了路知道回來。比喻犯了錯誤能改正。

出處 《南史 陳伯之傳》:「夫迷途知反,往哲是與。」

20死不改悔 [ sǐ bù gǎi huǐ ]

解釋 到死也不肯改過悔悟。形容極其頑固;堅持錯誤。

出處 毛澤東《堅定地相信群眾的大多數》:「少數極頑固的,可能死不改悔,戴著右派帽子進棺材。」

21不咎既往 [ bù jiù jì wǎng ]

解釋 咎:責怪。對以往的錯誤或罪責不再追究。

出處 春秋 孔子《論語 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22千慮一失 [ qiān lǜ yī shī ]

解釋 失:錯誤。指聰明人的考慮,也會有不周到的地方。

出處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內篇雜下十八》:「嬰聞之:聖人千慮,必有一失; 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23不教而誅 [ bù jiào ér zhū ]

解釋 誅:殺或懲罰。事先不加教育;出錯或犯法就懲罰或殺戮。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富國》:「故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

24三差五錯 [ sān chā wǔ cuò ]

解釋 泛指差錯。常指意外的事故。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22回:「要有什麼三差五錯,那事情就難說了!」

25救火投薪 [ jiù huǒ tóu xīn ]

解釋 為了撲滅火焰而將木柴扔進火中。比喻采取錯誤的辦法,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出處 《鄧析子·無厚篇》:「不治其本而務其末,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26三差兩錯 [ sān chā liǎng cuò ]

解釋 比喻偶然的差錯。

出處 魏巍《東方》第四部第七章:「你要出了三差兩錯,叫小堆八在前方知道了,我們可怎麼對得起他!」

27今是昨非 [ jīn shì zuó fēi ]

解釋 現在是對的;過去錯了。

出處 晉 陶潛《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28非昔是今 [ fēi xī shì jīn ]

解釋 昔:過去。今:現在。認為過去是錯誤的,現在是正確的。

出處 《宣和書譜·隸書敘論》:「秦並六國一統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昔是今。」

29馬中關五 [ mǎ zhōng guān wǔ ]

解釋 猶言魯魚亥豕。

出處 唐·顏真卿《幹祿字書》序:「備存往製,筆削所誤,抑有前聞,豈唯豕上加三,蓋亦馬中關五。」

30補偏救弊 [ bǔ piān jiù bì ]

解釋 弊:害處;毛病。補救偏差;糾正錯誤。

出處 宋 魏翁《鶴山文集》:「臣願陛下以臣前所陳未喻六條行之,以明白洞達為目前補偏救弊之策。」

31繩愆糾謬 [ shéng qiān jiū miù ]

解釋 繩:糾正;愆:過失;謬:錯誤。指糾正過失。

出處 《尚書 冏命》:「繩愆糾謬,格其非心,俾克紹先烈。」

32鼻堊揮斤 [ bí è huī jīn ]

解釋 揮舞斧頭削除鼻端之堊。比喻指正錯誤。

出處 典出《莊子 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

33東差西誤 [ dōng chà xī wù ]

解釋 謂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差池、錯誤。形容辦事不得力。

出處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原約一到任所差人進京圖幹此事,誰知所去的,多不得力。我這裏好不盼望,不甫能勾回個信來,定是東差西誤的。」

34防微慮遠 [ fáng wēi lǜ yuǎn ]

解釋 慮:考慮,思慮。指在錯誤或壞事剛露頭的時候,就加以防止,並考慮長遠的計策。

出處 唐·鄭亞《唐丞相太尉衛國公李德裕會昌一品製集序》:「由是洞啟宸衷,大破群議,運籌製勝,舉無遺策,防微慮遠。」

35防芽遏萌 [ fáng yá è méng ]

解釋 錯誤或惡事在未顯露時,即加以阻止、防範。

出處 《三國誌 卷五十九 吳書 吳主五子傳 孫奮傳》:「大行皇帝覽古戒今,防芽遏萌,慮於千載。」

36匡救彌縫 [ kuāng jiù mí fèng ]

解釋 指糾正錯誤,彌補過失。

出處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六年》:「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

37退思補過 [ tuì sī bǔ guò ]

解釋 退思:退朝後檢查自己的言行;過:過失,錯誤。表示事後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沒有錯誤必須補正的地方。

出處 《左傳·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

38作繭自縛 [ zuò jiǎn zì fù ]

解釋 繭:蠶繭;縛:纏裹。蠶吐絲作繭子;把自己包裹起來。比喻自己束縛自己;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

出處 唐 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燭蛾誰救護?蠶繭自纏縈。」

39葉公好龍 [ yè gōng hào lóng ]

解釋 葉公:春秋時陳國的一個人;好:愛好。比喻表麵上愛好某種事物;但並非真正地愛好它;甚至畏懼它。

出處 西漢 劉向《新序 雜事》:「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

40弄巧成拙 [ 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

解釋 弄:賣弄;耍弄;巧:靈巧;拙:愚笨。本想賣弄聰明;做得好些;結果卻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糟。

出處 宋 黃庭堅《拙軒頌》:「弄巧成拙,為蛇畫足。」

41引以為戒 [ yǐn yǐ wéi jiè ]

解釋 引來作為教訓;警戒自己。常指用自己或別人過去的失敗和錯誤來警戒自己;避免重犯。

出處 清 錢大昕《士駕齋新錄》:「為古之士,當引以為戒。」

42強詞奪理 [ qiǎng cí duó lǐ ]

解釋 指無理強辯;想說成有理的。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

43邯鄲學步 [ hán dān xué bù ]

解釋 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步:邁步走路。步伐;相傳戰國時趙國人走路的步伐、姿勢特別優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國壽陵地方有幾個年輕人結伴到趙國去學習邯鄲人的走路姿勢。結果不但沒有把趙國人的走路姿勢學到手;反而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記了;隻好爬著回去。比喻模仿別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丟掉了。

出處 莊周《莊子 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44鑄成大錯 [ zhù chéng dà cuò ]

解釋 鑄造一把大銼刀。借指造成大錯誤。錯:錯刀;古代幣名。

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昭宗天佑三年》:「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

45顛三倒四 [ diān sān dǎo sì ]

解釋 指錯亂沒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語、做事等條理不清、顛倒混亂;毫無次序。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4回:「連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顛三倒四,坐臥不安。」

46亡羊補牢 [ wáng yáng bǔ láo ]

解釋 羊丟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47以儆效尤 [ yǐ jǐng xiào yóu ]

解釋 儆:告誡;警戒;效尤:效仿過錯;學人家做壞事。用對某些壞人壞事的懲罰來警戒那些學著做壞事的人。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二十一年》:「鄭伯效尤,其亦將有咎!」

48十全十美 [ shí quán shí měi ]

解釋 十分完美;毫無欠缺。

出處 清 陳朗《雪月梅傳》:「賢侄出門也得放心,豈不是十全十美。」

49吹毛求疵 [ chuī máo qiú cī ]

解釋 求:尋找;疵:缺點;小毛病。吹開皮上的毛;尋找裏麵的疤痕。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

出處 韓非《韓非子 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

50因小失大 [ yīn xiǎo shī dà ]

解釋 因貪圖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出處 漢 劉晝《新論》:「滅國亡身為天下笑,以貪小利失其大利也。」

51棄暗投明 [ qì àn tóu míng ]

解釋 棄:背棄;暗:黑暗;明:光明。拋棄反動的一麵;投向光明的一麵。形容斷絕舊的一切;投向新的、有光明的前程。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公何不棄暗投明,共成大業?」

52忠言逆耳 [ zhōng yán nì ěr ]

解釋 誠懇的勸告聽起來不舒服。逆:不順。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

53接連不斷 [ jiē lián bù duàn ]

解釋 連續不間斷。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陳設兵衛,自王宮起,直至光家之門,街衢皆滿,接連不斷。」

54玩物喪誌 [ wán wù sàng zhì ]

解釋 指迷戀於所玩賞的事物而消磨了積極進取的誌氣。

出處 《尚書 旅獒》:「玩人喪德,玩物喪誌。」

55繩之以法 [ shéng zhī yǐ fǎ ]

解釋 繩:準繩;引申為製裁;之:代詞代犯法的人;以:用;拿;法:法律;法令。用法律作準繩;給予製裁。

出處 漢 馮衍《上疏自陳》:「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繩之以法則為罪,施之以德則為功。」

56金無足赤 [ jīn wú zú chì ]

解釋 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沒有純而又純的金子。比喻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出處 宋 戴複古《寄興》:「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

57陰差陽錯 [ yīn chā yáng cuò ]

解釋 比喻由於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錯。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34回:「真是談督的官運亨通,陰差陽錯裏倒被他糊裏糊塗的撲滅了。」

58顛倒是非 [ diān dǎo shì fēi ]

解釋 把對的說成錯的;把錯的說成對的。指善惡不明或故意歪曲事實。

出處 唐 韓愈《唐太學博士施先生墓誌銘》:「古聖人言,其旨密微,箋注紛羅,顛倒是非。」

59飲鴆止渴 [ yǐn zhèn zhǐ kě ]

解釋 鴆:毒酒。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錯誤的辦法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的後果。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霍諝傳》:「譬猶療饑於附子,止渴於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

60以訛傳訛 [ yǐ é chuán é ]

解釋 以:拿;把;訛:謬誤;錯誤的。把本來就不正確的東西流傳出去。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況且他原是到過這個地方的,這兩事雖無考,古往今來,以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古跡來以愚人。」

61尾大不掉 [ wěi dà bù diào ]

解釋 掉:搖動。尾巴太大,掉轉不靈。舊時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調度。現比喻機構龐大,指揮不靈。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62粗心大意 [ cū xīn dà yì ]

解釋 粗:粗疏。形容做事不細心;不謹慎;馬馬虎虎。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忽然靈機一動,心中悟將過來:‘這是我粗心大意。我若不進去,他怎得出來?’」

63言多必失 [ yán duō bì shī ]

解釋 言:話;失:失誤;錯誤。話說得多了;一定有失誤的地方。

出處 《鬼穀子 本經符》:「言多必有數短之處。」

64誤入歧途 [ wù rù qí tú ]

解釋 誤:受惑;歧途:錯誤的道路。由於受煽惑而走上了錯誤的道路。

出處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2回:「弟子方可日漸精進,不致誤入歧途。」

65錯綜複雜 [ cuò zōng fù zá ]

解釋 錯:交叉;交錯;綜:合在一起;錯綜:縱橫交叉。交錯綜合;重複雜亂。形容頭緒繁多;情況複雜。

出處 《周易 係辭上》:「參伍以變,錯綜其數。」

66一誤再誤 [ yī wù zài wù ]

解釋 一次錯了;二次又錯。形容不接受教訓;屢犯錯誤。

出處 《宋史 魏王廷美傳》:「太宗嚐以傳國之意訪之趙普。普曰:‘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耶?’」

67引火燒身 [ yǐn huǒ shāo shēn ]

解釋 比喻自招災禍;自討苦吃或自取滅亡。也可比喻主動暴露自己的錯誤;爭取大家的批評;幫助。

出處 明 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莊上人見典史親來捉獲,不知一件什麼天大的事,生怕引火燒身,連忙把餘琳並馮都送將出來。」

68執迷不悟 [ zhí mí bù wù ]

解釋 堅持錯誤而不覺悟。

出處 《梁書 武帝紀上》:「若執迷不悟,距逆王師,大眾一臨,刑茲罔赫,所謂火烈高原,芝蘭同泯。」

69掩耳盜鈴 [ yǎn ěr dào líng ]

解釋 掩:遮蓋;盜:偷。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不會聽見。比喻自欺欺人。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70任人唯親 [ rèn rén wéi qīn ]

解釋 任:任用。唯:隻。任用人不管德才怎樣;隻用和自己關係親近的。

出處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過去張國燾的幹部政策與此相反,實行‘任人唯親’,拉攏私黨,組織小派別。」

71棄舊圖新 [ qì jiù tú xīn ]

解釋 圖:圖謀、追求。拋棄舊的、不好的東西;追求新的、正確的東西。

出處 唐 韓愈《昌黎集 上宰相書》第16卷:「忽將棄其舊而新是圖,求老農老圃而為師。」

72抱薪救火 [ bào xīn jiù huǒ ]

解釋 薪:柴草。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消除災害;結果不但沒有消除災害;反而使災害擴大。也作「負(背)薪救火」。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猶抱薪而救火也,薪不盡,火不滅。」

73改過自新 [ gǎi guò zì xīn ]

解釋 改正錯誤;重新做起。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孝文本紀》:「妾傷夫死者不可複生,刑者不可複屬,雖複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也。」

74破綻百出 [ pò zhàn bǎi chū ]

解釋 綻:裂開;破綻:指衣服上的裂口。形容說話、做事漏洞很多。

出處 宋 李侗《李廷平集 答問下》:「卻回頭看釋氏之書,漸漸破綻百出。」

75積非成是 [ jī fēi chéng shì ]

解釋 非:謬誤;是:正確的東西。長期形成的謬誤;久而久之被當作正確的。

出處 清 戴震《孟子字義疏證 原善序》:「治經之士,莫能綜貫,習所見聞,積非成是,餘言恐未足以振茲墜緒也。」

76一念之差 [ yī niàn zhī chā ]

解釋 差:差錯。一個念頭的差錯。

出處 宋 蘇軾《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我本三生人,疇昔一念差。」

77大夢初醒 [ dà mèng chū xǐng ]

解釋 象做了一場大夢才醒。比喻被錯誤的東西蒙蔽了許久,開始醒悟過來。

出處 《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

78對症發藥 [ duì zhèng fā yào ]

解釋 針對病根下藥。比喻針對缺點錯誤采取相應辦法。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5回:「女人家肚痛得那麼利害,怕不是生產,這正是對症發藥呢!」

79引咎自責 [ yǐn jiù zì zé ]

解釋 咎:錯誤。主動承擔錯誤;並責備自己。

出處 《北史 周紀下 高祖武帝》:「公卿各引咎自責。」

80抱薪救焚 [ bào xīn jiù fén ]

解釋 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同「抱薪救火」。

出處 《三國誌 魏誌 陶謙傳》「太祖以糧少引軍還」裴鬆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此何異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81聰明一世 [ cōng míng yī shì ]

解釋 表示一個人一輩子聰明。

出處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若我斷不出此事,枉自聰明一世。每日退堂,便將畫圖展玩,千思萬想。」

82拔苗助長 [ bá miáo zhù zhǎng ]

解釋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出處 郭沫若《雄雞集 關於發展學術與文藝的問題》:「命令主義就合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叫做‘拔苗助長’。結果被拔起的苗不僅不能成長,反而枯槁了。」

83杜漸防微 [ dù jiàn fáng wēi ]

解釋 杜:堵住;漸:指事物的開端;微:微小。錯誤或壞事剛冒頭就及時製止,不讓它發展。

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 明本》:「昔之達人,杜漸防微,色斯而逝,夜不待旦。」

84扶正祛邪 [ fú zhèng qū xié ]

解釋 祛:去除。扶持正氣,去除邪氣。現用來指扶持好的事物,糾正錯誤傾向。

出處 傅維康《醫藥史話·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所以在治療上就要運用扶正祛邪。」

85痛改前非 [ tòng gǎi qián fēi ]

解釋 徹底改正以前的錯誤。痛:徹底、深切地;不能解作「痛苦」。非:錯誤。

出處 明 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2卷:「你痛改前非,我把這所房子與你夫妻兩個住下。」

86迷而不反 [ mí ér bù fǎn ]

解釋 迷路後不知回來。比喻犯了錯誤不知改正。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鍾會傳》:「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玉石皆碎。」

87迷而不返 [ mí ér bù fǎn ]

解釋 迷路後不知回來。比喻犯了錯誤不知改正。

出處 漢 王粲《為劉表與袁尚書》:「若使迷而不返,遂而不改,則戎狄蠻夷將有誚讓之言。」

88一差二錯 [ yī chà èr cuò ]

解釋 可能發生的意外或差錯。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17回:「孩子也大了,倘或你父親有個一差二錯,又耽擱住了,或者有個門當戶對的來說親。」

89任其自流 [ rèn qí zì liú ]

解釋 指不加約束、引導,聽任自由發展。

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修務訓》:「故五穀得遂長。聽其自流,待其自生,則鯀禹之功不立,而後稷之智不用。」

90如夢初覺 [ rú mèng chū jué ]

解釋 見「如夢初醒」。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一百回:「信陵君如夢初覺,再拜稱謝。」

91改過遷善 [ gǎi guò qiān shàn ]

解釋 改正錯誤,變成好的。指去惡就善。

出處 《周易 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92騎驢覓驢 [ qí lǘ mì lǘ ]

解釋 騎著驢去找別的驢。原比喻一麵占著一個位置,一麵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現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裏,還到處去找。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誌公和尚大乘讚》:「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騎驢覓驢。」

93習非成是 [ xí fēi chéng shì ]

解釋 對某些錯誤事情習慣了,反以為本來就是對的。

出處 西漢 揚雄《法言 學行》:「習乎習,以習非之勝是,況習是之勝非乎?」

94救焚投薪 [ jiù fén tóu xīn ]

解釋 焚:火災;薪:柴草。投進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錯誤的方法使問題更加嚴重。

出處 《鄧析子 無厚》:「不治其本而務其末,譬如拯溺錘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95救焚益薪 [ jiù fén yì xīn ]

解釋 焚:火災;薪:柴草。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錯誤的方法使問題更加嚴重。

出處 清 劉坤一《複李少荃製軍》:「所派之營務處何道台,則人更陰狡,以之自輔,是猶救焚而益薪。」

96毫厘千裏 [ háo lí qiān lǐ ]

解釋 毫、厘:兩種極小的長度單位。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保傅》:「《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裏,故君子慎始也’」

97犯顏極諫 [ fàn yán jí jiàn ]

解釋 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麵、威嚴;極諫:以直言規勸(常用下對上)。敢於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而極力規勸其改正錯誤。

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犯顏極諫,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諫臣。」

98痛悔前非 [ tòng huǐ qián fēi ]

解釋 徹底悔恨以前所犯的錯誤。

出處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五:「這位青年做了多年的苦工,受了無限的虐待,已經弄得來三分不像人,四分不像鬼了,自己深深的在痛悔前非。」

99破罐破摔 [ pò guàn pò shuāi ]

解釋 比喻有了缺點、錯誤不改正,反而有意向更壞的方向發展。

出處 陶斯亮《一封終於發出的信》:「我真想破罐破摔,自暴自棄,可是一想到您,我就又覺得不應該那樣做。」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