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不理睬的成語

形容不理睬的成語


1不聞不問 [ bù wén bù wèn ]

解釋 聞:聽。不聽也不問。形容對有關的事情不關心;不過問。也作「不問不聞」。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首回:「(唐明皇)除了選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聞不問。」

2充耳不聞 [ chōng ěr bù wén ]

解釋 充:塞住;聞:聽。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勸告。

出處 清 李漁《奈何天 鬧封》:「邊陲告急,司轉運者,充耳不聞。」

3束之高閣 [ shù zhī gāo gé ]

解釋 捆起來以後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著不用。

出處 《晉書 庾翼傳》:「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然後議其任耳。」

4視而不見 [ shì ér bú jiàn ]

解釋 指不注意;不重視;睜著眼卻沒看見。也指不理睬;看見了當沒看見。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知北遊》:「終日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搏之而不得也。」

5無動於衷 [ wú dòng yú zhōng ]

解釋 衷:內心。絲毫沒有觸動內心。形容對應該動心的事情毫無感觸;漠然置之。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聞之漠然良久,若不能無動於衷者。」

6漠不關心 [ mò bù guān xīn ]

解釋 漠:冷淡;冷漠。對人對事感情冷漠;淡然處之;不放在心上。

出處 明 朱之瑜《與岡騎昌純書二首》:「至於一身之榮瘁,祿食之厚薄,則漠不關心,故惟以得行其道為悅。」

7熟視無睹 [ shú shì wú dǔ ]

解釋 熟視:細看;睹:看見。看慣了就像沒看見一樣。也指看到某種現象;但不關心;隻當沒有看見。

出處 晉 劉伶《酒德頌》:「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

8裝聾作啞 [ zhuāng lóng zuò yǎ ]

解釋 假裝耳聾口啞。形容故意不理睬;裝做不知或不懂;或故意置身事外。也作「裝聾做啞」。

出處 元 馬致遠《青衫淚》第四折:「可怎生裝聾作啞?」

9置之不理 [ zhì zhī bù lǐ ]

解釋 置:放。放在一邊;不予理睬。形容對某人某事十分冷淡。

出處 清 顧炎武《華陰王氏宗祠記》:「凡所以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而聽民之所自為。」

10置若罔聞 [ zhì ruò wǎng wén ]

解釋 置:放;若:好像;罔:沒有;聞:聽見。放在一邊;好像沒有聽見一樣;形容聽見了而不加理睬。

出處 明 朱國禎《湧幢小品》:「當中書言時,沈宜厲聲力折,隻因心中惱他,置若罔聞。」

11視若無睹 [ shì ruò wú dǔ ]

解釋 雖然看見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指對眼前事物漠不關心。

出處 唐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

12漠然置之 [ mò rán zhì zhī ]

解釋 漠然:冷淡的樣子;置:放;擱置。毫不關心地把事情擱到一邊;形容對人或事態度冷淡;不關心;不理不睬。

出處 宋 高斯得《恥堂存稿 直前奏事》:「今被災之地既廣,舊由比固當悉援,然亦安可漠然視之,然徒責之諸司州郡乎?」

13愛理不理 [ ài lǐ bù lǐ ]

解釋 不愛答理。比喻對人冷漠,沒禮貌。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9回:「黃二麻子愛理不理的,問他什麼事。」

14舌敝耳聾 [ shé bì ěr lóng ]

解釋 講的人舌頭破了,聽的人耳朵聾了。形容議論多而雜,別人不予理睬。

出處 《戰國策·秦策一》:「舌敝耳聾,不見成功。」

15麵北眉南 [ miàn běi méi nán ]

解釋 謂臉麵相背,互不理睬。形容相處不合,各不照麵。

出處 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三折:「既然是你為我來,須回避,且做個麵北眉南,你東咱西。」

16無理取鬧 [ wú lǐ qǔ nào ]

解釋 鬧:吵鬧;搗亂。沒有道理;故意吵鬧、搗亂。

出處 唐 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詩:「鳴聲相呼和,無理隻取鬧。」

17旁若無人 [ páng ruò wú rén ]

解釋 旁:旁邊;若;好像。身邊好像沒有人。形容自視高大;態度傲慢。也形容態度自然、鎮靜自如的樣子。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築,荊柯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18滿不在乎 [ mǎn bù zài hū ]

解釋 滿:全;在乎:在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無所謂的樣子。

出處 朱自清《執政府大屠殺記》:「區區一條生命,在他們眼裏,正和一根草,一堆馬糞一般,是滿不在乎的!」

19強詞奪理 [ qiǎng cí duó lǐ ]

解釋 指無理強辯;想說成有理的。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

20袖手旁觀 [ xiù shǒu páng guān ]

解釋 把手揣在袖子裏站在旁邊看。形容置身事外;不加過問或不予協助。袖手:把手揣在袖子裏。

出處 宋 蘇軾《朝辭赴定州論事狀》:「奕棋者勝負之形,雖國工有所不盡,而袖手旁觀者常盡之。」

21見死不救 [ jiàn sǐ bù jiù ]

解釋 見到別人麵臨死亡威脅而不去救援。

出處 元 關漢卿《救風塵》:「你做的個見死不救,可不羞殺桃園中殺白馬,宰烏牛。」

22刮目相看 [ guā mù xiāng kàn ]

解釋 去掉舊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呂蒙傳》:「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裴鬆之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3蠻橫無理 [ mán hèng wú lǐ ]

解釋 野蠻橫暴;不講道理。

出處 劉操南《武鬆演義》第六回:「武鬆在旁邊說話不得,惱恨縣主得了賄銀,這樣蠻橫無理。」

24無人問津 [ wú rén wèn jīn ]

解釋 津:渡口。沒有人來問渡口。比喻無人過問。

出處 晉 陶潛《桃花源記》:「南陽劉子驥,高尚人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25置之度外 [ zhì zhī dù wài ]

解釋 放在考慮之外(置:放;度:打算;計較)。形容不放在心上。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隗囂傳》:「帝積苦兵間,以囂子內侍,公孫述遠據邊陲,乃謂諸將曰:‘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

26裝瘋賣傻 [ zhuāng fēng mài shǎ ]

解釋 故意裝得瘋瘋癲癲;傻裏傻氣。賣:賣弄。

出處 程道一《庚子事變演義》:「打算裝瘋賣傻,充作神仙附體,殺此一龍,自己便可即位。」

27習以為常 [ xí yǐ wéi cháng ]

解釋 習:習慣;常:平常。指某種事情經常去做;或某種現象經常看到;也就覺得平常了。

出處 《逸周書 常訓》:「民生而有習有常,以習為常。」

28金石為開 [ jīn shí wèi kāi ]

解釋 金屬和石頭都會被打開。常與「精誠所至」連用。比喻真誠能產生巨大的感動力量;從而戰勝一切困難。

出處 西漢 劉向《新序 雜事四》:「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

29閉目塞聽 [ bì mù sè tīng ]

解釋 塞:堵塞。閉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聽。形容對外界事物全不了解。

出處 東漢 王充《論衡 自紀》:「閉明塞聰,愛精自保。」

30隔岸觀火 [ gé àn guān huǒ ]

解釋 站在對岸觀看失火。比喻對別人的危難見而不救。也比喻沒有切身利害關係而不去過問。

出處 唐 乾康《投謁齊己》:「隔岸紅塵忙似火,當斬青嶂冷如冰。」

31漫不經心 [ màn bù jīng xīn ]

解釋 漫:隨便;不受約束;經心:在意;留心。說話辦事不用心考慮;隨隨便便;不在乎。

出處 明 朱國楨《湧幢小品 存問》:「近見使者至城外,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經心。」

32麻木不仁 [ má mù bù rén ]

解釋 不仁:失去感覺能力。本指肢體神經失去感覺;對刺激沒有感覺。形容思想不敏銳;對事物反應遲鈍;漠不關心。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7回:「天下作女孩兒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個女兒便有個女兒情態。」

33置身事外 [ zhì shēn shì wài ]

解釋 置:安放。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形容對事情漠不關心。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2回:「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旁觀。」

34不了了之 [ bù liǎo liǎo zhī ]

解釋 了:完結;了結;不了:不結束;不過問。用不了結的辦法去了結它。指對沒辦完的或需解決的問題、事情不過問;拖延敷衍過去就算完事。

出處 宋 葉少蘊《避暑錄語》上卷:「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語,故有‘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是魯公’之言,人以為是戲談。」

35另眼相看 [ lìng yǎn xiāng kàn ]

解釋 用另一種不同於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對某個人特別重視;不同於尋常。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不想一見大王,查問來曆,我等一實對,便把我們另眼相看。」

36等閑視之 [ děng xián shì zhī ]

解釋 等閑:無關緊要;之:它。把它看得無關緊要;不加重視。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5回:「此乃大任也,何為安閑乎?汝勿以等閑視之,失吾大事。」

37關懷備至 [ guān huái bèi zhì ]

解釋 關心得無微不至。

出處 劉白羽《海天集 偉大創業者》:「總理對人總是關懷備至,體貼入微。」

38蠻不講理 [ mán bù jiǎng lǐ ]

解釋 蠻:野蠻;粗暴。態度蠻橫;不講道理。

出處 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在我們社會裏,也有少數不顧公共利益,蠻不講理,行凶犯法的人。」

39毫不關心 [ háo bù guān xīn ]

解釋 對人對事態度冷淡,絲毫不在意。

出處 鄧小平《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土改與整黨工作的指示》:「有的部分對群眾利益毫不關心,而盡情地耗費人力和物力。」

40愛答不理 [ ài dā bù lǐ ]

解釋 不愛答理。喻對人冷漠,沒禮貌。

出處 浩然《豔陽天》第18章:「焦慶媳婦愛答不理地說:‘管他哪一夥,誰給我辦好事兒,我就向著誰!’」

41待理不理 [ dài lǐ bù lǐ ]

解釋 要理不理。形容對人態度冷淡。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5回:「二大爺,你們這會子瞧我窮,回來我得了銀子,就是個財主了。別這麼待理不理的。」

42冷若冰霜 [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

解釋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樣。比喻對人對事十分冷淡;沒有一絲熱情。有時也指麵目或態度嚴厲;使人無法靠近。

出處 清 劉鄂《老殘遊記續集》第二回:「笑起來一雙眼又秀又媚,卻是不笑起來又冷若冰霜。」

43不偢不倸 [ bù chǒu bù cǎi ]

解釋 偢:同「瞅」,看;倸:同「睬」,理睬。不看也不答理,也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

出處 明 蘇複之《金印記 周氏回家》:「婦婿功名不遂回來,一家不偢不倸。」

44不冷不熱 [ bù lěng bù rè ]

解釋 指溫度不高不低,冷熱適中。亦比喻對人態度一般。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五回:「便見他一隻手高高兒的舉了一碗熬得透、得到不冷不熱、溫涼適中、可口兒的普洱茶來。」巴金《寒夜》三:「這一天是這個山城裏少有的不冷不熱的好天。」

45茫然不解 [ máng rán bù jiě ]

解釋 茫然迷惘的樣子。指對某事不理解。

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一○二回:「邵肩齊說及前事,婁樸茫然不解。」

46人情冷暖 [ rén qíng lěng nuǎn ]

解釋 人情:指社會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親熱。泛指人情的變化。指在別人得勢時就奉承巴結,失勢時就不理不睬。

出處 唐 劉得仁《送車濤罷舉歸山》詩:「朝是暮還非,人情冷暖移。」

47不理不睬 [ bù lǐ bù cǎi ]

解釋 指對人或事物不聞不問,漠不關心。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麵罩重霜的不發一言,任憑這邊賠盡小心,那邊隻是不理不睬。」

48麻痹不仁 [ má bì bù rén ]

解釋 指對外界事物反應遲鈍或沒有感覺。

出處 明 李贄《寄答留都書》:「今但以仁體稱兄,恐合邑士大夫皆以為我麻痹不仁之人矣。」

49迷惑不解 [ mí huò bù jiě ]

解釋 指對謀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同「大惑不解」。

出處 老舍《鼓書藝人》二十七:「她鞠了個躬,轉身慢慢走進了下場門。掌聲很熱烈。聽眾瞧著她,迷惑不解。」

50不揪不睬 [ bù chǒu bù cǎi ]

解釋 不看也不答理。形容待人態度冷淡。

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21回:「賊囚根子,他不揪不睬,也是你爹的婊子,許你罵他!」

51傍觀冷眼 [ bàng guān lěng yǎn ]

解釋 傍:通「旁」。用冷眼或冷淡的態度在一旁瞧著。

出處 《脂硯齋評紅樓夢》第二回:「詩雲:‘一局輸贏料不真,香銷茶盡尚逡巡。欲知目下興衰兆,順問傍觀冷眼人。’」

52不揪不采 [ bù jiū bù cǎi ]

解釋 不理睬。

53風吹馬耳 [ fēng chuí mǎ ěr ]

解釋 比喻對別人的話無動於衷。

出處 克非《春潮急》二五:「我嘴皮都磨起繭巴,他都當成風吹馬耳。」

54誇誕生惑 [ kuā dàn shēng huò ]

解釋 誇誕:說話荒誕不經。說話荒誕不經,使人產生疑惑。

出處 戰國·趙·荀況《荀子·不苟》:「詐偽生塞,誠信生神,誇誕生惑。」

55騎曹不記馬 [ qí cáo bù jì mǎ ]

解釋 指有名士習氣,不理事務。

出處 《晉書 王徽之傳》載:「徽之字子猷。性卓犖不羈,為大 司馬桓溫參軍,蓬首散帶,不綜府事。又為車騎桓衝騎兵參軍,衝問:‘卿署何曹?’對曰:‘似是馬曹。’又問:‘管幾馬?’曰:‘不知馬,何由如數!’又問:‘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