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腳大的成語

形容腳大的成語


1大手大腳 [ dà shǒu dà jiǎo ]

解釋 ①形容對財物毫不吝惜;沒有節製地隨便花費。②指行動魯莽。③指身體強壯。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1回:「成年家大手大腳的,替太太不知背地裏賠墊了多少東西。」

2舉足輕重 [ jǔ zú qīng zhòng ]

解釋 一挪動腳;就會影響兩邊的分量。原指一個實力強的人處於兩方之間;隻要稍微偏向一方;就會打破均勢。比喻地位極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竇融傳》:「方蜀漢相攻,權在將軍,舉足左右,便有輕重。」

3偷偷摸摸 [ tōu tōu mō mō ]

解釋 形容瞞著別人做事,不敢讓別人知道。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3回:「偏咱們就這樣丁是丁卯是卯的,隻許你們偷偷摸摸的哄騙了去。」

4趾高氣揚 [ zhǐ gāo qì yáng ]

解釋 走路時腳抬得很高;神氣十足。形容得意忘形的樣子。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

5姍姍來遲 [ shān shān lái chí ]

解釋 舊時形容女子走路遲緩從容的樣子。形容慢騰騰地來晚了。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外戚傳上 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

6小心翼翼 [ xiǎo xīn yì yì ]

解釋 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翼翼:恭敬慎重的樣子。

出處 《詩經 大雅 大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

7輕而易舉 [ qīng ér yì jǔ ]

解釋 輕:輕鬆;舉:向上托。很輕鬆很容易地舉起來。形容做事情毫不費力。

出處 《詩經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輕而易舉,然人莫能舉也。」

8削足適履 [ xuē zú shì lǚ ]

解釋 因為鞋小腳大;就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合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遷就湊合或不顧具體條件;生搬硬套。適:適應;履:鞋。

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說林訓》:「骨肉相愛,讒賊間之,而父子相危。夫所以養而害所養,譬猶削足而適履,殺頭而便冠。」

9因循守舊 [ yīn xún shǒu jiù ]

解釋 因循:沿襲;照老一套不改變;守舊:死守舊的一套;因襲死守著舊的一套。指思想保守;不解放;缺乏創新精神。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循吏傳序》:「光因循守職,無所改作。」

10手忙腳亂 [ shǒu máng jiǎo luàn ]

解釋 形容做事慌張;沒有條理。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臨濟宗 鎮州大悲和尚》:「問:‘如何是大悲境?’師曰:‘千眼都來一隻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手忙腳亂。’」

11撲朔迷離 [ pū shuò mí lí ]

解釋 撲朔:兔腳搔爬;迷離:兔眼半閉。原指難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認不清是男是女。後來形容事情錯綜複雜;不容易看清真相。

出處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橫吹曲辭五 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捷足先登 [ jié zú xiān dēng ]

解釋 登:方言「得來」的合音。腳步快的先得到。比喻行動敏捷的人優先達到目的。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13火中取栗 [ huǒ zhōng qǔ lì ]

解釋 偷取爐火裏烤熟的栗子。比喻冒險為別人出力;自己上了當;卻一無所得。

出處 十七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 封丹的寓言《猴子與貓》載:猴子騙貓取火中栗子,栗子讓猴子吃了,貓卻把腳上的毛燒掉了

14真才實學 [ zhēn cái shí xué ]

解釋 真正的才華和學識。實:真。

出處 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公文集》第23卷:「知其所得必真才實學。」

15裹足不前 [ guǒ zú bù qián ]

解釋 裹足:包纏住了腳。好像腳被裹住了一樣;不能前進。大多指有所顧慮;停步不前。

出處 戰國 楚 李斯《諫逐客書》:「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16躡手躡腳 [ niè shǒu niè jiǎo ]

解釋 躡:放輕腳步。形容動作很輕;有時指走路時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隨。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周瑞家的會意,忙著躡手躡腳的往東邊屋裏來,隻見奶奶拍著大姐兒睡覺呢。」

17舉手投足 [ jǔ shǒu tóu zú ]

解釋 投足:踏腳。一抬手一踏腳。形容輕而易舉;毫不費力。

出處 唐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 「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

18健步如飛 [ jiàn bù rú fēi ]

解釋 健步:走起路來很有力量;速度很快。步伐矯健;快得像飛。形容行走迅速。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麗人牽坐路側,自乃捉足,脫履相假。女喜著之,幸不鑿枘,複起從行,健步如飛。」

19慌慌張張 [ huāng huāng zhāng zhāng ]

解釋 形容舉止慌亂;不穩重。

出處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 陳禦史巧勘金釵鈿》:「身上穿得整整齊齊,腳兒走得慌慌張張,望著園門欲進不進的。」

20手舞足蹈 [ shǒu wǔ zú dǎo ]

解釋 蹈:跳動。兩手舞動;兩隻腳也跳起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樂則生矣,全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21手足無措 [ shǒu zú wú cuò ]

解釋 措:安放。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付。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22投機取巧 [ tóu jī qǔ qiǎo ]

解釋 指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私利。現指不付出艱苦的勞動;想靠小聰明來取得成功。

出處 陳毅《反對美帝國主義侵略中東》詩:「投機取巧最可恥。」

23捶胸頓足 [ chuí xiōng dùn zú ]

解釋 捶:敲打;頓:跺。兩拳捶打胸部;兩腳跺著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態。

出處 明 李開先《閑居集 昆侖張詩人傳》:「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實然,捶胸頓足,若不欲生。」

24跋山涉水 [ bá shān shè shuǐ ]

解釋 跋:翻山越嶺;涉:徒步過水。翻山越嶺;蹚水過河。形容走遠路的艱苦。也作「跋山涉川」。

出處 宋 吳曾《能改齋漫錄 事實二》:「過家上塚,懇章盡得於哀榮;跋山涉川,之任敢辭於艱險。」

25頂禮膜拜 [ dǐng lǐ mó bài ]

解釋 頂禮:頭、手、足五體俯伏在菩薩足下叩拜;膜拜:舉手加額;長跪而拜。原是佛教最高的敬禮方式;表示恭敬和畏服。後來形容對人崇拜恭敬到了極點。

出處 清 吳趼人《痛史》第20回:「這句話傳揚開去,一時哄動了吉州百姓,扶老攜幼,都來頂禮膜拜。」

26一步登天 [ yī bù dēng tiān ]

解釋 登:上。一步登上青天。一下子達到極高的境界或程度。也比喻突然得誌;爬上高位。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萬望口角春風,我就一步登天,點了買辦差,就過好日子。」

27舉案齊眉 [ jǔ àn qí méi ]

解釋 案:有腳的托盤。漢代的梁鴻、孟光是一對恩愛夫妻;孟光在給梁鴻送飯時總是把端飯的盤子舉得與眉毛一樣高;以示對梁鴻的尊敬。後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愛。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逸民傳 梁鴻》:「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28大步流星 [ dà bù liú xīng ]

解釋 流星:比喻走得快。形容步子很大;走得飛快。

出處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六:「他在爬犁的近邊,大步流星地走著。」

29煞有介事 [ shà yǒu jiè shì ]

解釋 真像有那麼一回事似的。

出處 宋 陸九淵《語錄下》:「先生曰:‘某何嚐不教人讀書,不知此後煞有甚事。’」

30空穀足音 [ kōng gǔ zú yīn ]

解釋 穀:山穀。在寂靜的山穀中聽到腳步聲。比喻非常難得的音信或事物。

出處 莊周《莊子 徐無鬼》:「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31以牙還牙 [ yǐ yá huán yá ]

解釋 用牙咬來對付牙咬。比喻針鋒相對地進行回擊。

出處 《舊約全書 申命記》:「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

32四腳朝天 [ sì jiǎo cháo tiān ]

解釋 四腳:指四肢。形容仰麵跌倒。也比喻躺下不幹。

出處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11回:「老和尚上前來爭,被覺空一推,跌個四腳朝天。」

33片言隻字 [ piàn yán zhǐ zì ]

解釋 不多的幾句話,極少的幾個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出處 晉 陸機《謝平原內史表》:「片言隻字,不關其間;事蹤筆跡,皆可推校。」

34生搬硬套 [ shēng bān yìng tào ]

解釋 生:生硬。指不從實際出發;生硬地機械地搬用別人的方法。

出處 《山村新人》:「我們反對的就是生搬硬套的教條主義作風。」

35竭盡全力 [ jié jìn quán lì ]

解釋 竭盡:用盡。用盡全部力量。

出處 《宋書 宗越傳》:「誅戮群公及何邁等,莫不盡心竭力,故帝憑其爪牙,無所忌憚。」

36縮手縮腳 [ suō shǒu suō jiǎo ]

解釋 形容做事膽小、顧慮多;不敢放手。縮:收縮。

出處 清 劉鶚《老殘遊記》第六回:「喊了許久,店家方拿了一盞燈,縮手縮腳的進來,嘴裏還喊道:'好冷呀!'」

37手零腳碎 [ shǒu líng jiǎo suì ]

解釋 手腳不幹淨。比喻小偷小摸。

出處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我道你是聰明的卓氏,我道你是俊俏西施,怎肯便手零腳碎竊金貲,這都是崔通來妄指。」

38搓手頓足 [ cuō shǒu dùn zú ]

解釋 形容焦急不安的樣子。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4回:「‘你要把老爺的大事誤了那可怎麼好!’說著急得搓手頓足。」

39有氣沒力 [ yǒu qì méi lì ]

解釋 見「有氣無力」。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七卷:「子春一心想著要那老者的銀子,又怕他說謊,這兩隻腳雖則有氣沒力的,一步步蕩到波斯館來;一雙眼卻緊緊望那老者在也不在。」

40畏縮不前 [ wèi suō bù qián ]

解釋 畏懼退縮,不敢前進。

出處 宋 魏泰《東軒筆錄》第七卷:「唐子方始彈張堯佐,與諫官皆上疏。及彈文公,,則吳奎畏縮不前,當時謂拽動陣腳。」

41西裝革履 [ xī zhuāng gé lǚ ]

解釋 身穿西裝,腳穿皮鞋。形容衣著入時。

出處 孫犁《澹定集闇室紀年>摘抄》:「這位‘管樂’西服革履,趾高氣揚。後來忽然低頭喪氣起來。」

42規行矩步 [ guī xíng jǔ bù ]

解釋 比喻行動謹慎規範;嚴格按規章製度辦事。也比喻墨守陳規;不知變通。規、矩:原為測繪工具;這裏比喻為原則、規矩。

出處 《晉書 張載傳》:「今士循常習故,規行矩步,積階級,累閥閱,碌碌然以取世資。」

43鵝行鴨步 [ é xíng yā bù ]

解釋 步:走。象鵝和鴨子那樣的走路。比喻步行緩慢。

出處 元 楊暹《西遊記》第四本第13出:「見一人光紗帽,黑布衫,鷹頭雀腦將身探,狼心狗行潛宗闞,鵝行鴨步懷愚濫。」

44五短身材 [ wǔ duǎn shēn cái ]

解釋 指人的身材矮小。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2回:「這個好漢祖貫兩淮人氏,姓王名英。為他五短身材,江湖上叫他矮腳虎。」

45捷足先得 [ jié zú xiān dé ]

解釋 捷:快;敏捷;足:腳步。跑得快先得到。指行動敏捷的人先達到目的。

出處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迎駕》:「自古道:‘中原逐鹿,捷足先得。’我們不可落他人之後。」

46立足之地 [ lì zú zhī dì ]

解釋 立足:站住腳。能夠站得住腳的地方。比喻存身的處所。

出處 清 湘靈子《軒亭冤》:「你們這班狂妄之徒,還有立足之地麼?」

47七腳八手 [ qī jiǎo bā shǒu ]

解釋 形容動作忙亂,許多人一齊動手。亦作「七足八手」。

出處 李昌《回憶民先隊》:「我們正七腳八手處理文件,收拾東西,警察已到院內。」

48抵足而眠 [ dǐ zú ér mián ]

解釋 腳與腳相觸地同睡在一張床上。形容雙方情誼深厚。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5回:「瑜曰:‘久不與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49超軼絕塵 [ chāo yì jué chén ]

解釋 軼:車轍;超軼:指後車超過前車;絕塵:腳不沾塵土。形容奔跑得極快。

出處 莊周《莊子 徐無鬼》:「天下馬有成材,若恤若失,若喪其一,若是者,超軼絕塵,不知其所。」

50七足八手 [ qī zú bā shǒu ]

解釋 見「七腳八手」。

出處 沙汀《替身》:「這時候,那個可憐的鹽客,已經在七足八手下打扮好了。」

51頭癢搔跟 [ tóu yǎng sāo gēn ]

解釋 頭癢搔腳。比喻花了氣力而於事無補。

出處 漢 焦贛《易林》:「頭癢搔跟,無益於疾。」

52手足重繭 [ shǒu zú chóng jiǎn ]

解釋 手上腳上長滿了層層老繭。形容長期勞累。

出處 《淮南子·修務訓》:「昔者楚欲攻宋,墨子聞而悼之,自魯趨而往,十日十夜,足重繭而不何處。」

53捏手捏腳 [ niē shǒu niē jiǎo ]

解釋 形容輕手輕腳地走。也形容輕薄的舉動。

出處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捏手捏腳,直到房中,並無一人知覺。」

54楞手楞腳 [ léng shǒu léng jiǎo ]

解釋 形容動作魯莽。

出處 梁斌《紅旗譜》:「她怕他,那家夥楞手楞腳,什麼事都會幹得出來。」

55比手劃腳 [ bǐ shǒu huà jiǎo ]

解釋 比:比擬。形容說話時用手勢示意或加強語氣。

出處 楊朔《金字塔夜月》:「老看守卻像沒聽見,緊自比手劃腳說。」

56翹足而待 [ qiáo zú ér dài ]

解釋 踮起腳等待。比喻很快就能實現。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大臣內叛,諸侯外反,亡可翹足而待也。」

57蝸行牛步 [ wō xíng niú bù ]

解釋 蝸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動或進展極慢。

58跌腳捶胸 [ diē jiǎo chuí xiōng ]

解釋 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氣憤、著急、悲痛等感情。

出處 元 關漢卿《五侯宴》第二折:「我這裏牽腸割肚把你個孩兒舍,跌腳捶胸,自歎嗟。」

59跌腳絆手 [ diē jiǎo bàn shǒu ]

解釋 指受到阻礙或牽製。

出處 《孽海花》第二八回:「自從第一步踏上了社會的戰線,隻覺得麵前跌腳絆手的布滿了敵軍,第二步再也跨不出。」

60蹺足而待 [ qiāo zú ér dài ]

解釋 踮起腳跟等待。形容短時間內便能見到事情的結果。語出《漢書·高帝紀》:「大臣內畔,諸將外反,亡可蹻足待也。」

出處 語出《漢書·高帝紀》:「大臣內畔,諸將外反,亡可蹻足待也。」

61陽春有腳 [ yáng chūn yǒu jiǎo ]

解釋 用以稱譽賢明的官員。

出處 五代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有腳陽春》:「宋璟愛民恤物,朝野歸美,時人鹹謂璟為有腳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煦物也。」

62飛簷走壁 [ fēi yán zǒu bì ]

解釋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簷,越過牆壁。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6回:「這個人本來是一個飛簷走壁的賊。」

63躡足其間 [ niè zú qí jiān ]

解釋 比喻參加進去。

64口出大言 [ kǒu chū dā yán ]

解釋 說大話。形容說話狂妄。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七回:「禦者見考叔口出大言,更不敢上前,且立住腳觀看。」

65不步人腳 [ bù bù rén jiǎo ]

解釋 不跟著別人的腳步走。比喻不因循守舊。

出處 明 李贄《又與從吾》:「蘇長公片言隻字與金玉同聲,雖千古未見其比,則以其胸中絕無俗氣,下筆不作尋常語,不步人腳故耳。」

66挨肩並足 [ āi jiān bìng zú ]

解釋 形容人群擁擠。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那山中遠近人家,都曉得高家新女婿才貌雙全,競來觀看,挨肩並足,如看神會故事的一般熱鬧。」

67捏腳捏手 [ niē jiǎo niē shǒu ]

解釋 放輕手腳走路,動作小心翼翼的樣子。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一回:「唐牛兒捏腳捏手,上到樓上。」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三:「分付已畢,太尉便同一人過去,捏腳捏手,輕輕走到韓夫人窗前。」

68捶胸跌腳 [ chuí xiōng diē jiǎo ]

解釋 表示極為悲傷或悲憤。

出處 元 無名氏《凍蘇秦》第二折:「不是我炒炒鬧鬧,痛傷情捶胸跌腳。」

69方足圓顱 [ fāng zú yuán lú ]

解釋 方形腳、圓形頭為人的特征,因以指人類。同「方趾圓顱」。

出處 《陳書 高祖紀上》:「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足圓顱,萬不遺一。」

70月下老兒 [ yuè xià lǎo ér ]

解釋 見「月下老人」。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七回:「管姻緣的有一位月下老兒,預先注定,暗裏隻用一根紅絲,把這兩個人的腳絆住……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紅線栓的,再不能到一處。」

71點手劃腳 [ diǎn shǒu jí jiǎo ]

解釋 形容說話時兼用手勢示意。多形容說話放任不拘,或輕率地指點、批評。

出處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隻見知觀指點扛棺的,正在那裏點手劃腳時節,公人就一把擒住了。」

72蓬頭赤腳 [ péng tóu chì jiǎo ]

解釋 頭發蓬亂,光著腳丫。形容未經修飾很不整齊的樣子。

出處 明 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一回:「被人打得蓬頭赤腳,衣裳粉碎。」

73評頭論腳 [ píng tóu lùn jiǎo ]

解釋 見「評頭品足」。

出處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她們的眼睛老瞅著新娘,有時也看看新郎,她們肩挨著肩,手拉著手,評頭論腳,嘰嘰嘈嘈地小聲地吵嚷個不休。」

74躡手躡足 [ niè shǒu niè zú ]

解釋 見「躡手躡腳」。

出處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三回:「小丫鬟等更躡手躡足的在外間收拾那粉盒妝盝,不敢大聲說一句話,倒弄得內外靜悄悄的。」

75輕手躡腳 [ qīng shǒu niè jiǎo ]

解釋 見「輕手軟腳」。

出處 老舍《駱駝祥子》:「他想輕手躡腳的過去,別叫虎姑娘看見。」

76頓腳捶胸 [ dùn jiǎo chuí xiōng ]

解釋 同「頓足搥胸」。

出處 《中國民間故事選·打碎的碗》:「可是國王頓腳捶胸地罵道:‘沒用的東西們,如果發現碗上有一道裂紋,就反你們每本個中絞死一個!’」

77首足異處 [ shǒu zú yì chǔ ]

解釋 頭和腳分開在不同的地方。謂受殺戮而死亡。

出處 春秋·越·勾踐《屬諸大夫告》:「首足異處,四枝布裂,為天下戮。」

78三拳兩腳 [ sān quán liǎng jiǎo ]

解釋 形容不多幾下拳打腳踢。

出處 《金瓶梅詞話》第一回:「三拳兩腳,和大蟲敵鬥,把大蟲登時打死了。」

79皸手繭足 [ jūn shǒu jiǎn zú ]

解釋 手皸裂,足生繭。形容竭盡全力。

出處 清 嚴複《與外交報>主人論教育書》:「凡可以愈愚者,將竭力近氣、皸手繭足以求之。」

80刖趾適屨 [ yuè zhǐ shì jù ]

解釋 因為鞋小腳大,就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牽就湊合或不顧具體條件,生搬硬套。

出處 《三國誌·魏書·明帝紀》裴鬆之注引《魏略》:「刖趾適屨,刻肌傷骨,反更稱說,自以為能。」

81刻足適屨 [ kè zú shì jù ]

解釋 屨:麻製的單底鞋。按照鞋的大小來削自己的腳。比喻主次顛倒。

出處 宋·陸遊《讀何斯舉黃州秋居雜詠次其韻》:「昔人亦有言,刻足以適屨。」

82四馬攢蹄 [ sì mǎ cuán tí ]

解釋 指兩手兩腳被捆在一起。

出處 元 關漢卿《調風月》第二折:「則道是孤鴻伴影,幾時吃四馬攢蹄。」

83圓顱方趾 [ yuán lú fāng zhǐ ]

解釋 方腳圓頭。指人類。

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精神訓》:「故頭之圓也像天,足之方也像地。」

84奔逸絕塵 [ bēn yì jué chén ]

解釋 奔逸:疾馳;絕塵:腳不沾塵土。形容走得極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眾,無人企及。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田子方》:「顏淵問於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成玄英疏:「奔逸絕塵,急走也。」

85截趾適履 [ jié zhǐ shì lǚ ]

解釋 腳大鞋小,切斷腳趾去適應鞋子的大小。比喻勉強湊合或無原則的遷就。

出處 劉師培《古書疑義舉例>補》:「若強為之解,徒見其截趾適履耳。」

86戴圓履方 [ dài yuán lǚ fāng ]

解釋 履:踩著;圓、方:古人以為天圓地方。頭頂著天,腳踩著地。指生活在人間。

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本經訓》:「戴圓履方,抱表懷繩,內能治身,外能得人。」

87手足胼胝 [ shǒu zú pián zhī ]

解釋 胼、胝:手掌、足底的老繭。手掌足底生滿老繭。形容經常地辛勤勞動。

出處 先秦 墨翟《墨子 備梯》:「禽滑厘子事子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麵目黧黑。」

88救經引足 [ jiù jīng yǐn zú ]

解釋 經:自縊,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比喻做的事與願望相違背。

出處 荀況《荀子 仲尼》:「誌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聖人之名,辟之是猶伏而咶天,救經而引其足也。」

89昏頭打腦 [ hūn tóu dǎ nǎo ]

解釋 見「昏頭搭腦」。

出處 老舍《駱駝祥子》九:「祥子幾乎沒有力量邁出大門坎去。昏頭打腦的,腳還在門坎內,借著街上的燈光,已看見了劉姑娘。」

90點指劃腳 [ diǎn zhǐ jí jiǎo ]

解釋 形容說話時兼用手勢示意。多形容說話放任不拘,或輕率地指點、批評。同「點手劃腳」。

出處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小道人]隻見來到肆前,果然一個少年美貌的女子在那裏點指劃腳教人下棋。」

91科頭跣足 [ kē tóu xiǎn zú ]

解釋 光著頭赤著腳。

出處 宋 田晝《築長堤》:「科頭跣足不得稽,要與官長修長堤。」

92蓬頭跣足 [ péng tóu xiǎn zú ]

解釋 蓬:散亂。跣:赤腳。頭發散亂,雙腳赤裸。形容人衣冠不整,十分狼狽或困苦之狀。亦作「披頭跣足」、「蓬頭赤腳」。

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7卷:「買臣妻的後夫亦在役中,其妻蓬頭跣足,隨伴送飯。」

93跌腳槌胸 [ diē jiǎo chuí xiōng ]

解釋 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氣憤、著急、悲痛等感情。

出處 《水滸傳》第一○四回:「眾人跌腳槌胸,好似掀翻了雞窠,弄出許多慌來。」

94蹺足抗手 [ qiāo zú kàng shǒu ]

解釋 手舞足蹈貌。

出處 明·張居正《門生為師相中玄高公六十壽序》:「今天子基命宥密,孰與成王賢,其委任公不在周公下,薄海內外皆蹺足抗手,歌頌盛德。」

95高材疾足 [ gāo cái jí zú ]

解釋 高材:才能高;疾足:邁步快。形容人才能出眾,行事敏捷。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96七首八腳 [ qī shǒu bā jiǎo ]

解釋 形容慌張亂闖。

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本來不會走城裏的路,這時著了急,七首八腳的亂跑,眼睛又不看著前麵,跑了一箭多路,一頭撞到一頂轎子上。」

97三步兩腳 [ sān bù liǎng jiǎo ]

解釋 快速行走貌。

出處 周立波《民兵》:「她靸著鞋子,三步兩腳趕到側鋪的跟前。」

98分花約柳 [ fēn huā yuē liǔ ]

解釋 亦作「分花拂柳」。形容女子走路姿態美好。

99戴天履地 [ dài tiān lǚ dì ]

解釋 戴:頂著天;履:踏,踩著。頭頂著天,腳踩著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間。比喻恩德深廣,如天高地厚。

出處 《左傳·僖公十五年》「晉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後土而戴皇天,皇天後土,實為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