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情況危急的成語

形容情況危急的成語


1千鈞一發 [ qiān jūn yī fà ]

解釋 鈞:古時的計量單位;以三十斤為一鈞。一根頭發上拴著千鈞重物。形容萬分危急的情形。

出處 宋 程珌《程端明公洛水集 丙子輪對劄子》第11卷:「肆我祖宗得請於上帝,假手韃靼,連歲屏除,岌岌之千鈞一發矣。」

2一觸即發 [ yī chù jí fā ]

解釋 觸: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開弓等著射出去。比喻事態發展到了十分緊張的階段;稍一觸動就立即會爆發。

出處 宋 張詠《乖崖集》:「鯸鯣憤悱,迎流獨逝,偶物一觸,厥怒四起。」

3九死一生 [ jiǔ sǐ yī shēng ]

解釋 九:表示次數或多數。形容多次經曆生死危險而幸存。比喻情況極其危險。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離騷》:「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唐 劉良注:「雖九死無一生,未足悔恨。」

4燃眉之急 [ rán méi zhī jí ]

解釋 燃眉:火燒眉毛。火燒眉毛那樣地緊急。比喻事情非常急迫。

出處 《文獻通考 市糴二》:「元祐初,溫公入相,諸賢並進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5危在旦夕 [ wēi zài dàn xī ]

解釋 形容危險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時間之內。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太史慈傳》:「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

6四麵楚歌 [ sì miàn chǔ gē ]

解釋 四麵都是楚人的歌聲。後用來比喻四麵受敵;處於孤立無援的處境。

出處 《史記 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麵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這四麵楚歌裏,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隻得服從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7迫在眉睫 [ pò zài méi jié ]

解釋 迫:緊迫;睫:眉毛和眼睫毛。已經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間。比喻事情十分緊急;已到眼前。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仲尼》:「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幹我者,我必知之。」

8十萬火急 [ shí wàn huǒ jí ]

解釋 形容事情緊急到了極點。

出處 老舍《趙子曰》:「趙子曰的腦府連發十萬火急的電報警告全國。」

9危如累卵 [ wēi rú lěi luǎn ]

解釋 比喻形勢非常危險;如同堆起來的蛋;隨時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累:堆;卵:蛋。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四》:「當是時,魏危於累卵,天下之士相從謀。」

10險象環生 [ xiǎn xiàng huán shēng ]

解釋 險:危險。危險的局麵不斷產生。

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4回:「乃險象環生,禍機迫切。」

11迫不及待 [ pò bù jí dài ]

解釋 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著急。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且係酒後遊戲,該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聞請旨。」

12生死存亡 [ shēng sǐ cún wáng ]

解釋 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勢或鬥爭的發展已到最後關頭。

出處 五代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我婿離家不歸,數歲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

13岌岌可危 [ jí jí kě wēi ]

解釋 岌岌:十分危險;快要傾覆或滅亡。形容形勢極其危險。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

14如履薄冰 [ rú lǚ bó bīng ]

解釋 好像踩著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險的境地而提心吊膽。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15兵臨城下 [ bīng lín chéng xià ]

解釋 臨:來臨。軍隊已來到城牆下麵。比喻遭到圍困。

出處 元 無名氏《馬陵道》:「有一日兵臨城下,將至濠邊。」

16人命關天 [ rén mìng guān tiān ]

解釋 關天:比喻關係重大。事關人命;關係重大。

出處 元 關漢卿《拜月亭》:「召新郎更揀選,忒姻眷不得可將人怨。可須因緣數定,則這人命關天。」

17刻不容緩 [ kè bù róng huǎn ]

解釋 刻:片刻;容:容許;緩:延緩;耽擱。一刻也不容許延緩。形容形勢十分緊迫。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胎前產後以及難產各症,不獨刻不容緩,並且兩命攸關。」

18朝不保夕 [ zhāo bù bǎo xī ]

解釋 早晨不能保證晚上的情況。形容生活困難;也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元年》:「吾儕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長也。」

19一發千鈞 [ yī fà qiān jūn ]

解釋 鈞:古代重量單位;約等於現在三十斤。千萬斤的重量吊在一根頭發上;比喻情況萬分危急。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係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

20急如星火 [ jí rú xīng huǒ ]

解釋 星火:流星。急迫得像一閃而過的流星一樣。形容非常緊急。

出處 晉 李密《陳情表》:「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21事不宜遲 [ shù bù yí chí ]

解釋 事情要抓緊時機快做;不宜拖延。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楊春道:‘好計!我和你便去,事不宜遲!’」

22間不容發 [ jiàn bù róng fà ]

解釋 間: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頭發。比喻情勢非常危急。也指嚴謹完整;沒有破綻。

出處 漢 枚乘《上書諫吳王》:「係絕於天,不可複結;墜入深淵,難以複出,其出不出,間不容發。」

23盲人瞎馬 [ máng rén xiā mǎ ]

解釋 失明的人騎著瞎了眼的馬。比喻處於極端危險的境況中。也比喻亂闖瞎撞;非常危險。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24如箭在弦 [ rú jiàn zài xián ]

解釋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勢在必行。

出處 三國魏·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注引《魏誌》:「矢在弦上,不可不發。」

25燕巢幕上 [ yàn cháo mù shàng ]

解釋 燕子把窩做在帷幕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於幕上。」

26生死關頭 [ shēng sǐ guān tóu ]

解釋 非生即死的緊急關頭。

出處 明·高攀龍《講義·仁遠乎哉章》:「此一轉念,是生死關頭,千聖都從此做成。」

27急於星火 [ jí yú xīng huǒ ]

解釋 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從空中急閃而過。形容非常急促緊迫。

出處 晉·李密《陳情表》:「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28救火揚沸 [ jiù huǒ yáng fèi ]

解釋 沸:開水。比喻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形容情況危急。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序》:「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

29危急存亡 [ wēi jí cún wáng ]

解釋 危急:危險而緊急。指關係到生存滅亡的緊急關頭。

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罷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30如臨大敵 [ rú lín dà dí ]

解釋 臨:麵對著。好像麵對著強大的敵人。形容把本來不是很緊迫的形勢看得十分嚴重。

出處 《舊唐書 鄭畋傳》:「畋還鎮,搜乘補卒,繕修戎仗,浚飾城壘,盡出家財以散士卒。晝夜如臨大敵。」

31安然無恙 [ ān rán wú yàng ]

解釋 安然:平安;恙:疾病;傷害;無恙:沒有疾病、災禍或事故。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現泛指經過動亂或災害而平安無事;沒有受到損害。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9卷:「按院照舊供職,陸公安然無恙。」

32山窮水盡 [ shān qióng shuǐ jìn ]

解釋 山和水都到了盡頭;已沒有路可走。比喻陷入絕境。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李八缸》:「苟不至山窮水盡時,勿望給與也。」

33出生入死 [ chū shēng rù sǐ ]

解釋 原指人從出生到死亡。後形容冒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34垂死掙紮 [ chuí sǐ zhēng zhá ]

解釋 垂:快要;接近。接近死亡時的拚命支撐、抵抗。

出處 浩然《豔陽天》第127章:「他這會兒真的熬到了垂死掙紮的時刻。」

35孤注一擲 [ gū zhù yī zhì ]

解釋 注:賭注;賭博時所押上的錢;孤注:賭錢的人在輸急時把所有的錢並在一起作為賭注;擲:這裏指賭錢時擲骰子。賭徒在輸急了的時候把所有的錢並作一次押上去;以決最後輸贏。比喻在危急時用盡所有力量做最後一次冒險。

出處 宋 辛棄疾《九議》:「於是乎‘為國生事’之說起焉,‘孤注一擲’之喻出焉。」

36戰戰兢兢 [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

解釋 戰戰:恐懼得發抖的樣子;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形容十分害怕或小心謹慎的樣子。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37窮途末路 [ qióng tú mò lù ]

解釋 窮途:絕路。末路:路盡頭。形容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你如今是窮途末路,舉目無依。」

38不絕如縷 [ bù jué rú lǚ ]

解釋 絕:斷;縷:細線。似斷未斷;像隻有一根細絲維係著。比喻情勢危急。後也比喻技藝等方麵繼承人稀少;也形容聲音微弱;但未中斷。原作「不絕若線」。

出處 宋 蘇軾《前赤壁賦》:「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39挺身而出 [ tǐng shēn ér chū ]

解釋 形容遇到危難時;勇敢地站出來;擔當其任。挺:挺起身來;勇敢剛毅的樣子。

出處 《舊五代史 周 唐景思傳》:「後數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於鄰郡,得援軍數百,逐其草冠,複有其城,毫民賴是以濟。」

40孤立無援 [ gū lì wú yuán ]

解釋 孤立:沒有得到同情和援助。指單獨行事;沒有援助。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班超傳》:「焉耆以中國大喪,遂功沒都護陳睦。超孤立無援,而龜茲姑墨數發兵攻疏勒。」

41如臨深淵 [ rú lín shēn yuān ]

解釋 臨:靠近;淵:深水坑。如同處於深淵邊緣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極為謹慎。

出處 《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42轉危為安 [ zhuǎn wēi wéi ān ]

解釋 由危險轉為平安。危:危險。

出處 漢 劉向《戰國策>書錄》:「皆高才秀士,度時君之所能行,出奇策異智,轉危為安運亡為存,亦可喜,亦可觀。」

43坐吃山空 [ zuò chī shān kōng ]

解釋 隻消費不生產;財物堆積如山也會耗盡。

出處 元 秦簡夫《東堂老》:「自從俺父親亡過十年光景,隻在家裏死丕丕的閑坐。那錢物則有出去,無進來的。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44化險為夷 [ huà xiǎn wéi yí ]

解釋 原指將險阻化為平坦;後多指使危險轉變為平安。夷:平坦;平安。

出處 唐 韓天卿《平蠻頌序》:「變氛沴為陽煦,化險阻為夷途。」

45生死攸關 [ shēng sǐ yōu guān ]

解釋 攸:所。關係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關鍵。

出處 《龍虎風雲記》:「這是千百名難友生死攸關的大事體啊!」

46不堪設想 [ bù kān shè xiǎng ]

解釋 不堪:不能;設想:對未來情況的想象、推測。事情的結果不能想象;指會向很壞、很危險的方向發展。

出處 清 林則徐《林文忠公政書》:「內地膏脂,年年如些剝喪,豈堪設想!」

47不可終日 [ bù kě zhōng rì ]

解釋 終日:從早到晚;整天。一天都過不下去。形容局勢危急或心中惶恐不安。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表記》:「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終日。」

48箭在弦上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 ]

解釋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情況緊急;采取某種行動已成為必然之勢。

出處 三國 魏 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李善注引《魏誌》:「矢在弦上,不可不發。」

49百孔千瘡 [ bǎi kǒng qiān chuāng ]

解釋 百;千:形容數量多;孔:小洞;窟窿。形容某種事物被破壞的程度非常嚴重;或形容毛病、弊病很多;也作「千瘡百孔」。

出處 唐 韓愈《與孟尚書書》:「漢氏以來,群儒區區修補,百孔千瘡,隨亂隨失,其危如一發引千鈞,綿綿延延,浸以微滅。」

50心驚膽戰 [ xīn jīng dǎn zhàn ]

解釋 形容內心極度驚懼恐慌。戰:發抖。

出處 元 無名氏《薩真人夜斷碧桃花》第三折:「一個個氣昂昂性兒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軟,不由我不心驚膽戰。」

51眾叛親離 [ zhòng pàn qīn lí ]

解釋 眾人反對;親人背離。形容陷於孤立;不得人心。叛:背叛;離:離開;背。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四年》:「夫州籲阻兵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

52刀山火海 [ dāo shān huǒ hǎi ]

解釋 比喻極其艱險的地方。也作「火海刀山」。

出處 漢 高安世譯《佛說鬼問目連經》:「我一生已來,或登刀山劍樹地獄,或墮火坑……」

53朝不慮夕 [ zhāo bù lǜ xī ]

解釋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會變成什麼樣子或發生什麼情況。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出處 晉 李密《陳情事表》:「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54狂風惡浪 [ kuáng fēng è làng ]

解釋 惡浪:凶猛的浪頭。比喻形勢或處境非常險惡、危急。也比喻敵人險惡的破壞活動。

出處 薑樹茂《漁島怒潮》第一章:「對敵鬥爭,好比在海上遇到狂風惡浪,你怕它,不行。」

55四麵受敵 [ sì miàn shòu dí ]

解釋 各個方麵受到敵對勢力的威脅或攻擊。

出處 春秋·齊·管仲《管子·國蓄》:「四麵受敵,謂之衢處之國。」

56危機四伏 [ wēi jī sì fú ]

解釋 到處隱藏著危險的禍根。

出處 茅盾《子夜》九:「不要太樂觀。上海此時也是危機四伏。」

57箭拔弩張 [ jiàn bá nǔ zhāng ]

解釋 比喻形勢緊張,一觸即發。

出處 周而複《上海的早晨》第四部:「馮永祥看他們箭拔弩張,形勢不妙,趕緊站起來,走到他們當中。」

58互為因果 [ hù wéi yīn guò ]

解釋 原因和結果相互聯係,相互轉化。

出處 韓振波《多餘的人》:「老師教得十分盡力,希望他繼承自己的事業,再攀藝術高峰;學生非常刻苦,進步之快超出教師的逆料。於是,二者互為因果。」

59近在眉睫 [ jìn zài méi jié ]

解釋 睫:眼睫毛。近得像在眼前一樣。也形容事情緊迫。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仲尼》:「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幹我者,我必知之。」

60不絕如線 [ bù jué rú xian ]

解釋 絕:斷。形容局勢危急,像差點要斷掉的線一樣;也形容聲音思緒微弱。

出處 《公羊傳 僖公四年》:「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何休注:「線,縫帛縷,以喻微也。」

61時斷時續 [ shí duàn shí xù ]

解釋 不連續的,具有無條理的和不連貫的特性。

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6章:「雖然這樣時斷時續地學,但他實際上早可以獨立開汽車了。」

62安如磐石 [ ān rú pán shí ]

解釋 安;安穩;磐石:厚而重的大石頭。像磐石一樣安穩不動。形容穩固;不可動搖。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富國》:「為名者否,為利者否,為忿者否,則國安於磐石,壽於旗翼。」

63矢在弦上 [ shǐ zài xián shàng ]

解釋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為形勢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種行動。

出處 三國 魏 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注引《魏誌》:「矢在弦上,不可不發。」

64眉睫之內 [ méi jié zhī nèi ]

解釋 形容近在眼前。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仲尼》:「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幹我者,我必知之。」

65文以載道 [ wén yǐ zài dào ]

解釋 載:裝載,引伸為闡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的。

出處 宋 周敦頤《通書 文辭》:「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徒飾也,況虛車乎。」

66性命交關 [ xìng mìng jiāo guān ]

解釋 交關:相關。形容關係重大,非常緊要。

出處 清 夏綸《杏花村 監鬧》:「此事是你我性命交關的事。」

67變危為安 [ biàn wēi wéi ān ]

解釋 變危急為平安。

出處 宋 司馬光《論周琰事乞不坐馮浩狀》:「陛下當此之時變危為安,變亂為治,易於返掌。」

68臨危授命 [ lín wēi shòu mìng ]

解釋 麵對危急時勇於獻出生命。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69難以預料 [ nán yǐ yù liào ]

解釋 預:預先;料:料想,估計。很難預先想到。

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後出師表》:「凡事如是,難以逆料。」

70四郊多壘 [ sì jiāo duō lěi ]

解釋 四郊營壘很多。本指頻繁地受到敵軍侵擾。形容外敵侵迫,國家多難。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曲禮上》:「四郊多壘,此卿大夫之辱也。」

71朝不謀夕 [ zhāo bù móu xī ]

解釋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會變成什麼樣子或發生什麼情況。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5回:「這麼一把年紀,死期也要到快了,才鬧出個朝不謀夕的景況來;不餓死就好了,還望翻身麼!」

72軍臨城下 [ jūn lín chéng xià ]

解釋 敵軍已來到自己的城牆下麵。比喻情勢十分危急。

出處 《戰國策 齊策二》:「齊必舉兵伐梁,梁、齊之兵連於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間伐韓。」

73存亡絕續 [ cún wáng jué xù ]

解釋 絕:完結;續:延續。事物處在生存或滅亡、斷絕或延續的關鍵時刻。形容局勢萬分危急。

出處 清 劉大櫆《金節母傳》:「嗚呼,太恭人以一女子,當金氏存亡絕續之交,一心惟鞠子為事。」

74緩急相濟 [ huǎn jí xiāng jì ]

解釋 緩:和緩,舒緩;急:危急,急迫。不論在平時還是在緊急之時都給予幫助。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5回:「朋友本來有通財之義,何況我們世交,這緩急相濟,理是平常的事了。」

75救急扶傷 [ jiù jí fú shāng ]

解釋 救濟危急,扶助傷病。

出處 魯迅《南腔北調集 經驗》:「救急扶傷,一不小心,向來就很容易被人所誣陷。」

76看家本領 [ kān jiā běn lǐng ]

解釋 指特別擅長的技能。

出處 茅盾《清明前後》第三幕:「為民兄,您再教它幾句您的看家本領。」

77扶危救困 [ fú wēi jiù kùn ]

解釋 對處境危急、困難的人給以救濟幫助。

出處 元·無名氏《魏徵改詔》第三折楔子:「今日個扶危救困休辭憚,疾便的牽戰馬上雕鞍。」

78火燒眉毛 [ huǒ shāo méi máo ]

解釋 火燒到眉毛了。比喻情勢非常緊迫。也作「火燒眉睫」。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蔣山法泉禪師》:「問:‘如何是急,切一句?’師曰:‘火燒眉毛。’」

79進退維艱 [ jìn tuì wéi jiān ]

解釋 見「進退維亟」。

出處 清·江忠源《條陳軍務疏》:「欲留則違其歸順之心,欲去則恐膺不測之戮,低回無計,進退維艱。」

80鬥升之水 [ dǒu shēng zhī shuǐ ]

解釋 比喻微薄的資助。

出處 莊周《莊子 外物》:「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鬥升之水而活我哉?」

81急人之危 [ jí rén zhī wēi ]

解釋 急:著急;危:危急。熱心主動幫助別人解決困難。

出處 《新五代史·劉守光傳》:「公三晉賢士,獨不急人之危乎?」

82大廈將顛 [ dà shà jiāng diān ]

解釋 喻情勢危急,頻臨崩潰。

出處 隋·王通《中說·事君》:「[文中子]退而謂董常曰:‘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83見危致命 [ jiàn wēi zhì mìng ]

解釋 見「見危授命」。

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

84危若朝露 [ wēi ruò zhāo lù ]

解釋 危險得像清早的露水一樣容易消失。比喻麵臨死亡。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商君列傳》:「君之危若朝露,尚將欲延年益壽乎!」

85解民倒懸 [ jiě mín dào xuán ]

解釋 比喻把受苦難的人民解救出來。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86不測之淵 [ bù cè zhī yuān ]

解釋 測:測量,估計;淵:深潭。不可測量的深淵。比喻危險的境地。

出處 漢·賈誼《過秦論》:「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87不斷如帶 [ bù duàn rú dài ]

解釋 猶不絕如縷。多形容局麵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

出處 《新唐書 韓愈傳讚》:「自晉汔隋,老佛顯行,聖道不斷如帶。」

88鳥覆危巢 [ niǎo fù wēi cháo ]

解釋 鳥巢因建於弱枝而傾覆。比喻處境極端危險。

出處 唐·李商隱《行次昭應縣道上》詩:「魚遊沸鼎知無日,鳥覆危巢豈待風。」

89魚遊沸鼎 [ yú yóu fèi dǐng ]

解釋 見「魚遊沸鼎」。

出處 唐·李商隱《行次昭應縣道上》詩:「魚遊沸鼎知無日,鳥覆危巢豈待風。」

90眉睫之間 [ méi jié zhī jiān ]

解釋 就在眉毛和睫毛之間。比喻極近的距離。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庚桑楚》:「向吾見若眉睫之間,吾因以得汝矣。」

91不絕如帶 [ bù jué rú dài ]

解釋 形容局勢危急,象差點兒就要斷掉的帶子一樣。

出處 《史記 袁盎晁錯列傳》:「方呂後時,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氏不絕如帶。」

92間不容縷 [ jiān bù róng lǚ ]

解釋 同「閑不容發」。

出處 宋·蘇軾《奉詔禱雨諸廟祝文》:「民之禍福,間不容縷。」

93見危授命 [ jiàn wēi shòu mìng ]

解釋 在危急關頭勇於獻出自己的生命。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94安危相易 [ ān wēi xiāng yì ]

解釋 易:變易,轉變。平安與危難互為因果,相互轉換。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則陽》:「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急相摩,聚散以成。」

95八荒之外 [ bā huāng zhī wài ]

解釋 八麵荒遠的地方以外。形容極其曠遠。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仲尼》:「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幹我者,我必知之。」

96朝夕不保 [ zhāo xī bù bǎo ]

解釋 朝:早上;夕:黃昏。早晨不能保證晚上的情況。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出處 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36回:「妾伏念先皇帝頃在並汾,適逢屯難,危同累卵,急若倒懸,智勇俱窮,朝夕不保。」

97朝不保暮 [ zhāo bù bǎo mù ]

解釋 早晨保不住晚上會發生變化。極言情況危急或境遇窘迫。

出處 晉 袁宏《後漢紀 質帝紀》:「二千石長吏遇民如虜,或賣用田宅,或絕命捶楚,大小無聊,朝不保暮。」

98救饑拯溺 [ jiù jī zhěng nì ]

解釋 謂拯救饑餓和危急中的人。

出處 羅正緯《灤州革命紀實初稿》:「除暴安良,乃革命真諦;救饑拯溺,實吾輩天職。」

99進退維亟 [ jìn tuì wéi jí ]

解釋 進退都處於危急境地。

出處 明·何景明《中林之棘》詩:「豈不是思,進退維亟。」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