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共同交流的成語

形容共同交流的成語


1滔滔不絕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釋 滔滔:水流滾滾;連續不斷的樣子。像水流一樣不間斷。比喻話多而又流暢。

出處 五代 後唐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2高談闊論 [ gāo tán kuò lùn ]

解釋 高:大聲地;闊:廣闊。指誌趣高雅、範圍廣泛的談論。多含褒義。也指大發議論或不著邊際地談論。多含貶義。

出處 唐 呂岩《徽宗齋會》:「高談闊論若無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3直言不諱 [ zhí yán bù huì ]

解釋 直率地講話;毫不隱諱(諱:忌諱;隱諱)。

出處 《晉書 劉波傳》:「臣鑒先征,竊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無諱。」

4各抒己見 [ gè shū jǐ jiàn ]

解釋 抒:抒發,發表。各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74回:「據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見,出個式子,豈不新鮮些?」

5談笑風生 [ tán xiào fēng shēng ]

解釋 形容談話時有說有笑;饒有興趣;氣氛熱烈。風生:有興致;很風趣。

出處 宋 辛棄疾《念奴嬌 贈夏成玉》詞:「遐想後日蛾眉,兩山橫黛,談笑風生頰。」

6語重心長 [ yǔ zhòng xīn cháng ]

解釋 重:鄭重。懇切話說得誠懇;有分量;心意深長。

出處 清 洛日生《海國英雄記 回唐》:「歎別離苦況,轉忘了母親的語重心長。」

7旁征博引 [ páng zhēng bó yǐn ]

解釋 旁:廣泛;征:征求;博:廣博;引:引證。廣泛地引用材料作為依據、例證。

出處 清 王韜《淞隱漫錄》:「生數典已窮,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計女多於生凡十四則。」

8誌同道合 [ zhì tóng dào hé ]

解釋 形容彼此誌向相同;信仰、誌趣一致。誌:誌向;道:道路;信仰。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陳思王植傳》:「及其見舉於湯武、周文,誠道合誌同,玄漠神通。」

9仗義執言 [ zhàng yì zhí yán ]

解釋 仗義:主持正義;執言:說公道話。主持正義;說公道話。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14回:「若以文、武、宣、平之靈,仗義執言,國悔罪,王室之福。」

10求同存異 [ qiú tóng cún yì ]

解釋 尋求彼此的共同處;保留彼此的分歧處。

出處 《人民日報》1965.3.23:「共同點是基本的,分歧是局部的,可以求同存異。」

11引經據典 [ yǐn jīng jù diǎn ]

解釋 引;援解;引用;經:經書;據:依據;典:典籍。引用經典著作作為立論的依據。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荀爽傳》:「爽皆引據大義,正之經典。」

12議論紛紛 [ yì lùn fēn fēn ]

解釋 紛紛:眾多、雜亂的樣子。表明各種意見的言論多而雜亂。意見不一;說法眾多。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新令既出,百姓議論紛紛,或言不便,或言便。」

13暢所欲言 [ chàng suǒ yù yán ]

解釋 暢:盡情;痛快;欲:想要。把心裏要講的話痛快地全部講出來。也作「盡所欲言」。

出處 清 方苞《遊豐台記》:「少長不序,臥起坐立,惟所便人,暢所欲言,舉酒相屬,向夕猶不能歸。」

14同心同德 [ tóng xīn tóng dé ]

解釋 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心:願望;思想;德:信念;意誌。

出處 《尚書 泰誓》:「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15意味深長 [ yì wèi shēn cháng ]

解釋 含意深刻;耐人尋味。

出處 宋 程顥、程頤《河南程氏遺書》:「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16娓娓而談 [ wěi wěi ér tán ]

解釋 連續不倦地談論著。形容健談。

出處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 新文學大係>小說二集序》:「隻如熟人相對,娓娓而談。」

17大發議論 [ dà fā yì lùn ]

解釋 發:表達,傳達。盡情地發表各種意見和評論。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6回:「文琴便扯天扯地的大談起來,一會兒大發議論,一會兒又竭力恭維。」

18直抒胸臆 [ zhí shū xiōng yì ]

解釋 謂不加掩飾地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出處 明·胡震亨《唐音癸簽》第十回:「杜公七律,正以其負力之大,寄悰之深,能直抒胸臆,廣酬事物之變而無礙。」

19舌戰群儒 [ shé zhàn qún rú ]

解釋 舌戰:激烈辯論。儒:儒生,舊指讀書人。原指與眾多的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泛指與許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20不著邊際 [ bù zhuó biān jì ]

解釋 著:接觸;挨上;邊際:邊緣;界限。挨不著邊兒。原指無所依靠。現多形容言論空話;不切實際或離題太遠;不切主旨。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9回:「何濤思想:在此不著邊際,怎生奈何!我須用自去走一遭。」

21取長補短 [ qǔ cháng bǔ duǎn ]

解釋 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出處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裏也,猶可以為善國。」

22天花亂墜 [ tiāo huā luàn zhuì ]

解釋 從天上落下許多花朵。比喻說話漂亮動聽而不切合實際或用甜言蜜語騙人。也用來形容雪花紛紛飄落。

出處 《法華經 序品》:「爾時世尊,四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為諸菩薩說大乘經……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

23口若懸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解釋 若:像;懸河:瀑布;激流奔瀉。說起話來像河水傾瀉一樣滔滔不絕。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辯。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24萬眾一心 [ wàn zhòng yī xīn ]

解釋 千萬人一條心。形容齊心協力團結一致。

出處 清 金安清《洋務宜遵祖訓,安內攘外,自有成效說》:「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聯絡,萬眾一心。」

25旁若無人 [ páng ruò wú rén ]

解釋 旁:旁邊;若;好像。身邊好像沒有人。形容自視高大;態度傲慢。也形容態度自然、鎮靜自如的樣子。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築,荊柯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26交頭接耳 [ jiāo tóu jiē ěr ]

解釋 交頭:頭挨著頭;接耳:嘴挨著耳朵。頭挨著頭;嘴對著耳朵。指湊在一起低聲說話。

出處 元 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大小三軍,聽吾將令,甲馬不許馳驟,金鼓不許亂鳴,不許交頭接耳,不許笑語喧嘩。」

27休戚相關 [ xiū qī xiāng guān ]

解釋 憂喜、禍福彼此相關連。形容關係密切;利害相關。休:喜悅;吉利;戚:憂愁;悲哀。

出處 宋 陳亮《送陳給事去國啟》:「眷此設心,無非體國;然用舍之際,休戚相關。」

28眾誌成城 [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

解釋 眾人統一的意誌;形成堅固的城牆。比喻團結一致;力量無比強 大。城;城牆。

出處 《國語 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29哄堂大笑 [ hōng táng dà xiào ]

解釋 指滿屋子人一起大笑起來。

出處 宋 歐陽修《歸田錄》第一卷:「馮徐舉其右足曰:‘此亦九百。’於是烘堂大笑。」

30針鋒相對 [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

解釋 針鋒:針尖。針尖對針尖。比喻雙方的意見、觀點、策略、行動等尖銳的對立。也比喻在鬥爭中針對對方的言論、行動等采取相應的行動、措施。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25卷:「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

31同甘共苦 [ tóng gān gòng kǔ ]

解釋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擔苦難。比喻同歡樂;共患難。甘:甜;苦:苦難。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32集思廣益 [ jí sī guǎng yì ]

解釋 集:集中;思:思想;廣:擴大;益:好處。集中群眾的意見和智慧;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指集中眾人的思想和智慧;廣泛吸收好的意見。

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33莫逆之交 [ mò nì zhī jiāo ]

解釋 逆:違背;抵觸;交:交情;友誼。情意投合;極其要好的朋友。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大宗師》:「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34一語道破 [ yī yǔ dào pò ]

解釋 一句話就說穿(語:話;道:說)。比喻話說到了本質上或擊中要害。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但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話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語道破,必弄到滿盤皆空。」

35群策群力 [ qún cè qún lì ]

解釋 策:計策;主意。群:集體;大家人。指發揮集體的作用;大家一起來想辦法;貢獻力量。

出處 漢 揚雄《法言 重黎》:「漢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36深入淺出 [ shēn rù qiǎn chū ]

解釋 指講話或文章的內容深刻;語言文字卻淺顯易懂。

出處 明 朱之喻《朱舜水集》:「鴻論深入顯出,切中事機,據理辯駁,雖有利口,無所複置其喙。」

37心心相印 [ xīn xīn xiāng yìn ]

解釋 彼此的心意不用說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心:心思;思想感情;印:合;契合。

出處 唐 裴休《唐故圭峰定慧禪師碑》:「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證知光明受用而已。」

38患難與共 [ huàn nàn yǔ gòng ]

解釋 患難:危險艱苦的環境;與共:在一起。指在不利處境中共同承擔災難和困苦。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39情投意合 [ qíng tóu yì hé ]

解釋 投:契合。形容雙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來。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27回:「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兩人情投意合,決不肯放。」

40七嘴八舌 [ qī zuǐ bā shé ]

解釋 形容人多嘴雜;議論紛紛。也比喻讓別人充分發表意見。

出處 《好逑傳》第五回:「眾人正跑得有興頭上,忽被鐵公子攔住,便七嘴八舌地亂嚷。」

41銅牆鐵壁 [ tóng qiáng tiě bì ]

解釋 銅做的城牆;鐵打的營壘。比喻堅固而不可摧毀的事物。也比喻堅固嚴密的防禦。

出處 元 無名氏《謝金吾》楔子:「孩兒此一去,隨他銅牆鐵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42風雨同舟 [ fēng yǔ tóng zhōu ]

解釋 舟:船。在風雨中同乘在一條船上;一起與風雨搏鬥。比喻共同經曆患難。

出處 孫武《孫子 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共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43侃侃而談 [ kǎn kǎn ér tán ]

解釋 侃侃: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的樣子。指理直氣壯、不慌不忙地講話。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我既這等苦苦相問,你自然就該侃侃而談。」

44同仇敵愾 [ tóng chóu dí kài ]

解釋 同仇:共同對敵;敵:對抗,抵拒;愾:憤怒。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出處 《詩經 秦風 無衣》:「與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傳 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

45同舟共濟 [ tóng zhōu gòng jì ]

解釋 同坐一條船過河;比喻同心協力;共同渡過難關。舟:船;濟:渡水。

出處 先秦 孫武《孫子 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46眾說紛紜 [ zhòng shuō fēn yún ]

解釋 紛紜:言論、事情等多而雜亂。說法多而雜。

出處 元 戴表元《剡源集》第20卷:「然當純公既沒,眾說紛紜,卒能堅忍植立。」

47截然不同 [ jié rán bù tóng ]

解釋 截然:界限分明;像割斷的一樣。形容兩種事物沒有一點必然聯係。

出處 魯迅《墳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直到近來,經過許多學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

48妙語連珠 [ miào yǔ lián zhū ]

解釋 連珠:串珠;像珠子一樣一個接一個串接著。巧妙風趣的話一個接一個。

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語連珠,常常使眾人大飽耳福。」

49洋洋灑灑 [ yáng yáng sǎ sǎ ]

解釋 灑灑:連綿不斷的樣子。形容文章的篇幅很長或談話連綿不斷。也形容才思充沛;寫起來很暢快。

出處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 凡例》:「故成此一百五十餘回洋洋灑灑文字。」

50津津樂道 [ jīn jīn lè dào ]

解釋 津津:興趣濃厚。樂道:樂於談論。形容很有味地談論感興趣的事。

出處 清 錢學綸《語新》下卷:「風流賢宰,疾惡憐才,俱假文字為勸懲,邑人士鹹津津樂道之。」

51和衷共濟 [ hé zhōng gòng jì ]

解釋 衷:內心;濟:渡水。大家一條心;共同渡江河。比喻團結一致;克服困難。

出處 《尚書 皋陶謨》:「同寅協恭和衷哉。」《國語 魯語下》「夫苦匏不材於人,共濟而已。」

52精誠團結 [ jīng chéng tuán jié ]

解釋 精誠:真誠。真心誠意;團結一致。

出處 《茅盾選集 雜感二題之二》:「唯有盟國的精誠團結,才能贏得和平。」

53通情達理 [ tōng qíng dá lǐ ]

解釋 對事理認識得透徹、明了。指說話、做事很講情理。通、達:明白、通曉。通達人情事理。

出處 清 天花才子《後西遊記》:「還是這位師兄通情達理,請坐奉茶。」

54齊心協力 [ qí xīn xié lì ]

解釋 協力:合力。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

出處 《周書 崔謙傳》:「然後與宇文行台,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勳,複興於茲日矣。」

55同心協力 [ tóng xīn xié lì ]

解釋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協:合。

出處 《梁書 王僧辯傳》:「討逆賊於鹹陽,誅叛子於雲夢,同心協力,克定邦家。」

56至理名言 [ zhì lǐ míng yán ]

解釋 至理:最正確的道理;名言:精辟;有價值的話。最正確、最有價值的話。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俗語雲‘揭債要忍,還債要狠。’這兩句話不是聖經傳賢,卻是至理名言。」

57巧舌如簧 [ qiǎo shé rú huáng ]

解釋 舌頭靈巧得像樂器裏發聲的簧片一樣。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

出處 《詩經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58齊心合力 [ qí xīn hé lì ]

解釋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 《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59齊心同力 [ qí xīn tóng lì ]

解釋 見「齊心協力」。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王常傳》:「齊心同力,銳氣益壯。」

60齊心戮力 [ qí xīn lù lì ]

解釋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 晉 袁宏《後漢紀 獻帝紀一》:「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

61力排眾議 [ lì pái zhòng yì ]

解釋 力:竭力;排:排除;議:議論;意見。竭力排除或駁倒各個人的議論;使自己的主張占上風。

出處 宋 蘇轍《上皇帝書》:「臣以不識忌諱,得罪於有司,仁宗哀其狂愚,力排眾議,使臣得不遂棄於世。」

62崇論宏議 [ chóng lùn hóng yì ]

解釋 崇:高;宏:大。高超的見解和議論。又作「崇論閎議」。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司馬相如傳》:「必將崇論閎議,創業垂統,為萬世規。」

63互通有無 [ hù tōng yǒu wú ]

解釋 相互間拿自己多餘的東西去調換自己所缺少的東西。

出處 唐 韓愈《原道》:「為之賈,以通其有無。」

64團結一致 [ tuán jié yī zhì ]

解釋 保持一致,行動起來像一個人,指站在一起並且互相支持

出處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因為隻有如此,才能根據民族矛盾和國內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變化而改變國內兩個政權敵對的狀態,團結一致,共同赴敵。」

65珠聯璧合 [ zhū lián bì hé ]

解釋 珍珠聯成串;美玉合成雙。比喻美好的事物。人才聚合在一起。璧:中間有孔的扁圓玉器。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律曆誌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

66群威群膽 [ qún wēi qún dǎn ]

解釋 形容大家團結一致英勇戰鬥時表現出來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出處 毛澤東《評西北大捷兼論解放軍的新式整軍運動》:「大家出力量,不怕犧牲,克服物質條件的困難,群威群膽,英勇殺敵。」

67同心並力 [ tóng xīn bìng lì ]

解釋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 漢 賈誼《過秦論下》:「且天下嚐同心並力而攻秦矣,然困於險阻而不能進者。」

68各執己見 [ gè zhí jǐ jiàn ]

解釋 各人都堅持自己的意見。

出處 《人民文學》1976年第3期:「兩人爭辯到這兒,就有點各執己見,擱不下來。」

69切磋琢磨 [ qiē cuō zhuó mó ]

解釋 切:指加工骨頭;磋:指加工象牙;琢:指加工玉石;磨:指加工石頭。原指對玉石、象牙等的細加工;現指討論問題;取長補短。

出處 漢 王充《論衡 量知篇》:「人之學問,知能成就,猶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

70長篇宏論 [ cháng piān hóng lùn ]

解釋 滔滔不絕的言論。多指內容煩瑣、詞句重複的長篇發言或文章。

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3章:「雄辯的馬國雄正在進行他的不知第幾輪發言,長篇宏論地指責田福軍這幾年所犯的‘錯誤路線’。」

71通力合作 [ tōng lì hé zuò ]

解釋 不分彼此;共同努力。通:聯合。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盍徹乎」宋 朱熹注:「一夫受田百畝,而與同溝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計畝均收。」

72一吐為快 [ yī tǔ wéi kuài ]

解釋 盡情說出要說的話而感到暢快。

出處 諶容《真真假假》:「仿佛全是他積鬱在胸中多時的由衷之言,今日終於得以一吐為快。」

73戮力同心 [ lù lì tóng xīn ]

解釋 戮力:合力;同心:齊心。齊心合力。形容團結一致。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74戮力齊心 [ lù lì qí xīn ]

解釋 戮力:並力,合力。指齊心協力。同「戮力同心」。

出處 《梁書 王僧辯傳》:「卿誌格玄穹,精貫白日,戮力齊心,芟夷逆醜。」

75吳越同舟 [ wú yuè tóng zhōu ]

解釋 吳越:指吳國人和越國人。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

出處 先秦 孫武《孫子 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76舉國一致 [ jǔ guó yī zhì ]

解釋 全國上下,團結一致。

出處 毛澤東《論持久戰》:「所有問題的中心點還是中國全體人民團結起來,樹立舉國一致的抗日陣線。」

77協力齊心 [ xié lì qí xīn ]

解釋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亦作「協心同力」、「協力同心」。

出處 清·林則徐《密陳以重賞鼓勵定海民眾誅滅敵軍片》:「吾民協力齊心,殲除非種,斷不至於誤殺。」

78協力同心 [ xié lì tóng xīn ]

解釋 心:思想;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 漢·賈誼《過秦論》:「且天下嚐同心並力攻秦矣,然困於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周書·崔謙傳》:「然後與宇文行台,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勳,複興於茲日矣。」

79長談闊論 [ cháng tán kuò lùn ]

解釋 猶高談闊論。

出處 《紅樓夢》第二二回:「往常間隻有寶玉長談闊論,今日賈政在這裏便唯唯而已。」

80齊心並力 [ qí xīn bìng lì ]

解釋 眾人一心,共同努力。亦作「齊心同力」、「朋心合力」、「齊心協力」、「齊心合力」。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7回:「上托兄長虎威,深感眾頭領之德,齊心並力,救拔賤體,肝膽塗地,難以報答。」

81齊心一力 [ qí xīn yī lì ]

解釋 同「齊心協力」。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臧洪傳》:「凡我同盟,齊心一力,以致臣節,隕首喪元,必無二誌。」

82道合誌同 [ dào hé zhì tóng ]

解釋 謂彼此的誌趣理想一致。

出處 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昔伊尹之為媵臣,至賤也;呂尚之處屠,至陋也。及其見舉於湯武、周文,誠道合誌同,玄謨神通。」

83如切如磋 [ rú qiē rú cuō ]

解釋 比喻互相商討砥礪。

出處 《詩經·衛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84朋心合力 [ péng xīn hé lì ]

解釋 朋:同。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李固杜喬傳讚》:「李杜司職,朋心合力。」

85同力協契 [ tóng lì xié qì ]

解釋 猶言同心協力。

出處 《南史·宋紀·武帝》:「同力協契,所在蜂起。」

86同心畢力 [ tóng xīn bì lì ]

解釋 齊心盡力。

出處 《東觀漢記·任隗傳》:「永元初,外戚秉權,朝臣畏悚,莫敢抗者,惟隗與袁安同心畢力,數犯顏諫。」

87眾虎同心 [ zhòng hǔ tóng xīn ]

解釋 許多虎一條心做事。比喻眾多有本事的人團結一致,力量會更大。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七回:「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

88同心合力 [ tóng xīn hé lì ]

解釋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 《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89讜論侃侃 [ dǎng lùn kǎn kǎn ]

解釋 讜論:公正、正直的言論。對上敢於直言,談論理直氣壯,從容不迫。

出處 宋 蘇舜欽《祭滕子京文》:「往往諫列,讜論侃侃;屢觸權要,卒就貶竄。」

90勝讀十年書 [ 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

解釋 勝:超過。超過苦讀十年書的收獲。形容思想上收益極大。

出處 《二程全書 遺書二十二上 伊川語錄》:「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話,勝讀十年書。’若一日有所得,何止勝讀十年書也。」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