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論語的成語

形容論語的成語


1舉一反三 [ jǔ yī fǎn sān ]

解釋 反:類推。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相似的許多事情。比喻善於學習;能夠由此及彼。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2任重道遠 [ rèn zhòng dào yuǎn ]

解釋 擔子很重;路程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曆長期的奮鬥。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3過猶不及 [ guò yóu bù jí ]

解釋 事情做過了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指做事要恰如其分。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4當仁不讓 [ dāng rén bù ràng ]

解釋 碰到應該做的好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托;不謙讓。當:麵對著;仁:原指正義的事;現泛指應該做的好事。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朱熹集注:「當仁,以仁為己任也。」

5溫故知新 [ wēn gù zhī xīn ]

解釋 複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從中體會和發現新的東西。形容回顧過去;認識現實。溫:溫習;故:舊的。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不恥下問 [ bù chǐ xià wèn ]

解釋 不恥: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何晏集解:「下問,謂凡在己下者。」

7不亦樂乎 [ bù yì lè hū ]

解釋 亦:也;乎:文言文中表示疑問的語氣詞;相當於「嗎」或「呢」。不也是快樂的嗎?後用以形容事態發展到過甚的地步。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8成人之美 [ chéng rén zhī měi ]

解釋 成:成全;幫助;美:好事。成全別人的好事。也指幫助別人實現其美好的願望。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9不舍晝夜 [ bù shě zhòu yè ]

解釋 舍:放棄。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繼日。

出處 春秋 孔子《論語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0述而不作 [ shù ér bù zuò ]

解釋 隻是闡明前人的成說;自己並無創新之見。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1見賢思齊 [ jiàn xián sī qí ]

解釋 賢:有才德的人;齊;看齊。見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齊。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裏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2逝者如斯 [ shì zhě rú sī ]

解釋 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3哀而不傷 [ āi ér bù shāng ]

解釋 哀:悲哀;傷:傷害;妨害;悲痛過分。①感情適度;悲哀而不過度傷心。後用來形容詩歌;音樂等含優雅哀調;卻又感情適度而不過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適度或無傷大雅。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14半部論語 [ bàn bù lún yǔ ]

解釋 舊時對儒學經典之一《論語》的誇讚之辭,掌握半部《論語》,人的能力就會提高,就能治理國家。

出處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七卷:「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15近悅遠來 [ jìn yuè yuǎn lái ]

解釋 近:指境內;遠:指境外。使鄰近的人高興;使遠方的人來歸附。後用以形容鄰近的人因得到好處而高興;遠方的人也都聞風前來歸附。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悅),遠者來。’」

16周而不比 [ zhōu ér bù bǐ ]

解釋 周:親和、調合;比:勾結。關係密切,但不勾結。指與眾相合,但不做壞事。

出處 《論語·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17六尺之孤 [ liù chǐ zhī gū ]

解釋 指沒有成年的孤兒。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

18背道而馳 [ bèi dào ér chí ]

解釋 背:背向;道:道路;方向;馳:奔跑。朝著相反的方向奔跑。比喻彼此方向不同;目的完全相反。

出處 唐 柳宗元《〈楊評事文集〉後序》:「其餘各探一隅,相與背馳於道者,其去彌遠。」

19花言巧語 [ huā yán qiǎo yǔ ]

解釋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後指虛假而動聽的話;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0卷:「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

20了如指掌 [ liǎo rú zhǐ zhǎng ]

解釋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裏的東西。形容對情況清楚得就像指點掌上的東西;給人看一樣。比喻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21分崩離析 [ fēn bēng lí xī ]

解釋 崩:倒塌崩裂;析:散開;解體。分裂崩潰;離散解體。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22後生可畏 [ hòu shēng kě wèi ]

解釋 後生:青年人;後輩;畏:敬畏、佩服的意思。指青年人很容易超過他們的前輩;是可敬服的。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23夜以繼日 [ yè yǐ jì rì ]

解釋 以:用;拿;繼:繼續連接。用晚上的時間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仰而思之,夜以繼日。」

24家喻戶曉 [ jiā yù hù xiǎo ]

解釋 喻:明白;曉:知道。家家都清楚;戶戶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出處 宋 樓鑰《繳鄭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諭戶曉,必有輕議於下者。」

25盡善盡美 [ jìn shàn jìn měi ]

解釋 盡:極;善:好。內容和形式都完美無缺;沒有缺點。形容事物完美到沒有一點兒缺點。

出處 西漢 戴聖《大戴禮記 哀公問五義》:「雖不能盡善盡美,必有所處焉。」

26敬而遠之 [ jìng ér yuǎn zhī ]

解釋 敬:尊重;遠:不接近;之:指對象。尊敬他又不接近他。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27見義勇為 [ jiàn yì yǒng wéi ]

解釋 義:正義;勇:勇敢;為;做。見到正義的事情勇於去做。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28道聽途說 [ dào tīng tú shuō ]

解釋 道、途:路。路上聽說來的;又在路上傳播。指隨便傳說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沒有根據的消息。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道聽而塗(途)說,德之棄也。」

29三心二意 [ sān xīn èr yì ]

解釋 又想這樣又想那樣;猶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專一。

出處 元 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爭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30三綱五常 [ sān gāng wǔ cháng ]

解釋 指我國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提倡的倫理道德。三綱;即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即仁、義、禮 、智、信。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馬融曰:‘所因,謂三綱五常也。’」

31不惑之年 [ bù huò zhī nián ]

解釋 惑:迷惑;年:年齡。不迷惑的年齡;人到四十歲;稱「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時已掌握知識;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四十而不惑。」

32樂在其中 [ lè zài qí zhōng ]

解釋 樂:快樂;樂趣。在做事情中能得到樂趣。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33侃侃而談 [ kǎn kǎn ér tán ]

解釋 侃侃: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的樣子。指理直氣壯、不慌不忙地講話。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我既這等苦苦相問,你自然就該侃侃而談。」

34六神無主 [ liù shén wú zhǔ ]

解釋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腎、脾、膽的神;無主:沒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亂;驚慌失措。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嚇得知縣已六神無主,還有甚心腸去吃酒。」

35千方百計 [ qiān fāng bǎi jì ]

解釋 方:方法;計:計謀。想盡種種辦法;用出種種計謀。

出處 宋 朱熹《朱子類語 卷三十五 論語》:「譬如捉賊相似,須是著起氣力精神,千方百計去趕捉他。」

36和顏悅色 [ hé yán yuè sè ]

解釋 顏:麵容;悅色:高興的臉色。指溫和高興的臉色。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漢 鄭玄注:「言和顏悅色為難也。」

37大動幹戈 [ dà dòng gān gē ]

解釋 幹、戈:古代兩種兵器。原指進行戰爭。現多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幹戈於邦內。」

38大張旗鼓 [ dà zhāng qí gǔ ]

解釋 大規模地搖旗擂鼓(張:展開;鋪排;旗鼓:古代作戰時傳達軍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規模和聲勢大;現泛指做事規模和聲勢很大。

出處 清 張春帆《宦海》:「李參戎帶著這些人陸續出了鎮南關,便大張旗鼓,排齊隊伍,浩浩蕩蕩地向前進發。」

39孤立無援 [ gū lì wú yuán ]

解釋 孤立:沒有得到同情和援助。指單獨行事;沒有援助。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班超傳》:「焉耆以中國大喪,遂功沒都護陳睦。超孤立無援,而龜茲姑墨數發兵攻疏勒。」

40學而不厭 [ xué ér bù yàn ]

解釋 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厭:滿足。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41將心比心 [ jiāng xīn bǐ xīn ]

解釋 將:把。用自己的心地比照別人的心地。比喻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俗語所謂將心比心,如此則各得其平矣。」

42巧言令色 [ qiǎo yán lìng sè ]

解釋 令色:討好的表情。形容用花言巧語和諂媚的態度討好於人。

出處 《尚書 皋陶謨》:「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43德才兼備 [ dé cái jiān bèi ]

解釋 品德和能力都具備。兼備:都具備。

出處 《元史 豐臧夢解傳》:「乃舉夢解才德兼備,宜擢清要,以展所蘊。」

44念念不忘 [ niàn niàn bù wàng ]

解釋 念念:一遍遍地思念。時刻思念;永不忘記。

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 論語》:「其言於忠信篤敬,念念不忘。」

45患得患失 [ huàn dé huàn shī ]

解釋 患:憂慮。沒有時怕得不到;得到後;又恐怕失去。指對個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計較。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46披頭散發 [ pī tóu sàn fà ]

解釋 披:散開;一頭長發淩亂地披著。形容慌亂、狼狽或懶散。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2回:「那張三又挑唆閻婆去廳上披頭散發告道:‘宋江實是宋清隱藏在家,不令出官。’」

47擇善而從 [ zé shàn ér cóng ]

解釋 選擇好的而遵循;依從。擇:選擇。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

48理屈詞窮 [ lǐ qū cí qióng ]

解釋 理:道理;理由;屈:短;盡;窮:窮盡。理由站不住腳;無話可說。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是故惡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禦人耳。」

49登堂入室 [ dēng táng rù shì ]

解釋 堂:古代宮室的前廳;室:古代宮裏的後屋。登上廳堂;再進入內室。比喻學問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了高深的地步。也作「升堂入室」。

出處 宋 吳坰《五總誌》:「如徐師川、餘荀龍、洪玉父昆弟、歐陽元老,皆黃門登堂入室者,實自足以名家。」

50空空如也 [ kōng kōng rú yě ]

解釋 空空:同「悾悾」;虛心的樣子;如:文言虛詞;表示「……的樣子」。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現形容一無所有。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51精益求精 [ jīng yì qiú jīng ]

解釋 精:完美;益:更加。已經十分美好了;還要求更加美好。指對某種技能或學術的追求很高;沒有止境。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 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複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複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52表裏如一 [ biǎo lǐ rú yī ]

解釋 表:外表;裏:內心。外表和內心一個樣。外表與內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論、行動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行之以忠者,是事實要著實。」宋 朱熹集注:「以忠,則表裏如一。」

53顛沛流離 [ diān pèi liú lí ]

解釋 顛沛:遭受挫折或困難;流離:離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處奔波流浪。

出處 宋 張世南《遊宦紀聞》第九卷:「而哀予顛沛流離萬裏,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

54飽食終日 [ bǎo shí zhōng rì ]

解釋 終日:整天。整天吃得飽飽的;指無所作為。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55一心一意 [ yī xīn yī yì ]

解釋 隻有一個心眼兒;沒有別的考慮。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杜恕傳》:「免為庶人,徙章武郡,是歲嘉平元年。」裴鬆之注引《杜氏新書》:「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56不偏不倚 [ bù piān bù yǐ ]

解釋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現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處 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

57不分彼此 [ bù fēn bǐ cǐ ]

解釋 彼:對方;此:己方。不分你我。形容關係親密。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8回:「我想叫他們今後不分彼此,都是一樣。」

58九牛一毛 [ jiǔ niú yī máo ]

解釋 九:表示多數。許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點。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59博施濟眾 [ bó shī jì zhòng ]

解釋 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60四麵八方 [ sì miàn bā fāng ]

解釋 八方:指四方四隅;即東、南、西、北四方;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隅;泛指周圍。指周圍各個方麵或各個地方。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 卷九 學三》:「如孔子教人,隻是逐件逐事說個道理,未嚐說出大頭腦處,然四麵八方合聚湊來,也自見得個大頭腦。」

61好色之徒 [ hào sè zhī tú ]

解釋 好:喜歡;色:情欲;徒:人(多指壞人)。貪愛女色;玩弄女性的人。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62寒冬臘月 [ hán dōng là yuè ]

解釋 臘月:農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臘月天。

出處 漢 無名氏《別詩(骨肉緣枝葉)》:「征夫懷遠路,遊子戀故鄉。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

63年富力強 [ nián fù lì qiáng ]

解釋 年:年歲;富:多;年富:未來的年歲多;指年輕;力:精力。年紀輕;精力旺盛。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後生可畏」 宋 朱熹注:「孔子言後生年富力強,足以積學而有待,其勢可畏。」

64所見所聞 [ suǒ jiàn suǒ wén ]

解釋 看到的和聽到的。

出處 宋·王安石《慈溪縣學記》:「則士朝夕所見所聞,無非所以治天下國家之道。」

65既往不咎 [ jì wǎng bù jiù ]

解釋 既:已經;往:過去;咎:責備。已經過去的事不再追究責任。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66淋漓盡致 [ lín lí jìn zhì ]

解釋 淋漓:盡情;暢快;盡致:達到極點。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態充分地刻畫、表現了出來。

出處 明 李清《三垣筆記 崇禎補遺》:「敘次大內規製井井,而所紀客氏、魏忠賢驕橫狀,亦淋漓盡致,其為史家必采無疑。」

67清心寡欲 [ qīng xīn guǎ yù ]

解釋 清:清淨;寡:少:欲:欲望,需求。保持心地清淨,減少欲念。

出處 元 鄭廷玉《忍字記》第三折:「我奉師父法旨,著你清心寡欲,受戒持齋,不許凡心動。」

68禍起蕭牆 [ huò qǐ xiāo qiáng ]

解釋 蕭牆: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牆;用作屏風。比喻家裏、內部。禍亂從內部發生。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69觸類旁通 [ chù lèi páng tōng ]

解釋 觸類:接觸某一方麵的事物;旁通:互相貫通。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了解和掌握同類的其它事物。

出處 《周易 係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70言不及義 [ yán bù jí yì ]

解釋 及:涉及;義:正經的道理;這裏指正經的事情。說話不涉及正題與中心。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

71不念舊惡 [ bù niàn jiù è ]

解釋 念:記住;舊:過去的;惡:惡劣的行為;指怨恨;仇怨。不記住或不計較過去和別人的仇恨。

出處 春秋 孔子《論語 公冶長》:「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72待價而沽 [ dài jià ér gū ]

解釋 等到好價錢再出售(沽:賣)。比喻做事等待某種條件;或懷才等待賞識者重用。

出處 宋 胡繼宗《書言故事 金寶》:「待時而動曰待價而沽。」

73無所用心 [ wú suǒ yòng xīn ]

解釋 用心:動腦筋。指不動腦筋;什麼事情都不關心。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74犯上作亂 [ fàn shàng zuò luàn ]

解釋 犯:幹犯。封建統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75鞠躬盡瘁 [ jū gōng jìn cuì ]

解釋 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出處 明 宋濂《先府君蓉峰處士阡表》:「祖妣夫人與顯考鞠躬盡瘁,誓勿蹶其門。」

76三十而立 [ sān shí ér lì ]

解釋 指人在三十歲前後有所成就。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

77不得善終 [ bù dé shàn zhōng ]

解釋 善終: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惡人應有的壞下場。

出處 《新編五代史平話 梁史 上卷》:「汝家雖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終!」

78不相為謀 [ bù xiāng wéi móu ]

解釋 謀:商討。相互之間沒法商量。指彼此觀點不同;不宜共同謀劃事情。

出處 春秋 孔子《論語 衛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79開花結果 [ kāi huā jiē guǒ ]

解釋 原指經播種耕耘後有了收獲。比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結果。

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如今方下種,還沒有發芽哩。再隔五、六年,開花結果,才到得你口。」

80成仁取義 [ chéng rén qǔ yì ]

解釋 仁:仁愛;義:道義;正義。指為了崇高的事業而就義。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81死而無悔 [ sǐ ér wú huǐ ]

解釋 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態度堅決。

出處 《論語·述而》:「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82從心所欲 [ cóng xīn suǒ yù ]

解釋 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樣便怎樣。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83勤勤懇懇 [ qín qín kěn kěn ]

解釋 形容對人對事誠懇、熱情。亦指工作勤奮,一絲不苟。

出處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曩者辱賜書,教以順於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

84和睦相處 [ hé mù xiāng chǔ ]

解釋 睦:和好。鄰國或鄰居之間和平友好地相交往。

出處 左丘明《左傳 成公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85喟然長歎 [ kuì rán cháng tàn ]

解釋 喟然:歎氣的樣子。因感慨而深深地歎氣。

出處 《論語·子罕》:「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86安貧樂道 [ ān pín lè dào ]

解釋 安貧:安於貧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後引申為人生的理想、信念、準則。處境雖很貧困;仍樂於堅守信仰。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韋彪傳》:「安貧樂道,恬於進趣,三輔諸儒莫不慕仰之。」

87家家戶戶 [ jiā jiā hù hù ]

解釋 每家每戶。指所有的人家。

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光陰似箭,不覺殘年將盡,家家戶戶,鬧轟轟的煖火盆,放爆竹,吃合家歡耍子。」

88屏氣凝神 [ bǐng qì níng shén ]

解釋 屏氣:抑製呼吸;凝神:凝聚精神。忍住呼吸;聚精會神。

出處 清 劉鄂《老殘遊記》第二回:「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

89誌士仁人 [ zhì shì rén rén ]

解釋 誌向宏偉、道德高尚的人。指熱愛祖國獻身事業的人士。(仁:仁愛;高尚)。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90惡衣惡食 [ è yī è shí ]

解釋 惡: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裏仁》:「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91一以貫之 [ yī yǐ guàn zhī ]

解釋 用一種學說貫穿一切事物;也有自始至終貫徹到底的意思。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裏仁》:「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92不教而殺 [ bù jiào ér shā ]

解釋 教:教育;殺: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堯曰》:「不教而殺謂之虐。」

93誨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解釋 誨:教導;誘導;倦:厭煩。指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94不咎既往 [ bù jiù jì wǎng ]

解釋 咎:責怪。對以往的錯誤或罪責不再追究。

出處 春秋 孔子《論語 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95不堪造就 [ bù kān zào jiù ]

解釋 堪:能;造就:培養並使有成就。沒有培養前途;不可能有所成就。

出處 茅盾《蝕 追求》八:「第三是學生們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應當淘汰出去——這是清校。」

96人人皆知 [ rén rén jiē zhī ]

解釋 皆:都。所有的人都知道。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1回:「老少男女,俗語口頭,人人皆知皆說的。」

97切磋琢磨 [ qiē cuō zhuó mó ]

解釋 切:指加工骨頭;磋:指加工象牙;琢:指加工玉石;磨:指加工石頭。原指對玉石、象牙等的細加工;現指討論問題;取長補短。

出處 漢 王充《論衡 量知篇》:「人之學問,知能成就,猶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

98孑然一身 [ jié rán yī shēn ]

解釋 孑然:孤獨的樣子。孤單單的一個人。

出處 宋 周煇《清波雜誌》第八卷:「歲月滋久,根深蒂結,生育男女,於義有不可負者,兼渠孑然一身,無所依傍,處性不能自立。」

99斐然成章 [ fěi rán chéng zhāng ]

解釋 非常有文采;出口便成章。斐然:有文采的樣子。也用以形容才幹或聲名顯耀。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