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毫不在意的成語

形容毫不在意的成語


1滿不在乎 [ mǎn bù zài hū ]

解釋 滿:全;在乎:在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無所謂的樣子。

出處 朱自清《執政府大屠殺記》:「區區一條生命,在他們眼裏,正和一根草,一堆馬糞一般,是滿不在乎的!」

2若無其事 [ ruò wú qí shì ]

解釋  好像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著鎮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

出處 《晚清文學叢鈔》:「雪岩若無其事,說不妨事,一麵教人拿名片去縣裏把人放了,一麵教把甥王爺請來商酌其事。」

3處之泰然 [ chǔ zhī tài rán ]

解釋 處:處理;對待;之:代詞。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樣子。形容處理事情不慌不忙;沉著鎮定。也指對事情無動於衷。也作「泰然處之」。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宋 朱熹注:「顏子之貧如此,而處之泰然,不以害其樂。」

4毫不在意 [ háo bù zài yì ]

解釋 絲毫不在乎或不介意。

出處 清·錢彩《說嶽全傳》第一回:「我佛原是個大慈大悲之主,毫不在意。」

5當耳邊風 [ dāng ěr biān fēng ]

解釋 比喻對聽到的話毫不在意。

出處 漢 趙曄《吳越春秋 吳王壽夢傳》:「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

6毫不在乎 [ háo bù zài hū ]

解釋 毫:絲毫,形容細小;在乎:在意。形容絲毫不在意、無所謂的樣子。

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7章:「但仍然毫不在乎地開著車來到這偏僻山莊,給生活於困境的孤兒寡母送這送那,關懷備至……」

7淡然置之 [ dàn rán zhì zhī ]

解釋 很冷淡地放在一旁。形容毫不在意。

出處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不過他經的大風大浪太多,雖未到寵辱不驚,名利皆忘的境地,卻已能不動聲色,淡然置之。」

8如泣草芥 [ rú qì cǎo jiè ]

解釋 芥:小草。就像仍掉一根小草那樣。形容毫不在意。

出處 宋 蘇洵《六國論》:「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9一塵不染 [ yī chén bù rǎn ]

解釋 原為佛教用語。佛家把色、聲、香、味、觸、法叫做「六塵」;說道者不為六塵所玷汙;保持心地清靜。形容不受壞思想、壞作風的沾染和腐蝕。也形容環境清靜整潔。

出處 宋 張耒《臘初小雪後圃梅開》:「一塵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風露身。」

10不著邊際 [ bù zhuó biān jì ]

解釋 著:接觸;挨上;邊際:邊緣;界限。挨不著邊兒。原指無所依靠。現多形容言論空話;不切實際或離題太遠;不切主旨。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9回:「何濤思想:在此不著邊際,怎生奈何!我須用自去走一遭。」

11視而不見 [ shì ér bú jiàn ]

解釋 指不注意;不重視;睜著眼卻沒看見。也指不理睬;看見了當沒看見。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知北遊》:「終日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搏之而不得也。」

12袖手旁觀 [ xiù shǒu páng guān ]

解釋 把手揣在袖子裏站在旁邊看。形容置身事外;不加過問或不予協助。袖手:把手揣在袖子裏。

出處 宋 蘇軾《朝辭赴定州論事狀》:「奕棋者勝負之形,雖國工有所不盡,而袖手旁觀者常盡之。」

13不聞不問 [ bù wén bù wèn ]

解釋 聞:聽。不聽也不問。形容對有關的事情不關心;不過問。也作「不問不聞」。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首回:「(唐明皇)除了選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聞不問。」

14敬而遠之 [ jìng ér yuǎn zhī ]

解釋 敬:尊重;遠:不接近;之:指對象。尊敬他又不接近他。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15旁若無人 [ páng ruò wú rén ]

解釋 旁:旁邊;若;好像。身邊好像沒有人。形容自視高大;態度傲慢。也形容態度自然、鎮靜自如的樣子。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築,荊柯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16寵辱不驚 [ chǒng rǔ bù jīng ]

解釋 寵:寵愛;辱:羞辱。對受寵或受辱都不感到驚訝;即把得失置之度外。也作「不驚寵辱」。

出處 《新唐書 盧承慶傳》:「承慶嘉之曰:‘寵辱不驚,考中上。’其能著人善類此。」

17不以為然 [ bù yǐ wéi rán ]

解釋 然:對;不錯。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有輕視的意思。

出處 宋 蘇軾《再乞罷詳定役法狀》:「右臣先曾奏論前衙一役,隻當招募,不當定差,執政不以為然。」

18不屑一顧 [ bù xiè yī gù ]

解釋 不屑:認為不值得;不願意做或不願意接受;一顧: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對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出處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龔彥佐序》:「夫祿之以天下而係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顧視焉。」

19熟視無睹 [ shú shì wú dǔ ]

解釋 熟視:細看;睹:看見。看慣了就像沒看見一樣。也指看到某種現象;但不關心;隻當沒有看見。

出處 晉 劉伶《酒德頌》:「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

20無動於衷 [ wú dòng yú zhōng ]

解釋 衷:內心。絲毫沒有觸動內心。形容對應該動心的事情毫無感觸;漠然置之。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聞之漠然良久,若不能無動於衷者。」

21漠不關心 [ mò bù guān xīn ]

解釋 漠:冷淡;冷漠。對人對事感情冷漠;淡然處之;不放在心上。

出處 明 朱之瑜《與岡騎昌純書二首》:「至於一身之榮瘁,祿食之厚薄,則漠不關心,故惟以得行其道為悅。」

22明察秋毫 [ míng chá qiū háo ]

解釋 明:明晰;察:看;觀察;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出的細毛;比喻極細微的事物、現象。目光犀利;能敏銳地看清極細小微末的東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23毫不猶豫 [ háo bù yóu yù ]

解釋 毫:一點兒;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一點兒也不遲疑。

出處 毛澤東《井岡山的鬥爭》:「第二次杜修經、楊開明來,主張紅軍毫不猶豫地向湘南發展。」

24大大咧咧 [ dà dà liē liē ]

解釋 形容待人處事隨隨便便,滿不在乎。

出處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103回:「忽見由南往北來了數十頭牛,大大咧咧地趕著牛,牛上騎著三個小孩子。」

25我行我素 [ wǒ xíng wǒ sù ]

解釋 行:做。素:平素。不管人家怎樣說;仍舊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26麻木不仁 [ má mù bù rén ]

解釋 不仁:失去感覺能力。本指肢體神經失去感覺;對刺激沒有感覺。形容思想不敏銳;對事物反應遲鈍;漠不關心。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7回:「天下作女孩兒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個女兒便有個女兒情態。」

27毫不遲疑 [ háo bù chí yí ]

解釋 毫:一點兒。一點兒也不遲疑。

出處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他們毫不遲疑地向土豪劣紳營壘進攻。」

28泰然處之 [ tài rán chǔ zhī ]

解釋 形容遇事鎮定自如。也指對事不放在心上;采取無所謂的態度。

出處 《續資治通鑒 元順帝至正十七年》:「而陛下乃泰然處之,若承平無事,此事安逸所以為根本之禍者也。」

29漫不經心 [ màn bù jīng xīn ]

解釋 漫:隨便;不受約束;經心:在意;留心。說話辦事不用心考慮;隨隨便便;不在乎。

出處 明 朱國楨《湧幢小品 存問》:「近見使者至城外,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經心。」

30玩世不恭 [ wán shì bù gōng ]

解釋 舊指因對現實不滿而采取的一種不嚴肅不認真的生活態度。玩世:用消極、遊戲的態度對待生活;不恭:不嚴肅。

出處 明 李開先《雪蓑道人傳》:「醉後高歌起舞,更有風韻,隻是玩世不恭,人難親近耳。」

31置之不理 [ zhì zhī bù lǐ ]

解釋 置:放。放在一邊;不予理睬。形容對某人某事十分冷淡。

出處 清 顧炎武《華陰王氏宗祠記》:「凡所以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而聽民之所自為。」

32置若罔聞 [ zhì ruò wǎng wén ]

解釋 置:放;若:好像;罔:沒有;聞:聽見。放在一邊;好像沒有聽見一樣;形容聽見了而不加理睬。

出處 明 朱國禎《湧幢小品》:「當中書言時,沈宜厲聲力折,隻因心中惱他,置若罔聞。」

33視若無睹 [ shì ruò wú dǔ ]

解釋 雖然看見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指對眼前事物漠不關心。

出處 唐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

34一絲一毫 [ yī sī yī háo ]

解釋 形容極少或極小的一點兒。毫:一厘的十分之一;絲:一毫的十分之一。

出處 宋 歐陽修《會聖宮頌》:「而往惟寅,一毫一絲,給以縣官,無取於民。」

35事不關己 [ shì bù guān jǐ ]

解釋 事情同自己沒有關係。

出處 《曹雪芹別傳》:「當時的風氣是謹言慎行,少發議論,事不關己,不必打聽,因此對這一次大征戰的命將出師,一直不甚了了。」

36一絲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解釋 苟:苟且。絲毫也不馬虎。形容辦事極為認真。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苟,升遷就在指日。」

37箭在弦上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 ]

解釋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情況緊急;采取某種行動已成為必然之勢。

出處 三國 魏 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李善注引《魏誌》:「矢在弦上,不可不發。」

38置身事外 [ zhì shēn shì wài ]

解釋 置:安放。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形容對事情漠不關心。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2回:「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旁觀。」

39意在言外 [ yì zài yán wài ]

解釋 其意在言語、文辭之外。指語意含蓄;讓人自己體會其真正用意。

出處 宋 司馬光《溫公續詩話》:「古人為詩,貴於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上。」

40毫不動搖 [ háo bù dòng yáo ]

解釋 絲毫也不會改變意誌。

出處 毛澤東《愚公移山》:「愚公批駁了智叟的錯誤思想,毫不動搖,每天挖山不止。」

41毫發不爽 [ háo fà bù shuǎng ]

解釋 毫發:細發和頭發;爽:差錯。形容一絲一毫都不差。也作「毫厘不爽」。

出處 明 李贄《觀音問 答自信》:「慳貪者報以餓狗,毒害者報以虎狼,分厘不差,毫發不爽。」

42分文不取 [ fēn wén bù qǔ ]

解釋 一個錢也不要。比喻不計報酬。

出處 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9卷:「懶龍分文不取,也不問多少,盡數與了貧兒。」

43毫不關心 [ háo bù guān xīn ]

解釋 對人對事態度冷淡,絲毫不在意。

出處 鄧小平《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土改與整黨工作的指示》:「有的部分對群眾利益毫不關心,而盡情地耗費人力和物力。」

44毫不諱言 [ háo bù huì yán ]

解釋 諱言:有顧慮,不願把真實情況說出來。絲毫也沒有隱諱不說的。

45毫不留情 [ háo bù liú qíng ]

解釋 指人絲毫不給別人留情麵。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96回:「惱的是這個狗官不知聽了誰的唆使,毫不留情。」

46絲毫不爽 [ sī háo bù shuǎng ]

解釋 絲毫:形容極小,1分=1000絲=100毫=10厘;爽:差。一點兒也不差。

出處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建康保寧光譽禪師》:「密遠化機,絲毫不爽。」

47毫厘不爽 [ háo lí bù shuǎng ]

解釋 毫:細毛;發:頭發;爽:差錯。形容一點不差。

出處 清·蒲鬆齡《聊齋誌異·邑人》:「呼鄰問之,則市肉方歸。言其片數斤數,毫發不爽。」

48滿不在意 [ mǎn bù zài yì ]

解釋 全然不放在心上,不當一回事。

出處 巴金《複仇集 不幸的人》:「這是一隻破舊的提琴,他拿著弓滿不在意地拉著。」

49秋毫之末 [ qiū háo zhī mò ]

解釋 秋毫:鳥獸在秋天新長出的細毛。末:末梢;尖端。比喻十分細微的東西。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吾力足以舉而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50纖毫不爽 [ xiān háo bù shuǎng ]

解釋 纖毫:非常細微;爽:差。一點兒也不差。形容非常精確。

出處 南朝·梁·沈約《宋書·律曆誌》:「凡此四蝕,皆與臣法符同,纖毫不爽。」

51不以為意 [ bù yǐ wéi yì ]

解釋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對人、對事抱輕視態度。

出處 北魏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 秦太上君寺》:「臨淄官徒有在京邑,聞懷磚慕勢,鹹共恥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為意。」

52受製於人 [ shòu zhì yú rén ]

解釋 製:控製,轄製。受別人所控製,不得自由。

出處 《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製於人。」

53毫不含糊 [ háo bù hán hú ]

解釋 態度明確堅定。

出處 毛澤東《國共合作成立的迫切任務》:「關於這種政策改變的客觀原因和時間性,我們曾經毫不含糊地說明了自己的觀點。」

54傲睨自若 [ ào nì zì ruò ]

解釋 睨:斜視。自若:指滿不在乎。形容自高自大、藐視一切的樣子。

出處 宋 王讜《唐語林 豪爽》:「鄭太穆郎中為金州刺史,一日忽致書襄陽於司空頔,其言懇切,而傲睨自若,似無郡僚之禮。」

55一毫不差 [ yī háo bù chà ]

解釋 完全相同,沒有一點差異。

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71回:「縱然是一個模子鑄的,好道打磨不到,也有多個瘢兒,少個蒂兒,卻怎麼這等一毫不差。」

56一毫不染 [ yī háo bù rǎn ]

解釋 猶一塵不染。

出處 明·吳承恩《贈郡伯古愚邵公報政序》:「即其可名狀者言之,則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57分毫不差 [ fēn háo bù chā ]

解釋 分毫:形容很少的數量,十絲為一毫,十毫為一厘,十厘為一分。差:差錯。沒有一點兒差錯。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四:「大尹將所報傷處,將卷對看,分毫不差。」

58冷若冰霜 [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

解釋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樣。比喻對人對事十分冷淡;沒有一絲熱情。有時也指麵目或態度嚴厲;使人無法靠近。

出處 清 劉鄂《老殘遊記續集》第二回:「笑起來一雙眼又秀又媚,卻是不笑起來又冷若冰霜。」

59分文不直 [ fēn wén bù zhí ]

解釋 直:同「值」。一分錢一文錢也不值。形容沒有任何價值。

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八:「有人讚歎此事,如虎帶角;有人輕毀此事,一文不值,一等是恁麼事,因什麼毀讚不是。」

60一毫不苟 [ yī háo bù gǒu ]

解釋 猶一絲不苟。

出處 清·冒襄《影梅庵憶語》:「斷斷是再來人,一毫不苟,一絲不掛,誠然而來,誠然而往。」

61毫不介意 [ háo bù jiè yì ]

解釋 毫:絲毫;介:進入。絲毫也不往心裏去。也作「毫不在意」。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眾人如何得意,獨他一個皆視有如無,毫不介意。因此眾人嘲他越發呆了。」

62分毫不值 [ fēn háo bù zhí ]

解釋 形容沒有任何價值。同「分文不直」。

出處 《天雨花》第二七回:「人間信佛者多,謗佛者少,惟左丞相不信虛無,專辟佛教,說我等寂滅門中,分毫不值。」

63不差毫厘 [ bù chā háo lí ]

解釋 不差一毫一厘。

出處 宋 李昉《太平廣記》第158卷引《玉堂閑話 許生》:「顯晦之事,不差毫厘矣。」

64項莊舞劍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

解釋 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出處 清·劉坤一《致張香濤書》:「[定興]乃於署督篆任內,奏參銀元局及淮山鹽務,牽涉敝署,不無激射之詞,論者謂為項莊舞劍,而弟因未嚐稍存芥蒂也。」

65矢在弦上 [ shǐ zài xián shàng ]

解釋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為形勢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種行動。

出處 三國 魏 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注引《魏誌》:「矢在弦上,不可不發。」

66不差毫發 [ bù chā háo fà ]

解釋 毫、發:都是古代的長度名,十毫為發,十發為厘,形容細微。形容一點兒也不差。

出處 唐 張說《進渾儀表》:「令儀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晦朔弦望,不差毫發。」

67毫不介懷 [ háo bù jiè huái ]

解釋 毫:絲毫;介:進入。指絲毫不往心裏去。

出處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2章:「對此不惟毫不介懷,且願趁此為陛下舉薦賢材,為國效力。」

68不爽毫發 [ bù shuǎng háo fā ]

解釋 沒有一點差錯。

出處 《明史 王瓊傳》:「繼者按稽之,不爽毫發。」

69大大落落 [ dà dà luò luò ]

解釋 形容態度大方。亦形容隨隨便便,滿不在乎。

出處 李準《兩代人》:「不能大大落落的,一定得認真負責,多向支部彙報,爭取幫助。」

70毫不經意 [ háo bù jīng yì ]

解釋 毫:絲毫。指絲毫不往心裏去。

出處 葛琴《羅警長》:「警長毫不經意的,從那黑泥中插過去,昂昂地跨著大的踏步。」

71意在筆先 [ yì zài bǐ xiān ]

解釋 指構思成熟;然後下筆。

出處 晉 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意在筆前,然後作序。」

72不失毫厘 [ bù shī háo lí ]

解釋 失:差。毫厘:很小的重量或長度的單位。不差一毫一厘米。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儒效》:「聖人也者,本仁義,當是非,齊言行,不失豪(毫)厘。」

73毫不相幹 [ háo bù xiāng gān ]

解釋 指絲毫沒有任何聯係。

出處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十回:「其實,月球並無分別,隻是半個明,半個暗,盈虧圓缺,都是人眼睛現出來的景相,與月球毫不相幹。」

74醉翁之意 [ zuì wēng zhī yì ]

解釋 之:的;意:意趣。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麵。

出處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75意在筆前 [ yì zài bǐ qián ]

解釋 亦作「意在筆先」。①謂寫字構思在落筆以前。②作詩文先作思想上的醞釀,然後著筆。

出處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夫欲書者,先幹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76秋毫不犯 [ qiū háo bù fàn ]

解釋 秋毫:鳥獸秋天新換的絨毛,比喻極細微的東西;犯:侵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出處 《史記 項羽本紀》:「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後漢書 岑彭傳》:「持軍整齊,秋毫無犯。」

77分毫不爽 [ fēn háo bù shuǎng ]

解釋 比喻沒有絲毫差錯。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0卷:「那陰報事也盡多,卻是在幽冥地府之中,雖是分毫不爽,無人看見。」

78毫毛不犯 [ háo máo bù fàn ]

解釋 毫:細毛。一絲一毫也不侵占。形容非常廉潔或守紀律。

出處 晉·常璩《華陽國誌·廣漢士女》:「純獨清廉,毫毛不犯,夷漢歌歎,表聞三司。」又《南中誌·寧州》:「廣漢鄭純,獨尚清廉,毫毛不犯,夷漢歌詠,表薦無數。」

79不見輿薪 [ bù jiàn yú xīn ]

解釋 看不見一車柴禾。比喻不下功夫去做。

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上》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80昂然自若 [ áng rán zì ruò ]

解釋 形容氣宇軒昂滿不在乎的樣子。

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31回:「昂然自若,並不畏縮。」

81分毫不取 [ fēn háo bù qǔ ]

解釋 見「分文不取」。

82手不停毫 [ shǒu bù tíng háo ]

解釋 手不停頓地書寫。形容不停地寫作。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九:「李白左手將須一拂,右手舉起中山兔穎,向五花箋上,手不停揮,須臾,草就嚇蠻書。」

83一毫不取 [ yī háo bù qǔ ]

解釋 一毫:一根毫毛,比喻極小的事物。連一根毫毛那樣小的東西都不拿。形容為人廉潔,不沾便宜。

出處 宋·洪邁《容齋三筆·賢士隱居者》:「周日章,信州永豐人。操行介潔……非其義一毫不取。」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