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摔跤的成語

形容摔跤的成語


1頭破血流 [ tóu pò xuè liú ]

解釋 打破了頭;血流出來了。形容受到嚴重打擊或慘遭失敗時的狼狽相。

出處 唐 呂道生《定命錄 桓臣範》:「其如果偷兩千而去,至徐州界,其婢與夫相打頭破血流。」

2狼狽不堪 [ láng bèi bù kān ]

解釋 狼狽:疲憊、窘迫的樣子;堪:忍受。指困頓窘迫的樣子。

出處 宋 朱熹《與政府劄子》:「風痰大作,頭目旋暈,幾欲僵臥,今已累日,精神愈見昏慢,委是狼狽不堪。」

3苦不堪言 [ kǔ bù kān yán ]

解釋 堪:能。苦痛至極;不能用言語來形容、表述。形容受苦極深。

出處 宋 李昌齡《劉貢父》:「晚年得惡疾,須眉墮落,鼻梁斷壞,苦不可言。」

4手足無措 [ shǒu zú wú cuò ]

解釋 措:安放。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付。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5猝不及防 [ cù bù jí fáng ]

解釋 猝:突然;出乎意料;防:防備。事情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既不炳燭,又不揚聲,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6灰頭土臉 [ huī tóu tǔ liǎn ]

解釋 謂麵容汙穢。

出處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14回:「晁大舍送了珍哥到監,自己討了保,灰頭土臉,瘸狼渴疾,走到家中。」

7不堪言狀 [ bù kān yán zhuàng ]

解釋 指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2回:「然而我在南京住了幾時,官場上麵的舉動,也見了許多,竟有不堪言狀的。」

8驟不及防 [ zhòu bù jí fáng ]

解釋 謂事情來得突然,使人不及防備。

出處 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第六章:「我海軍亦於天明發炮,向丹水池一帶清軍射擊,毀美孚洋油棧及火車五輛。清軍驟不及防,退之二道橋。」

9鼻青臉腫 [ bí qīng liǎn zhǒng ]

解釋 鼻子發青,臉都腫起來,形容被打得很慘。

出處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44回:「這惡賊原想著是個暗算,趁著軍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備,這一腳定然鼻青臉腫。」

10痛不堪忍 [ tòng bù kān rěn ]

解釋 堪:可;忍:忍耐。疼痛或悲痛到極點,以至於忍受不了。

出處 宋·洪邁《夷堅丁誌·陳通判女》:「過嶺下,小石損我足,仆地移時,至今猶痛不堪忍。」

11麵紅耳赤 [ miàn hóng ěr chì ]

解釋 臉和耳朵都紅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動或發怒而臉色漲紅的樣子。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頭紅耳赤;子文卻三仕三已,略無喜慍。」

12七手八腳 [ qī shǒu bā jiǎo ]

解釋 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幾個手腳。形容人多手雜;動作忙亂。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第20卷:「上尚七手八腳,三頭兩麵,耳聽不聞,眼覷不見,苦樂逆順,打成一片。」

13進退兩難 [ jìn tuì liǎng nán ]

解釋 進和退都有困難。形容處於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

出處 元 鄭德輝《周公攝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進宮闈,進退兩難為。」

14焦頭爛額 [ jiāo tóu làn é ]

解釋 頭部和額部被燒焦、灼爛。比喻受到嚴重打擊而慘敗。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非常狼狽窘迫。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令論功而清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

15四分五裂 [ sì fēn wǔ liè ]

解釋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團結;不統一。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一》:「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於韓,是韓攻其西;不親於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

16暈頭轉向 [ yūn tóu zhuàn xiàng ]

解釋 暈:頭腦發昏;轉向:辨不清方向。形容頭腦昏亂辨不清方向。

出處 周而複《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聽得暈頭轉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兒子居然變了,而且變得這麼快!」

17一籌莫展 [ yī chóu mò zhǎn ]

解釋 籌:計策;辦法;展:施展。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出處 《宋史 蔡幼學傳》:「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

18擲地有聲 [ zhì dì yǒu shēng ]

解釋 金石:鍾磬之類的樂器,聲音清脆優美。比喻文章文辭優美,語言鏗鏘有力。

出處 《晉書 孫綽傳》:「卿試擲地,當作金石聲也。」

19遍體鱗傷 [ biàn tǐ lín shāng ]

解釋 遍:普遍;全麵;鱗:魚鱗。全身受傷;傷痕 像魚鱗一樣密。形容傷勢很重。

出處 清 吳趼人《痛史》第六回:「打的遍體鱗傷,著實走不動了。」

20粉身碎骨 [ fěn shēn suì gǔ ]

解釋 全身粉碎。多指為了某種目的而不惜犧牲生命。也比喻徹底遭到失敗或遭遇極大的磨難。

出處 唐 蔣防《霍小玉傳》:「平生誌願,今日獲從,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21皮開肉綻 [ pí kāi ròu zhàn ]

解釋 綻:裂開。皮肉都裂開。形容被毆打得傷勢極重。

出處 元 鄭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開肉綻碎了骨頭。」

22束手無策 [ shù shǒu wú cè ]

解釋 策:辦法。就像手被捆住一樣;一點辦法也沒有。

出處 宋 王柏《魯齋集》:「士大夫念慮不及此,一旦事變之來,莫不束手無策。」

23支離破碎 [ zhī lí pò suì ]

解釋 支離:分散。形容散亂不整;殘缺不全。

出處 元 許謙《白雲集》:「近代以文辭取士,而不考其實,惟務雕鐫鏤刻,破碎支離,波淫邪遁之辭,靡所不至。」

24手忙腳亂 [ shǒu máng jiǎo luàn ]

解釋 形容做事慌張;沒有條理。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臨濟宗 鎮州大悲和尚》:「問:‘如何是大悲境?’師曰:‘千眼都來一隻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手忙腳亂。’」

25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

解釋 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形容受窘或發慌的狀態。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諸葛恪傳》:「皇太子以丁酋踐尊號,哀喜交並,不知所措。」

26出其不意 [ chū qí bù yì ]

解釋 其:代詞;對方;不意:沒有意料到。原指作戰時;在對方料想不到或沒有準備時;進行突然襲擊。現泛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出處 孫武《孫子 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27體無完膚 [ tǐ wú wán fū ]

解釋 全身的皮膚沒有一塊好的。形容遍體都是傷。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駁倒;或被批評、責罵得很厲害。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鄧艾傳》:「子忠與艾俱死」晉 裴鬆之注引《世語》:「師纂亦與艾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體無完膚。」

28人仰馬翻 [ rén yǎng mǎ fān ]

解釋 人和馬被打得翻倒在地。形容被打得慘敗。也比喻亂得一塌糊塗;不可收拾。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趙家一門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筋疲力盡,人仰馬翻。」

29措手不及 [ cuò shǒu bù jí ]

解釋 措手:著手處理;應付;不及:來不及。著手處理已來不及了。形容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應付。

出處 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第二卷:「打脊的髡徒,怎恁麼措手不及早攛過我?」

30膽顫心驚 [ dǎn chàn xīn jīng ]

解釋 顫:發抖。形容害怕到了極點。

出處 元 施惠《幽閨記 士女隨遷》:「生長升平,誰曾慣遭離亂,苦怎言。膽顫心驚,如何可免。」

31驚惶失措 [ jīng huáng shī cuò ]

解釋 失措:舉止失去常態。驚慌惶恐;舉止失去常態。

出處 唐 李百藥《北齊書 元暉業傳》:「孝友臨刑,驚惶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32驚慌失措 [ jīng huāng shī cuò ]

解釋 失措:舉止失去常態;不知如何是好。形容驚恐慌張;不知如何是好。

出處 《北齊書 元暉業傳》:「孝友臨刑,驚惶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33跌跌撞撞 [ 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 ]

解釋 形容走路不穩的樣子。

出處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42回:「腳底下不曉得高低,跌跌撞撞,進了右首房間。」

34麵無人色 [ miàn wú rén sè ]

解釋 臉色沒有一點血色。形容恐懼到極點或非常虛弱。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將軍列傳》:「會日暮,吏士皆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益治軍。」

35如坐針氈 [ rú zuò zhēn zhān ]

解釋 像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處 《晉書 杜錫傳》:「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後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

36四腳朝天 [ sì jiǎo cháo tiān ]

解釋 四腳:指四肢。形容仰麵跌倒。也比喻躺下不幹。

出處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11回:「老和尚上前來爭,被覺空一推,跌個四腳朝天。」

37小手小腳 [ xiǎo shǒu xiǎo jiǎo ]

解釋 形容不大方。也形容做事沒有魄力。

出處 峻青《海嘯》第四章:「你喝起酒來,卻小手小腳的。這未免和你的身分不相稱吧!」

38仰麵朝天 [ yǎng miàn cháo tiān ]

解釋 臉朝上平臥或身向後摔倒的樣子。

出處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四十九回:「江樊往後退了幾步,身不由己的也就仰麵朝天的躺下了。」

39舉止失措 [ jǔ zhǐ shī cuò ]

解釋 措:安放,放置。舉動失常,不知如何辦才好。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8回:「睿聞知兩處危急,舉止失措,甚是驚慌。」

40踉踉蹌蹌 [ 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

解釋 走路歪歪斜斜的樣子。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回:「頭重腳輕,對明月眼紅麵赤;前合後仰,趁清風東倒西歪。踉踉蹌蹌上山來,似當風之鶴;擺擺搖搖回寺去,如出水之龜。」

41昏迷不醒 [ hūn mí bù xǐng ]

解釋 神誌昏沉,不省人事。

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鬧陰司司馬貌斷獄》:「次日昏迷不醒,叫喚也不答應,正不知甚麼病症。」

42姑妄聽之 [ gū wàng tīng zhī ]

解釋 姑:姑且;妄:隨便。姑且隨便聽聽;不一定就相信。

出處 莊周《莊子 齊物論》:「予嚐為女妄言之,女以妄聽之。」

43苦不可言 [ kǔ bù kè yán ]

解釋 指痛苦得無非用言語來形容。

出處 宋 李昌齡《樂善錄 劉貢父》:「晚年得惡疾,須眉墮落,鼻梁斷壞,苦不可言。」

44進退狼狽 [ jìn tuì láng bèi ]

解釋 進退兩難;陷於困境。

出處 《三國誌·蜀誌·馬超傳》:「阜敘起於鹵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寬衢閉冀城門,超不得入。進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

45顛簸不破 [ diān bò bù pò ]

解釋 同「顛撲不破」。

出處 《朱子語類》卷五:「伊川(程頤)‘性即理也’,橫(張載)‘心統性情’二句,顛簸不破!」

46計無所出 [ jì wú suǒ chū ]

解釋 計:計策,辦法。想不出什麼辦法。

出處 《晉書 顧榮傳》:「兄弟姻婭盤固州郡,威逼士庶以為臣仆,於時賢愚計無所出。」

47狼狽萬狀 [ láng bèi wàn zhuàng ]

解釋 狼狽:窘迫的樣子;萬狀:多種樣子。形容極其困頓、窘迫。

出處 《新刊大宋宣和遺事》:「太上因暑熱成病,狼狽萬狀。」

48好騎者墮 [ hào qí zhě duò ]

解釋 慣於騎馬的人常常會從馬上摔下來。比喻善長某一技藝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敗。

出處 漢 袁康《越絕書 外傳記吳王占夢》:「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君子各以所好為禍。」

49不知所錯 [ bù zhī suǒ cuò ]

解釋 同「不知所措」。

出處 《管子·七臣七主》:「振主喜怒無度,嚴誅列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錯,則人反其故。」

50拽拳丟跌 [ zhuāi quán diū diē ]

解釋 拽:用力拉,拖。指打拳摔跤。

出處 元·無名氏《打韓通》第二折:「俺是韓通的徒弟,今日拽拳丟跌已罷,師父吃酒去了,我兩個無甚事。」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