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很難決定的成語

形容很難決定的成語


1寸步難行 [ cùn bù nán xíng ]

解釋 寸步:寸步之路;形容距離非常短。①形容走路十分艱難;連很短的路都不容易走。②亦形容陷入窘境;無力擺脫。也作「寸步難移」、「寸步不移」。

出處 元 白仁甫《東牆記》:「聽了他淒涼慘切,好教我寸步難行。」

2含糊其辭 [ hán hú qí cí ]

解釋 糊:不明確;不清晰;辭:也作「詞」;言辭。指話說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確。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57回:「二人先受岸賈之囑,含糊其詞,不肯替趙氏分辨。」

3猶豫不決 [ yóu yù bù jué ]

解釋 猶豫:遲疑。遲疑動搖;拿不定主意。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三》:「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4一籌莫展 [ yī chóu mò zhǎn ]

解釋 籌:計策;辦法;展:施展。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出處 《宋史 蔡幼學傳》:「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

5舉棋不定 [ jǔ qí bù dìng ]

解釋 舉:拿起;拿著。拿著棋子不知道該怎麼下。比喻臨事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6騎虎難下 [ qí hǔ nán xià ]

解釋 騎在老虎背上不能下來。比喻事情進行到中途;迫於形勢;不能停下來隻好幹到底;進退兩難。

出處 《明史 袁化中傳》:「懼死之念深,將鋌而走險,騎虎難下。」

7瞻前顧後 [ zhān qián gù hòu ]

解釋 瞻:向前望;顧:回頭看。原形容做事謹慎;考慮周密。現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離騷》:「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

8千辛萬苦 [ qiān xīn wàn kǔ ]

解釋 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辛勞艱苦。

出處 元 無名氏《飛刀對箭》:「我受了些熱血相噴,萬苦千辛,恰便似翻滾滾的雪浪裏逃生。」

9左右為難 [ zuǒ yòu wéi nán ]

解釋 無論怎麼辦都有困難。指處於某一困境中;不易做出決定。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那太太聽了,自然是左右為難;但事到其間,實在無法。」

10進退兩難 [ jìn tuì liǎng nán ]

解釋 進和退都有困難。形容處於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

出處 元 鄭德輝《周公攝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進宮闈,進退兩難為。」

11泣不成聲 [ qì bù chéng shēng ]

解釋 泣:低聲哭。哭得噎住了;連聲音也發不出來。形容極度悲傷。

出處 漢 趙曄《吳越春秋 越王無餘外傳》:「堯崩,禹服三年之喪,如喪考妣,晝夜哭泣,氣不屬聲。」

12進退維穀 [ jìn tuì wéi gǔ ]

解釋 維:語氣助詞。穀:比喻困難處境。進和退都處於困難的境地。

出處 《詩經 大雅 桑柔》:「人亦有言,進退維穀。」

13痛心疾首 [ tòng xīn jí shǒu ]

解釋 傷心而且頭痛。形容傷心痛恨到了極點。疾首:頭痛。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三年》:「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14誇誇其談 [ kuā kuā qí tán ]

解釋 誇誇:說大話。言辭浮誇;大談特談。形容說話、寫文章時浮誇;不切實際而又滔滔不絕。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進了書房門,聽見楊執中誇誇而談,知道是他已來了,進去作揖,同坐下。」

15肝腸寸斷 [ gān cháng cùn duàn ]

解釋 肝髒和腸子好像被寸寸斬斷一樣。形容萬分悲痛。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腸亦且寸絕。」

16艱難險阻 [ jiān nán xiǎn zǔ ]

解釋 險阻:險惡阻塞的地方。指前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危險和阻礙。

出處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嚐之矣。」

17患得患失 [ huàn dé huàn shī ]

解釋 患:憂慮。沒有時怕得不到;得到後;又恐怕失去。指對個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計較。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18老淚縱橫 [ lǎo lèi zòng héng ]

解釋 縱橫:淚流滿麵的樣子。老人淚流滿麵。形容極度悲傷或激動。

出處 唐·杜甫《羌村三首》:「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歎,四座淚縱橫。」

19吞吞吐吐 [ tūn tūn tǔ tǔ ]

解釋 想說;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說。形容說話有顧慮。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20七上八下 [ qī shàng bā xià ]

解釋 形容心神不安的驚惶樣子。

出處 宋 宗杲說《大慧普覺禪師語錄》第21卷:「方寸裏七上八下,如咬生鐵橛,沒滋味時,切莫退誌。」

21痛不欲生 [ tòng bù yù shēng ]

解釋 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痛:悲痛;欲:想;打算。

出處 宋 呂大鈞《吊說》:「其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22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

解釋 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形容受窘或發慌的狀態。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諸葛恪傳》:「皇太子以丁酋踐尊號,哀喜交並,不知所措。」

23艱苦卓絕 [ jiān kǔ zhuó jué ]

解釋 卓絕:極不平凡。形容異常艱苦;達到超凡的程度。

出處 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黨有幾十萬黨員,他們在領導人民,向著敵人作堅苦卓絕的鬥爭。」

24捶胸頓足 [ chuí xiōng dùn zú ]

解釋 捶:敲打;頓:跺。兩拳捶打胸部;兩腳跺著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態。

出處 明 李開先《閑居集 昆侖張詩人傳》:「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實然,捶胸頓足,若不欲生。」

25艱難困苦 [ jiān nán kùn kǔ ]

解釋 困難重重;處境艱苦。

出處 清 李漁《巧團圓 書帕》:「怎奈爹爹過於詳慎,定要把艱難困苦之事試過幾樁,才與他完姻締好。」

26悲痛欲絕 [ bēi tòng yù jué ]

解釋 絕:窮盡;悲哀傷心到了極點。也作「悲慟欲絕」、「哀痛欲絕」。

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間的愛人悲痛欲絕,日日在她變成的土山下麵,跪著嗚咽哭啼,直到死在這山腳下。」

27欲言又止 [ yù yán yòu zhǐ ]

解釋 想說又停止;不說。常形容有難言的苦衷。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語甚淒楚,驚問之,欲言而止者再。」

28思前想後 [ sī qián xiǎng hòu ]

解釋 前:原因。思思前頭;想想後頭。反複考慮事情的原因和結果。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2回:「且聞太師見後無襲兵,領人馬徐徐而行;又見折了餘慶,辛環帶傷,太師十分不樂,一路上思前想後。」

29忐忑不安 [ tǎn tè bù ān ]

解釋 心裏七上八下安定不下來。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處 清 吳趼人《糊塗世界》第九卷:「兩道聽了這話,心裏忐忑不定。」

30不置可否 [ bù zhì kě fǒu ]

解釋 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也作「不加可否。」

出處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於政事無所可否。」

31心如刀割 [ xīn rú dāo gē ]

解釋 內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樣。形容極其痛苦難過。

出處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一折:「眼睜睜俺子母各天涯,想起來我心如刀割,題起來我淚似懸麻。」

32優柔寡斷 [ yōu róu guǎ duàn ]

解釋 優柔:遲疑不決;寡:少;斷:決斷。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決斷。

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亡征》:「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33兔死狐悲 [ tù sǐ hú bēi ]

解釋 兔子死了;狐狸很悲傷。比喻因同類遭遇不幸而悲痛傷感。悲:悲傷。

出處 元 汪元亨《折桂令 歸隱》曲:「鄙高位羊質虎皮,見非辜兔死狐悲。」

34淚流滿麵 [ lèi liú mǎn miàn ]

解釋 眼淚流了一臉。形容極度悲傷。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回:「言訖,以印綬付之,淚流滿麵。」

35遲疑不決 [ chí yí bù jué ]

解釋 猶豫疑惑,不能決定。

出處 《隋書 段文振傳》:「遲疑不決,非上策也。」

36呼天搶地 [ hū tiān qiāng dì ]

解釋 呼:呼叫;搶地:觸地;撞地。指向天呼號;用頭碰地。形容極端悲痛。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蕭雲仙呼天搶地,盡哀盡禮,治辦喪事,十分盡心。」

37千山萬水 [ qiān shān wàn shuǐ ]

解釋 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艱險、遙遠。

出處 唐 宋之問《至端州驛見杜審言沈佺期題壁慨然成詠》詩:「豈意南中歧路多,千山萬水分鄉縣。」

38遊移不定 [ yóu yí bù dìng ]

解釋 遊移:猶豫;遲疑不決。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出處 漢 劉熙《釋名 釋車》:「遊環在服馬背上,驂馬之外轡貫之。遊移前卻,無定處也。」

39首鼠兩端 [ shǒu shǔ liǎng duān ]

解釋 首鼠:躊躇不決。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或動搖不定。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禦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儒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

40左思右想 [ zuǒ sī yòu xiǎng ]

解釋 形容反複思考。

出處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左思右想,放心不下。」

41痛哭流涕 [ tòng kū liú tì ]

解釋 形容非常傷心地痛哭。痛哭:盡情大哭;涕:眼淚。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賈誼傳》:「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

42含辛茹苦 [ hán xīn rú kǔ ]

解釋 茹:吃;辛:苦。形容備受艱難;忍受痛苦。也作「茹苦含辛」。

出處 宋 蘇軾《中和勝相院記》:「無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萬億生而後成。」

43無所不至 [ wú suǒ bù zhì ]

解釋 至:到。指沒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麼壞事都做絕了。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44狐疑不決 [ hú yí bù jué ]

解釋 狐疑:狐性多疑;猶豫;決:決斷。像狐狸那樣多疑慮而拿不定主意。比喻同事猶猶豫豫;拿不定主意。

出處 南朝 宋 班固《後漢書 劉表傳》:「表狐疑不斷,乃遣嵩詣操,觀望虛實。」

45哀毀骨立 [ āi huǐ gǔ lì ]

解釋 哀:悲哀;毀:損壞身體。骨立:形容極瘦;隻剩下骨頭架子。指因喪親極度悲哀;瘦得隻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間悲痛盡禮。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

46愁腸百結 [ chóu cháng bǎi jié ]

解釋 憂愁纏結在腸內。

出處 《敦煌變文集 王昭君變文》:「日月無明照覆盆,愁腸百結虛成著。」

47悲不自勝 [ bēi bù zì shèng ]

解釋 勝:經受得住。悲傷得使自己經受不住了。形容傷感至極;情難自禁。

出處 漢 荀悅《漢紀 平帝紀》:「太後因號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勝。」

48心亂如麻 [ xīn luàn rú má ]

解釋 心裏亂得像一團亂麻。形容心裏十分煩亂。

出處 宋 王思明《山居二首(其二)》:「隨緣隨份是生涯,莫使身心亂似麻。」

49茹苦含辛 [ rú kǔ hán xīn ]

解釋 吃苦的;含著辣的。比喻忍受大的艱苦。

出處 宋 蘇軾《中和勝相院記》:「茹苦含辛,更百千萬億生而後成。」

50各種各樣 [ gè zhǒng gè yàng ]

解釋 具有多種多樣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種類。

出處 朱自清《萊茵河》:「坐在輪船上兩邊看,那些古色古香各種各樣的堡壘曆曆的從眼前過去。」

51千難萬險 [ qiān nán wàn xiǎn ]

解釋 形容困難和危險極多。

出處 元 楊景賢《西遊記》第五本第四折:「火焰山千難萬險。」

52難如登天 [ nán rú dēng tiān ]

解釋 形容難辦的事。

53黯然銷魂 [ àn rán xiāo hún ]

解釋 黯然:心神沮喪、麵色難看的樣子;銷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靈魂離開了肉體。心情沮喪;麵色陰沉;好像失掉了靈魂;形容極度悲愁。

出處 南朝 梁 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將敗之貌。」

54泣下沾襟 [ qì xià zhān jīn ]

解釋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淚水滾滾流下,沾濕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傷。

出處 《屍子》卷下:「曾子每讀《喪禮》,泣下沾襟。」

55難於上天 [ nán yú shàng tiān ]

解釋 比上天還難。形容極其困難,不易實現。

出處 漢 枚乘《上書諫吳王》:「必若所欲為,危於累卵,難於上天。」

56語焉不詳 [ yǔ yān bù xiáng ]

解釋 語:話;焉:古漢語助詞。話說得不詳細。

出處 唐 韓愈《原道》:「荀與楊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

57狐兔之悲 [ hú tù zhī bēi ]

解釋 狐死則兔悲,兔死則狐亦悲。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傷。

出處 明·朱國楨《湧幢小品·黃叔度二誣辨》:「因視國家將傾,諸賢就戮,上之不能如孫登之汙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規之不與,下之不能興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誌之死以為名高,是誠何忍哉。」

58風木之悲 [ fēng mù zhī bēi ]

解釋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養的悲傷。

出處 明·顧大典《青衫記·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懷風木之悲;壯歲鼓盆,久虛琴瑟之樂。」

59涕泗橫流 [ tì sì héng liú ]

解釋 眼淚鼻涕滿臉亂淌。形容極度悲傷。亦作「涕泗縱橫」。

出處 《世說新語·言語》:「陶公疾篤」劉孝標注引王隱《晉書》:「臨書振腕,涕泗橫流。」

60躊躇不決 [ chóu chú bù jué ]

解釋 躊躇:猶豫,遲疑。形容猶猶疑疑地拿不定主意。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四人爭論未定,紹躊躇不決。

61物傷其類 [ wù shāng qí lèi ]

解釋 傷:悲傷;同情;類:同類。指見到同類死亡;聯想到自己將來的下場而感到悲傷。比喻見到情況與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感傷。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獲曰:‘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吾與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無冤,何故害我?」

62人琴俱亡 [ rén qín jù wáng ]

解釋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傷逝》:「弦既不調,擲地雲:‘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慟絕良久,月餘亦卒。」

63吞聲忍淚 [ tūn shēng rěn lèi ]

解釋 形容強忍悲傷。

出處 《敦煌曲子詞·破陣子》:「迢遞可知閨閣,吞聲忍淚孤眠。」

64喪明之痛 [ sàng míng zhī tòng ]

解釋 喪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兒子,哭瞎眼睛。後指喪子的悲傷。

出處 《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

65關山阻隔 [ guān shān zǔ gé ]

解釋 關隘山嶺阻擋隔絕。形容路途艱難,往來不易。

出處 元 鄭德輝《 梅香》第一折:「不爭他回家去嗬,路途艱難,關山陰隔,這親事幾時得就。」

66命途多舛 [ mìng tú duō chuǎn ]

解釋 舛:不順,不幸。命運充滿不順。指一生坎坷,屢受挫折。

出處 唐 王勃《滕王閣餞別序》:「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67狐死兔泣 [ hú sǐ tù qì ]

解釋 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

出處 《宋史 叛臣傳下 李全傳下》:「狐死兔泣,李氏滅,夏氏寧得獨存?願將軍垂盼。」

68落落難合 [ luò luò nán hé ]

解釋 原形容事情很邈遠,很難實現。後也形容為人孤僻,不易合群。

出處 《後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誌者事竟成也。」

69槃根錯節 [ pán gēn cuò jié ]

解釋 槃:同「盤」,盤旋;錯:交錯;節:枝節。樹木的根盤屈,枝節交錯。比喻事情的艱難複雜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虞詡傳》:「不遇槃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70嘔心抽腸 [ ǒu xīn chōu cháng ]

解釋 嘔:吐。形容十分悲傷。

出處 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一卷:「那些嘔心抽腸的鬼,更不知哭到幾時,才是住手!」

71情淒意切 [ qíng qī yì qiē ]

解釋 謂心境十分悲傷。

出處 明·康海《王蘭卿》第二折:「他那裏肉跳心驚,你這裏情淒意切。」

72摧心剖肝 [ cuī xīn pōu gān ]

解釋 摧:折。剖:劃開。心肝斷裂剖開。比喻極度悲傷和痛苦。

出處 晉·潘嶽《為任子鹹妻作孤女澤蘭哀辭》:「耳存遺響,目想餘顏,寢度伏枕,摧心剖肝。」

73末路之難 [ mò lù zhī nán ]

解釋 末路:最後的一段路程。走最後一段路程是艱難的。比喻越到最後,工作越艱巨。也比喻保持晚節不易。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五》:「‘行百裏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

74忐忐忑忑 [ tǎn tǎn tè tè ]

解釋 心神不安,膽怯。同「忑忑忐忐」。

出處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四折:「急的俺忐忐忑忑把花言語謾支吾,當初當也波初,俺也拚的廝挺觸。」

75淒入肝脾 [ qī rù gān pí ]

解釋 形容非常悲傷。

出處 三國魏·繁休伯《與魏文帝箋》:「詠北狄之遐征,奏胡馬之長思,淒入肝脾,哀感頑豔。」

76難於上青天 [ nán yú shàng qīng tiān ]

解釋 比上天還難。形容極其困難,不易實現。

出處 唐 李白《蜀道難》詩:「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77九牛二虎之力 [ 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 ]

解釋 九頭牛和兩隻老虎的力氣。比喻非常大的力氣。

出處 元 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點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