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身處險境的成語

形容身處險境的成語


1危在旦夕 [ wēi zài dàn xī ]

解釋 形容危險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時間之內。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太史慈傳》:「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

2九死一生 [ jiǔ sǐ yī shēng ]

解釋 九:表示次數或多數。形容多次經曆生死危險而幸存。比喻情況極其危險。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離騷》:「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唐 劉良注:「雖九死無一生,未足悔恨。」

3危如累卵 [ wēi rú lěi luǎn ]

解釋 比喻形勢非常危險;如同堆起來的蛋;隨時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累:堆;卵:蛋。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四》:「當是時,魏危於累卵,天下之士相從謀。」

4險象環生 [ xiǎn xiàng huán shēng ]

解釋 險:危險。危險的局麵不斷產生。

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4回:「乃險象環生,禍機迫切。」

5如履薄冰 [ rú lǚ bó bīng ]

解釋 好像踩著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險的境地而提心吊膽。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6岌岌可危 [ jí jí kě wēi ]

解釋 岌岌:十分危險;快要傾覆或滅亡。形容形勢極其危險。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

7彈盡糧絕 [ dàn jìn liáng jué ]

解釋 打仗時彈藥用完;糧食也吃完了。形容情況困窘;處境危急。

出處 宋 魏了翁《故太府寺丞兼知興元府利州路安撫郭公墓誌銘》:「血戰三日夜,矢盡援絕,遂死之。」

8刀山火海 [ dāo shān huǒ hǎi ]

解釋 比喻極其艱險的地方。也作「火海刀山」。

出處 漢 高安世譯《佛說鬼問目連經》:「我一生已來,或登刀山劍樹地獄,或墮火坑……」

9虎口拔牙 [ hǔ kǒu bá yá ]

解釋 在老虎嘴裏拔牙。比喻冒著極大危險去做某一事情。

出處 元 弦濟《一山國師語錄》:「蒼龍頭上拶折角,猛虎口中拔得牙。」

10急流勇進 [ jí liú yǒng jìn ]

解釋 在急流中勇敢前進。形容在險境中積極進取;不退縮。

出處 宋 邵伯溫《邵氏見聞錄》:「以火箸畫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急流勇退人也’。」

11危機四伏 [ wēi jī sì fú ]

解釋 到處隱藏著危險的禍根。

出處 茅盾《子夜》九:「不要太樂觀。上海此時也是危機四伏。」

12百死一生 [ bǎi sǐ yī shēng ]

解釋 形容生命極其危險,處於死亡的邊緣。

出處 《北齊書 杜弼傳》:「諸勳人身觸鋒刃,百死一生,縱其貪鄙,所取處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13履薄臨深 [ lǚ bó lín shēn ]

解釋 比喻身處險境,必須十分謹慎。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14魚遊沸鼎 [ yú yóu fèi dǐng ]

解釋 見「魚遊沸鼎」。

出處 唐·李商隱《行次昭應縣道上》詩:「魚遊沸鼎知無日,鳥覆危巢豈待風。」

15燕巢於幕 [ yàn cháo yú mù ]

解釋 燕子把窩做在帳幕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於幕上。」

16羊入虎群 [ yáng rù hǔ qún ]

解釋 比喻好人落入壞人的手中,處境極端危險。

出處 清·蒲鬆齡《聊齋誌異·邵九娘》:「竊意羊入虎群,狼藉已不堪矣。」

17鼎魚幕燕 [ dǐng yú mù yàn ]

解釋 宛如鼎中遊動的魚,帷幕上築巢的燕子。比喻處於極危險境地的人或事物。

出處 南朝 梁 蕭統《文選 丘遲〈與陳伯之書〉》:「而將軍魚遊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18旦夕之危 [ dàn xī zhī wēi ]

解釋 旦夕:比喻短時間內。危:危險。形容危險逼近。

出處 《三國誌·蜀誌·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19鋌而走險 [ tǐng ér zǒu xiǎn ]

解釋 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采取冒險行為。鋌:快跑的樣子;走險:奔赴險地。

出處 《左傳 文公十七年》:「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20死裏逃生 [ sǐ lǐ táo shēng ]

解釋 從極危險的境地中逃脫;幸免於死。

出處 《京本通俗小說 馮玉梅團圓》:「今日死裏逃生,夫妻再合,乃陰德積善之報也。」

21千鈞一發 [ qiān jūn yī fà ]

解釋 鈞:古時的計量單位;以三十斤為一鈞。一根頭發上拴著千鈞重物。形容萬分危急的情形。

出處 宋 程珌《程端明公洛水集 丙子輪對劄子》第11卷:「肆我祖宗得請於上帝,假手韃靼,連歲屏除,岌岌之千鈞一發矣。」

22一觸即發 [ yī chù jí fā ]

解釋 觸: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開弓等著射出去。比喻事態發展到了十分緊張的階段;稍一觸動就立即會爆發。

出處 宋 張詠《乖崖集》:「鯸鯣憤悱,迎流獨逝,偶物一觸,厥怒四起。」

23暢通無阻 [ chàng tōng wú zǔ ]

解釋 暢:不停滯;暢利地。毫無阻礙地通行或通運。多指事情能順利地進行。

出處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打通了安合公路,使北路的進軍暢通無阻。」

24燃眉之急 [ rán méi zhī jí ]

解釋 燃眉:火燒眉毛。火燒眉毛那樣地緊急。比喻事情非常急迫。

出處 《文獻通考 市糴二》:「元祐初,溫公入相,諸賢並進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25出生入死 [ chū shēng rù sǐ ]

解釋 原指人從出生到死亡。後形容冒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26奮不顧身 [ fèn bù gù shēn ]

解釋 奮:振作精神;鼓起幹勁。指勇往直前;不顧個人安危。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27四麵楚歌 [ sì miàn chǔ gē ]

解釋 四麵都是楚人的歌聲。後用來比喻四麵受敵;處於孤立無援的處境。

出處 《史記 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麵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這四麵楚歌裏,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隻得服從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28明知故犯 [ míng zhī gù fàn ]

解釋 明知不對;卻故意違犯。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問:‘一切生靈具有佛性,既有佛性,為甚麼卻撞入驢胎馬腹?’師曰:‘知而故犯。’」

29迫在眉睫 [ pò zài méi jié ]

解釋 迫:緊迫;睫:眉毛和眼睫毛。已經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間。比喻事情十分緊急;已到眼前。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仲尼》:「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幹我者,我必知之。」

30轉危為安 [ zhuǎn wēi wéi ān ]

解釋 由危險轉為平安。危:危險。

出處 漢 劉向《戰國策>書錄》:「皆高才秀士,度時君之所能行,出奇策異智,轉危為安運亡為存,亦可喜,亦可觀。」

31艱難險阻 [ jiān nán xiǎn zǔ ]

解釋 險阻:險惡阻塞的地方。指前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危險和阻礙。

出處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嚐之矣。」

32如臨深淵 [ rú lín shēn yuān ]

解釋 臨:靠近;淵:深水坑。如同處於深淵邊緣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極為謹慎。

出處 《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33十萬火急 [ shí wàn huǒ jí ]

解釋 形容事情緊急到了極點。

出處 老舍《趙子曰》:「趙子曰的腦府連發十萬火急的電報警告全國。」

34化險為夷 [ huà xiǎn wéi yí ]

解釋 原指將險阻化為平坦;後多指使危險轉變為平安。夷:平坦;平安。

出處 唐 韓天卿《平蠻頌序》:「變氛沴為陽煦,化險阻為夷途。」

35迫不及待 [ pò bù jí dài ]

解釋 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著急。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且係酒後遊戲,該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聞請旨。」

36無路可走 [ wú lù kě zǒu ]

解釋 處於極限,到達不可能逾越之處。

37生死存亡 [ shēng sǐ cún wáng ]

解釋 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勢或鬥爭的發展已到最後關頭。

出處 五代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我婿離家不歸,數歲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

38人命關天 [ rén mìng guān tiān ]

解釋 關天:比喻關係重大。事關人命;關係重大。

出處 元 關漢卿《拜月亭》:「召新郎更揀選,忒姻眷不得可將人怨。可須因緣數定,則這人命關天。」

39刻不容緩 [ kè bù róng huǎn ]

解釋 刻:片刻;容:容許;緩:延緩;耽擱。一刻也不容許延緩。形容形勢十分緊迫。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胎前產後以及難產各症,不獨刻不容緩,並且兩命攸關。」

40朝不保夕 [ zhāo bù bǎo xī ]

解釋 早晨不能保證晚上的情況。形容生活困難;也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元年》:「吾儕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長也。」

41一發千鈞 [ yī fà qiān jūn ]

解釋 鈞:古代重量單位;約等於現在三十斤。千萬斤的重量吊在一根頭發上;比喻情況萬分危急。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係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

42事危累卵 [ shì wēi lěi luǎn ]

解釋 事情危險得像堆起來的蛋一樣。形容形勢極端危險。

出處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十過》:「故曹小國也,而迫於晉楚之間,其君之危,猶累卵也。」

43山高水險 [ shān gāo shuǐ xiǎn ]

解釋 比喻前進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上西天拜佛走一遭,怕什麼山高路險,水闊波狂。」

44千難萬險 [ qiān nán wàn xiǎn ]

解釋 形容困難和危險極多。

出處 元 楊景賢《西遊記》第五本第四折:「火焰山千難萬險。」

45視險如夷 [ shì xiǎn rú yí ]

解釋 夷:平坦。走在危險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樣。比喻平安地渡過困境。

出處 漢 劉協《喻郭汜詔》:「今得東移,望遠若近,視險如夷。」

46履險如夷 [ lǚ xiǎn rú yí ]

解釋 走在危險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樣。比喻平安地渡過困境。

出處 清 鄭觀應《盛世危言 獄囚》:「而從此周道坦坦,履險如夷矣。」

47握蛇騎虎 [ wò shé qí hǔ ]

解釋 比喻處境極其險惡。

出處 《魏書 彭城王傳》:「兄識高年長,故知有夷險;彥和握蛇騎虎,不覺艱難。」

48視險若夷 [ shì xiǎn ruò yí ]

解釋 見「視險如夷」。

出處 三國·魏·吳質《與文帝書》:「雖雲幽深,視險若夷。」

49險阻艱難 [ xiǎn zǔ jiān nán ]

解釋 險阻:危險和障礙。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危險和障礙。

出處 《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險阻艱難備嚐之矣。」

50累卵之危 [ lěi luǎn zhī wēi ]

解釋 好比堆疊起來的蛋,極容易打碎。比喻情況極危險。

出處 漢 劉向《極諫用外戚封事》:「王氏與劉氏亦且不並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則上有累卵之危。」

51燕巢危幕 [ yàn cháo wēi mù ]

解釋 燕子把窩做在帷幕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於幕上。」

52生死關頭 [ shēng sǐ guān tóu ]

解釋 非生即死的緊急關頭。

出處 明·高攀龍《講義·仁遠乎哉章》:「此一轉念,是生死關頭,千聖都從此做成。」

53險遭不測 [ xiǎn zāo bù cè ]

解釋 形容從極危險的境地中逃出了性命。

54泥船渡河 [ ní chuán dù hé ]

解釋 坐泥土做的船過河。比喻非常危險。

出處 《三慧經》:「人在世間,譬如乘泥船渡河,當浮渡船且壞,人身如泥船不可久。」

55居心險惡 [ jū xīn xiǎn è ]

解釋 居心:存心;險:陰險;惡:惡毒。心地陰險惡毒。

56履險若夷 [ lǚ xiǎn ruò yí ]

解釋 見「履險如夷」。

出處 《晉書·姚萇載記》:「董率大眾,履險若夷,上下鹹允,人盡死力。」

57暗礁險灘 [ àn jiāo xiǎn tān ]

解釋 暗礁:隱沒在水中的岩石;險灘:水流湍急的地方。比喻隱藏的禍患和危險。

58挺而走險 [ tǐng ér zǒu xiǎn ]

解釋 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采取冒險行動。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59津關險塞 [ jīn guān xiǎn sài ]

解釋 津:渡口;關:關口;險:險要之地;塞:要塞。指水陸山川關隘、險要之處。

出處 《史記 秦始皇本紀》:「善哉乎賈生推言之也,曰:'秦並諸侯山東三十餘郡,繕津關,據險塞,修甲兵而守之。」

60不避艱險 [ bù bì jiān xiǎn ]

解釋 不畏懼艱難險阻。

出處 《三國誌 蜀誌 關羽傳》:「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61負固不服 [ fù gù bù fú ]

解釋 依恃險阻而不臣服。

出處 《周禮夏官大司馬》:「野荒民散則削之,負固不服則侵之。」鄭玄注:「負,猶恃也,固,險可依以固者也;不服,不事大也。」

62履險蹈危 [ lǚ xiǎn dǎo wēi ]

解釋 謂經曆危險。

出處 《明史·外國傳·日本》:「外夷修貢,履險蹈危,來遠,所費實多。」

63抱火寢薪 [ bào huǒ qǐn xīn ]

解釋 抱火:捧著火種;寢薪:睡在柴草堆上。比喻危機潛伏,人安於險境而不自知。也比喻危機即將出現。

出處 漢 賈誼《上陳政事疏》:「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

64挺鹿走險 [ tǐng lù zǒu xiǎn ]

解釋 挺而走險。指事急之時,被迫冒險行事。

出處 語出《左傳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鹿死不擇音(蔭)’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65羊落虎口 [ yáng luò hǔ kǒu ]

解釋 羊已被老虎吃到嘴裏。比喻落入險境,很難幸免。亦作「羊入虎口」。

出處 元·朱凱《昊天塔》第一折:「俺家姓楊,被番兵陷在虎口交牙峪裏。這個叫做羊落虎口,正犯了兵家所忌。」

66鋌鹿走險 [ dìng lù zǒu xiǎn ]

解釋 ①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采取冒險行動。同「鋌而走險」。②指因無路可走而采取冒險行動。

出處 《辛亥革命·保路運動·四川鐵路檔案》:「誠恐川人驟見兵威,妄思自衛,鋌鹿走險,風鶴皆驚。」

67負險不賓 [ fù xiǎn bù bīn ]

解釋 猶言負固不服。

出處 《晉書·陶璜傳》:「夷帥範熊世為逋寇,自稱為王,數攻百姓;且連接扶南,種類猥多,朋黨相倚,負險不賓。」

68負險不臣 [ fù xiǎn bù chén ]

解釋 猶言負固不服。

出處 《明史·林潤傳》:「龍文卜築深山,乘軒衣蟒,有負險不臣之心。」

69赴險如夷 [ fù xiǎn rú yí ]

解釋 赴:投身進去;險:危險;如:像;夷:平坦。走向危險的道路,看作像平坦的大道。形容不避艱險。

出處 《魏書·於什門等傳論》:「史臣曰:‘於什門等或臨危不撓,視死如歸;或赴險如夷,惟義所在。’」

70危急存亡 [ wēi jí cún wáng ]

解釋 危急:危險而緊急。指關係到生存滅亡的緊急關頭。

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罷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71身寄虎吻 [ shēn jì hǔ wěn ]

解釋 謂把身子置於老虎嘴邊。比喻處境極其危險。

出處 晉·桓彝《薦譙無彥表》:「凶命屢招,奸威乃逼,身寄虎吻,危同朝露。」

72以身試險 [ yǐ shēn shì xiǎn ]

解釋 身:親身,親自;試:嚐試。試著親身去做觸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出處 《漢書 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73出夷入險 [ chū yí rù xiǎn ]

解釋 出入於安危之中。

出處 宋·葉適《故運副龍圖侍郎孟公墓誌銘》:「由此更踐內外,出夷入險,擇而守中,勞而有成,幹方舉德,而莫有助之者也。」

74行險徼幸 [ xíng xiǎn jiǎo xìng ]

解釋 謂冒險行事以求利。語出《禮記·中庸》:「小人行險以徼幸。」

出處 語出《禮記·中庸》:「小人行險以徼幸。」

75怡堂燕雀 [ yí táng yàn què ]

解釋 怡:安適。小鳥住在安適的堂屋裏。比喻身處險境也不自知的人。

出處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四卷:「怡堂燕雀,不知後炎;甕裏醯雞,安有廣見。」

76虎穴狼巢 [ hǔ xué láng cháo ]

解釋 虎和狼的窩巢。比喻極其危險的地方。

77豬卑狗險 [ zhū bēi gǒu liǎn ]

解釋 比喻卑鄙陰險的人。

出處 《南齊書·卡彬傳》:「彬又目禽獸雲:‘羊性淫而狠,豬性卑而率,鵝性頑而傲,狗性險而出,皆指斥貴勢。’」

78僅以身免 [ jǐn yǐ shēn miǎn ]

解釋 指沒有被殺或隻身逃出了險境。

出處 戰國 樂毅《報遺燕惠王書》:「齊王逃遁走莒,僅以身免。」

79乘險抵巇 [ chéng xiǎn dǐ yōu ]

解釋 冒險鑽空子。

出處 《新唐書·劉棲楚傳》:「然其性詭激,敢為怪行,乘險抵巇,若無顧藉。‘

80通險暢機 [ tōng xiǎn chàng jī ]

解釋 使險要之地暢通無阻。

出處 鄭觀應《上晉撫胡蘄生中丞條陳》:「今欲通險暢機,誠非火車鐵路不為功。」

81危急存亡之秋 [ wēi jí cún wáng zhī qiū ]

解釋 危險至極的緊急關頭。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