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兩者毫無共同之處的成語

形容兩者毫無共同之處的成語


1大同小異 [ dà tóng xiǎo yì ]

解釋 異:差異。大體相同;稍有差異。

出處 莊周《莊子 天下》:「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2大相徑庭 [ dà xiāng jìng tíng ]

解釋 徑:門外的路;庭:門院裏的地;徑庭:喻相差還很遠。兩者大不相同;相差很遠甚至完全相反。

出處 莊周《莊子 逍遙遊》:「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3天壤之別 [ tiān rǎng zhī bié ]

解釋 天和地;一在極上;另一在極下;比喻差別極大。壤:地。

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 內篇 論仙》:「其為不同,已有天壤之覺,冰炭之乘矣。」

4千差萬別 [ qiān chā wàn bié ]

解釋 形容事物各不相同;有許多差別。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文遂導師》:「僧問:‘如何是無異底事?’師曰:‘千差萬別。’」

5截然不同 [ jié rán bù tóng ]

解釋 截然:界限分明;像割斷的一樣。形容兩種事物沒有一點必然聯係。

出處 魯迅《墳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直到近來,經過許多學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

6天差地遠 [ tiān chā dì yuǎn ]

解釋 比喻兩者相差極大。

出處 魯迅《風月談>前記》:「他們是弟兄,所見的又是同一的東西,想到的用法卻有這麼天差地遠。」

7天淵之別 [ tiān yuān zhī bié ]

解釋 天和地,一極在上,一極在下。比喻差別極大。

出處 魯迅《書信集 致曹靖華》:「印在書內之插圖,與作者自印的一比,真有天淵之別。」

8迥然不同 [ jiǒng rán bù tóng ]

解釋 迥然:差距很大的樣子。大不相同;相差太遠。形容彼此完全不同。

出處 宋 張戒《歲寒堂詩話》:「文章古今迥然不同。」

9迥乎不同 [ jiǒng hū bù tóng ]

解釋 見「迥然不同」。

出處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十回:「我們所彈的曲子,一人彈與兩人彈,迥乎不同。」

10謬以千裏 [ miù yǐ qiān lǐ ]

解釋 指錯誤荒謬到了極點。

出處 魯迅《華蓋集 十四年的「讀經」》:「反對者們以為他真相信讀經可以救國,真是‘謬以千裏’了!」

11雲泥之別 [ yún ní zhī bié ]

解釋 象天上的雲和地上的泥那樣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極大。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逸民傳 矯慎》:「仲彥足下,勤處隱約,雖乘雲行泥,棲宿不同。」

12東拉西扯 [ dōng lā xī chě ]

解釋 拉、扯:閑談。沒有明確話題地聊天;也指說話寫文章條理紊亂;不緊扣中心議題。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更有一種可笑的,肚子裏原沒有什麼,東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還自以為博奧。」

13虎頭蛇尾 [ hǔ tóu shé wěi ]

解釋 頭大像老虎一樣;尾巴像蛇一樣細。比喻做事有始無終;起初聲勢很大;後來勁頭很小。

出處 元 康進之《李逵負棘》第二折:「則為你兩頭白麵搬興廢,轉背言詞說是非,這廝狗行狼心,虎頭蛇尾。」

14一模一樣 [ yī mú yī yàng ]

解釋 一個模樣。指樣子完全相同。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話說人生隻有麵貌最不同,蓋因各父母所生,千支萬派,那能夠一模一樣的?」

15異口同聲 [ yì kǒu tóng shēng ]

解釋 異:不同。不同的嘴說出同樣的話。形容人們的說法完全一致。也作「異口同音」。

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 道意》:「左右小人,並雲不可,阻之者眾,本無至心,而諫怖者,異口同聲。」

16南轅北轍 [ nán yuán běi zhé ]

解釋 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

17不近人情 [ bù jìn rén qíng ]

解釋 近:接近。不合乎人的常情。後指性情或言行怪僻;不合情理。也作「不近情理」。

出處 戰國 宋 莊周《莊子 逍遙遊》:「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18一概而論 [ yī gài ér lùn ]

解釋 概:古代量糧食時刮平鬥槲的木棍;一概:一律。用同一個標準來評論、看待或處理。多形容不分性質、不加區別地處理事情或解決問題。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九章 懷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19平分秋色 [ píng fēn qiū sè ]

解釋 秋色:秋天景色。把秋天的景色平均分配;晝夜各得一半;多指中秋或秋分這一天;後指平均分享財物聲譽等。

出處 唐 韓愈《昌黎集 卷二 合江亭》詩:「窮秋感平分,新月憐半破。」

20相差無幾 [ xiāng chà wú jǐ ]

解釋 彼此沒有多大差別。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何若?」

21不相上下 [ bù xiāng shàng xià ]

解釋 上下:比喻高低、好壞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出處 唐 陸龜蒙《蠹化》:「翳葉仰齧,如饑蠶之速,不相上下。」

22兩相情願 [ liǎng xiāng qíng yuàn ]

解釋 兩方麵都願意。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太公,你也是個癡漢,既然不兩相情願,如何招贅做個女婿。」

23判若雲泥 [ pàn ruò yún ní ]

解釋 高低差別就象天上的雲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樣懸殊。

出處 唐·杜甫《送韋書記赴西安》詩:「夫子歘通貴,雲泥相望懸。」

24毫無二致 [ háo wú èr zhì ]

解釋 二致:兩樣。絲毫沒有什麼兩樣。指完全一樣。

出處 郭沫若《斷斷集 屈原時代》:「那時候的文體的變革和近代的文學革命,由文言文改為白話文的,實在是毫無二致。」

25半斤八兩 [ bàn jīn bā liǎng ]

解釋 八兩:即半斤;舊製一斤為十六兩。半斤和八兩輕重相等。比喻彼此相同。

出處 宋 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28出:「兩個半斤八兩,各家歸去不須嗔。」

26徒勞無益 [ tú láo wú yì ]

解釋 白費勁,沒有一點用處。

出處 宋 袁燮《伐武岡林守進治要劄子》:「夫溺於卑者,固不足論;而過於高者,徒勞無益。」

27霄壤之別 [ xiāo rǎng zhī bié ]

解釋 天和地,一極在上,一級在下,比喻差別極大。

出處 魯迅《兩地書 致許廣平121》:「北平久不下雨,比之南方的梅雨天,真有‘霄壤之別’。」

28並行不悖 [ bìng xíng bù bèi ]

解釋 悖:違背;抵觸。兩種事物同時進行;沒有什麼衝突。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中庸》:「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29一路貨色 [ yī lù huò sè ]

解釋 一路:同一類。貨色:貨物。比喻同一類醜貨。

出處 郭澄清《大刀記》第七章:「叫我看,一進了他們這個大染缸,就全變成一路貨色了。」

30毫厘不爽 [ háo lí bù shuǎng ]

解釋 毫:細毛;發:頭發;爽:差錯。形容一點不差。

出處 清·蒲鬆齡《聊齋誌異·邑人》:「呼鄰問之,則市肉方歸。言其片數斤數,毫發不爽。」

31是非分明 [ shì fēi fēn míng ]

解釋 正確和錯誤非常分明。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劉向傳》:「故賢聖之君,博觀始終,窮極事情,而是非分明。」

32天懸地隔 [ tiān xuán dì gé ]

解釋 懸、隔:距離遠。比喻相差極大。

出處 《南齊書 陸厥傳》: 「一人之思,遲速天懸;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33天差地別 [ tiān chā dì bié ]

解釋 形容差別很大,相差甚遠。

34伯仲之間 [ bó zhòng zhī jiān ]

解釋 伯仲:兄弟長幼的順序;老大、老二。就像弟兄們一樣。比喻不相上下。

出處 三國 魏 曹丕《典論 論文》:「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35將遇良才 [ jiàng yù liáng cái ]

解釋 將:將領;良才:高才;本領高的人。多指雙方本領相當;能人碰上能人。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4回:「兩個就清風山下廝殺,乃是棋逢敵手難藏幸,將遇良才好用功。」

36並無二致 [ bìng wú èr zhì ]

解釋 沒有多大區別。

37一龍一豬 [ yī lóng yī zhū ]

解釋 比喻兩個人高下相差極大。

出處 唐 韓愈《符讀書城南》詩:「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三十骨胳成,乃一龍一豬。」

38百無一用 [ bǎi wú yī yòng ]

解釋 百樣之中無一有用的。形容毫無用處。

出處 清 黃景仁《雜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39工力悉敵 [ gōng lì xī dí ]

解釋 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敵:相當。雙方的功夫、力量;不相上下。多指藝術方麵的造詣不分高低。

出處 宋 計有功《唐詩紀事》:「及聞其評,曰:‘二詩工力悉敵。’」

40胡編亂造 [ hú biān luàn zào ]

解釋 沒有根據、不合情理地胡亂編造。

出處 孫犁《小說雜談》:「他的小說的失敗,並不完全在這結尾上,而在整篇都是胡編亂造。」

41大有徑庭 [ dà yǒu jìng tíng ]

解釋 比喻相差很遠,大不相同。

出處 莊周《莊子 逍遙遊》:「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42勢鈞力敵 [ shì jūn lì dí ]

解釋 見「勢均力敵」。

出處 《宋史·蘇轍傳》:「及勢鈞力敵,則傾陷安石,甚於仇讎,世尤惡之。」

43方枘圓鑿 [ fāng ruì yuán záo ]

解釋 枘:榫頭;圓鑿:圓榫眼;卯眼。方形的榫頭;圓形的卵眼。比喻格格不入、不相容、不適宜。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孟子荀卿列傳》:「持方枘欲內圜鑿,其能入乎?」

44天壤之覺 [ tiān rǎng zhī jué ]

解釋 壤:地。天和地,一在極上,一在極下,比喻差別極大。

出處 晉·葛洪《抱樸子·內篇·論仙》:「其為不同,已有天壤之覺,冰炭之乘矣。」

45天壤之隔 [ tiān rǎng zhī gé ]

解釋 天上和地下的間隔,形容差別極大。

出處 清·錢泳《履園叢話·藝能·刻碑》:「全與《磚塔銘》相似,王虛舟雲必是敬客一手書,而刻手惡劣,較《磚塔銘》竟有天壤之隔。」

46天冠地屨 [ tiān guān dì jù ]

解釋 比喻雙方相差極大。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日者列傳》:「夫卜而有不審,不見奪糈;為人主計而不審,身無所處。此相去遠矣,猶天冠地屨也。」

47大有逕庭 [ dà yǒu jìng tíng ]

解釋 《莊子·逍遙遊》:「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王先謙集解引宣穎雲:「逕,門外路;庭,堂外地;大有,謂相遠之甚。」後稱彼此差異很大為「大有逕庭」。

出處 《莊子·逍遙遊》:「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王先謙集解引宣穎雲:「逕,門外路;庭,堂外地;大有,謂相遠之甚。」

48判然不同 [ pàn rán bù tóng ]

解釋 判:顯然的區別。區分的清清楚楚,完全不一樣。

出處 《朱子語類》卷二十:「若不先見得此仁,則心術上言仁,與事物上言仁,判然不同了。」

49風馬牛不相及 [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

解釋 風:放逸;走失;及:到達;碰頭。指兩地相隔很遠;即使馬、牛走失;也不會跑到對方境內。另種說法:獸類雌雄相誘叫「風」;馬和牛不同類;不致相誘。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幹。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50牛頭不對馬嘴 [ niú tóu bù duì mǎ zuǐ ]

解釋 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蘇知縣羅衫再合》:「見鬼,大爺自姓高,是江西人,牛頭不對馬嘴!」

51驢唇不對馬嘴 [ lǘ chún bù duì mǎ zuǐ ]

解釋 比喻說話寫文章;前言不搭後語;兩不相合。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9卷:「驢唇馬嘴誇我解問,十轉五繞你從朝。」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